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确立的重要办学方针.<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中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确立的重要办学方针。《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中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确立的重要办学方针。《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在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中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的新形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要求专业课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而且对于文化基础课教学也应跨越传统的"经院式"、书斋式"教育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实现职业教育的任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素质教育优先的思想认识,时刻牢记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注重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成为"技师的摇篮".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当前生存下来的职业学校都在改革创新,转变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和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职业教育应坚持这样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认为,要使职业教育的春天赶快到来,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温暖着广大劳动者,各地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最低标准等措施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有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哈尔滨市商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需求,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高中文化学历,精专业技能、宽就业基础、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实用型初中级财经商贸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国民政府时期的警察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警官学校作为警察教育变革的试点,其治学理念与办学措施的转变清晰地反映了警察职业教育与抗日战争的复杂关联。浙江省警官学校在建校初期,以培养现代职业警察为根本宗旨。九·一八事变后,浙江省警官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储备战时特种警察。九·一八事变是导致国民政府警察职业教育理念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在"以军管警"的理念桎梏下,国民政府所谓追求警察机关"独立超然"地位的理想注定是一种虚像。  相似文献   

11.
面向社会需求办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尽快实现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的转变,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浅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取向的教育体系.转变办学模式,改变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衔接和互通的立交桥,才能真正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七条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年,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曾经深刻阐述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张凤伟 《职业技术》2006,(18):76-76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当前生存下来的职业学校都在改革创新,转变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和办学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实施职教战略定位.重在特色育人。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我们必须促进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的定位方向: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使职业院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转变.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谤”等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波 《教育探索》2006,(7):37-3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的转变,坚持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宏大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杜建业 《新疆教育》2013,(15):73-73
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是对职业教育发展内在的遵从,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贵州教育》2005,(15):1
实现我省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其根本在于改革,关键在于创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1.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办学效益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导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转变办学模式,按照“订单培养”的方式,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是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一系列经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正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向"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转变,定位更准确,目标更清晰,角色更突出,任务更艰巨。这促使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径从以往的学校内部教育逐渐向社会开放教育转变,育人模式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但在军地合作这个传统领域,职业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集团是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校、政、企"联合办学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办学模式。文章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发挥作为研究的一个支点,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及政府在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提出政府应该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并通过明确角色定位、观念转变、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强化资金扶持等措施,实现传统的办学模式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转变,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