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数学教育现状呼唤着情感教学,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要求运用情感教学思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若情感功能运用得当,那么课堂气氛就会良好,师生感情相通,教师教得欢,学生学得乐,从而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的情感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感情在教,而学生也是以某种感情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而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情趣盎然地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情趣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特定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那如何让学生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得趣,让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教育工作是极富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曾经有位名人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一些老师和学生表现出了对数学情感的缺失,很是让人忧虑.本文着重谈谈学生由于情感缺失而产生学习障碍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接触到的客观事务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活用教材,启迪学生的情感;巧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要采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也不可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伟业。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 教学过程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输与反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融会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人格。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高超的解题方法,而巨要具有乐教爱生的崇高感情,用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用艺术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如死水一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人们的各种情感。又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项调查发现:85%的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讲课没有感情。这说明学生希望教师能带着感情讲课。有没有感情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愿不愿意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情感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必须全身投入,尽量使感情的体验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相融洽,相一致,从而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数学课章教。  相似文献   

11.
潘小莉 《甘肃教育》2007,(12X):10-10
一、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 1.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的知识内容,教师绘声绘色、由浅人深地娓娓道来,在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讲授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听得津津有昧。师生情感交流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就好;相反,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将上课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无味,造成“教”与“学”脱节,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低。  相似文献   

12.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范唱,是对学生直观发生影响,激发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教唱歌曲的效果好坏与否,教师的范唱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能把一首歌范唱得正确、熟练,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这就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开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产生兴趣和美好的感情。如果教师范唱唱得呆滞,没有情感,缺乏表现力,那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学唱情绪。廖家骅在《音乐审美教育》一书中说:“音乐教学必须注意以情动人,必须有真挚的情感投入,充分从教材、教法等方面去发挥感情的力量。如富有感情的范唱……”这是…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一般的,学生会把他们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上去,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而建立这种感情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爱是感情本质体现,是感情的结晶,由爱产生的积极的情感则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更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了.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的实现,要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纲和标准上。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这两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如果只是为谋生的需要,数学课似“放映机”把教材的数学内容翻到黑板上,讲解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和思维,照本宣科,就会把数学课上得丧失生命激情,枯燥无味,这样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6.
探索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领域中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双重主体性的情感互动就是以教师和学生双方为情感投入的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抒发情感。互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如何使这一过程圆满完成,师生问的感情互动又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的力量是无法低估的。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为师者人人明知的道理,这种师生双方通过互动情感交流而感染的功能,就是我们探索互动的双主体。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64):68-69
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而且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更是传递师生感情的重要纽带。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业批改不再仅仅是一种评判,而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作业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业作出的整体评价,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明确强调,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审美情趣。现代的教育学理论也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可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情感因素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因素的种种缺陷,给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制造了许多障碍。致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如何将情感教育贯彻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现结合这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经验,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教学的两条基本法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即实现情感、态度的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操作过程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过程,知识传递要与情感熏陶相结合,学生才乐于接受,才能积极主动地记忆和运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用情感来激发学生,使其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奋发向上,陶冶情操,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呢? 一、调动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按照情感转移原理,教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情感。表情、语言、手势、目光是师生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