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名言。可以说,深入解读文本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一、目前存在的对待文本的几种态度1.浅尝辄止即备课时匆匆看一遍文本,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内容,没有仔细研读,就马上埋头写教案,做课件。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就匆忙下结论。2.有人无己即备课时先阅读教参,大量地引用文本解读资源,最后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却没有自己阅读文  相似文献   

2.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其实成了课堂的奴隶。渐渐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因而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那就需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读文本,从文本出发,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着眼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正确的、细微的、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教师的头等大事."细读"的字面意思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语文文本细读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二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阅读态度:三是把它看做一种引导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或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研究性的阅读,应该是三种理解合一的细读.细读要掌握方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就是文本细读的重要内涵.下面,本人就文本细读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及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住,学生其实成了课堂的奴隶。渐渐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因而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那就需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读文本,从文本出发,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着眼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李英珠 《天津教育》2023,(22):65-66
<正>语篇研读是指通过阅读研究文本的意义和结构,分析语言使用和作者意图,理解文本的情境和背景,从而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和价值的阅读方法。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是指针对小学英语课程中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有些语篇可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通过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小学英语语篇研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以后,表面上看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练,甚至显得很有"感情"了.其实深入地问几个问题,发现学生还是游离在文字之外.研读文本重点段时,还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有人美其名曰"个性阅读",实质是远离作者初衷的.看上去课堂热热闹闹,其实阅读的效益很小,这也是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之一.其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找到阅读的突破口,没有抓住文本的"要害".如果把文本比作一份密电,阅读的关键点也就成了文本的"阅读密码".  相似文献   

7.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 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 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测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肩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升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已经作为一项重要语文素养要求被写进了新课程标准,所谓文化论著研读能力主要包括对原始文本的阅读能力,对作者思想观点的分析提炼和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键问题是,我们就某一种文化论著比如《论语》,如何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于语文课程理念的精髓,剖析阅读活动策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语言,激发学生阅读情趣,通过个性化文本语言研读活动,揣摩文本语句的蕴涵,促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获得发展,培养了学生个性阅读能力,有效地陶冶阅读情操。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陷入两个认识上的误区,或是以拓展为目的,忽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或是将拓展阅读当作点缀,忽视拓展阅读的实效性。因此,有效的拓展阅读应该根据文本研读的需要,适时开展;在拓展过程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强化文本研读和拓展阅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文本个性化解读是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探究性和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是自主的、体验的、批判的阅读实践。个性化解读是一种立体的阅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阅读,是文本解读的灵魂,也是文本价值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现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种“戏化”拓展倾向,片面追求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忽视对文本的研读,强行拓展:或只图热闹,在本不需拓展的时候横生枝节;或牵强附会。将与文本没有很强内在联系的材料生拉硬扯进来。这种“戏化”的阅读拓展华而不实,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存质量。要避免这种倾向,应该正确好处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文本研读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之一,而文本研读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笔者从事全市初中语文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已五年,为了锻炼学员的文本研读能力,培训中我们强化了教材的"陌生化"阅读,并选择了大量课本外的优秀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实践教材,取得了一定的收效。本文拟对教师培训中阅读教学文本"陌生化"阅读与陌生文本教学阅读的实践作回顾、思考和整理。一、培训学员的文本研读状况不容乐观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全市45周岁以下的初中语文非骨干  相似文献   

14.
曾阳生 《教师》2019,(16):22-23
文章剖析了文本研读活动策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培养和拓展阅读思维,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的性质,以探究为核心,创设了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分别是"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文本研习",主要是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文本研习"侧重于"研习",主要指向学生对文本的研读与欣赏,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精读研读,品味感受,使他们掌  相似文献   

16.
要想使阅读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实现有效阅读,教师就必须深入研读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深入研读文本,读到感触最深处,找准合适的切入口。只有教师深入文本了,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走进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由语文课程标准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机会,促使其深入研读文本,个性化阶段文本。但高中学生毕竟阅历不够,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待发展,需要教师适时点拨与启发。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也需要积极发挥启发引导作用,促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一、自主探究,深入研读文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讲授太多,学生自主活动会被压缩,学生自主性也就萎缩,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张南枝 《考试周刊》2014,(24):39-39
文章剖析课程理念的精神,阐述研读文本内涵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情境品读、研读词句和角色演绎等阅读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过程。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品味语言、运用语言,通过阅读对话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以浓厚而富有阅读色彩的语境里,解读文本语言内涵,迁移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文章剖析如何圆融阅读策略,深化学生进行文本研读,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