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2007,(24)
一、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也是发挥学习潜能的基础,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也须以知识为载体.学生在复习时要系统、全面地夯实基本知识,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根除知识盲区,既要重视物理定理、定律、公式的结论及其适用条件,又要注意总结重要的研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总复习,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1、抓住知识重点,注重能力的培养 复习时,要抓住知识的重点,把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和安排能力训练的内容。例如,在复习分  相似文献   

3.
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熟记公式及推论,记住一些结论对于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应试技巧等是大有帮助的.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  相似文献   

4.
朱术奎 《辅导员》2012,(27):50+48
进入六月,转眼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学校的各科教学都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总复习当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物理总复习阶段,在帮助学生弄清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总是要求学生要多做一些题。但是老师要讲哪些题?学生要练哪些题?学生怎样去做题?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老师讲的题,也就是例题,应该有典型性。有的是说明一个难懂的概念,或是一些物理量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5.
高三物理复习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将已学过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同时又要深化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复习课作为复习的起点和基础,所处地位极其重要.其教学效果对整个高三复习作用是巨大的.下面浅谈在基础知识复习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一、统筹复习计划,分解高三全年复习阶段及重点:1.(上半年9月~11月)继续Book7、Book8两册授课阶段。2.(上半年12月~下半年4月省质检)基础知识复习与掌握阶段。以高三课本内容为主线、高三总复习丛书为抓手,对高中所学必修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总复习不但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且对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历来为从事普通中学教学工作的同行所重视,如何进行总复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略谈点看法,就教于教育界同仁。 1 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抓住重点是总复习的关键 复习课不像讲授课那样逐章逐节地进行,它可以打破原教材的章节顺序的限制,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组织、疏导、整理、分类,找出难点,突出重点,抓住特点,把零散的知识组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严明的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的知识网络,要构思一个使接触初中物理才两年,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某些物理概念还似是而非的初中学生要一目了然的知识网络,并非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就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认真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精心拟定复习计划,笔者认为突出以基础知识为轴线,贯穿整个复习过程,才是总复习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不好,在考试中分析不清楚题目,导致生物考试得分较低。为了让学生搞清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就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更好地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学文摘     
一、吃透两头.教师在上复习课之前,首先要吃透教材的内容,明确复习重点与要求.其次要掌握学生的实际,弄清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只需一般的复习、巩固;哪些知识学生还不很理解,需要重新讲解和重点复习.二、采取“分项按组综合复习”的办法安排复习进程.分项,是把课本里的知识按项目适当归类,使知识系统化;按组综合复习,主要是指复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和朗读、背诵、复述不单独开课.而是结合复习一组教材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沈康 《陕西教育》2007,(3):40-41
物理复习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目标是让学生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那么,怎样更加科学、有效的落实后期的复习呢?下面结合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及特点,提几点复习建议和应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中毕业班数学总复习课的重要性,由于大家都很清楚,毋庸赘言。本文仅就如何上好总复习课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并以此就正于同行。一、重视基础、系统复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学的基础知识,首先是数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其次是由概念产生的一系列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数学总复习中最基本的内容,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和熟炼运用。讲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解题的能力呢? 一、抓基础,练好基本功。所谓基础:包括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是指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如力、场、能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守恒定律、气态方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等。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才能深刻地理解物理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搞清物  相似文献   

13.
一、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虽然高考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脱离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因为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而且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很难形成,所以,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仍然十分重要.在高考化学复习的后期,一定要依据“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以教材为依托进行,不能遗漏任一知识点,既要掌握基本概念的含义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要熟悉基本规律的使用范围及条件.通过专题复习训练,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立体化、网络化、有序化,做到对知识有序储存,迅速调用.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完整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虽然高考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脱离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为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而且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很难形成,所以,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仍然十分重要.在高考化学复习的后期,一定要依据“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以教材为依托进行,不能遗漏任一知识点,既要掌握基本概念的含义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要熟悉基本规律的使用范围及条件.通过专题复习训练,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立体化、网络化、有序化,做到对知识有序储存,迅速调用.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新课程重视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材,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及其技能的教育,加强了物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最新科学进展的介绍和学科之间的综合,其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章末复习的目的在于:在每章新课学习之后,能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规律的掌握,澄清在新课学习中的错误知识,解除疑惑,能训练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不同于授新课,同学对课本  相似文献   

17.
雷振春 《考试周刊》2011,(16):172-172
如何复习高中物理呢?高三学生,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概念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其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注重复习方法选定科学的物理复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规律的复习,归纳各单元知识结构网络,熟识基本物理模型,并通过练习完成对基本概念的辨析理解、对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物理的单元复习或升学复习,将每一章的基本概念、规律复习一次再进行第二轮的复习时,既要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了防止“炒冷饭”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采用典型题带动基础知识和一题多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又可有重点有目的去从课本中寻求答案,查缺补漏,达到熟练地掌握(包括领会、巩固、运用三个环节)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校高三数学的复习是在不加班加点,不与其它学科争时间,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回顾九二届高三数学复习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指导今后的毕业班复习,十分必要。 1.紧扣两纲,重视基础。两纲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我们根据高考要求的四个不同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来把握复习的范围,控制复习的度和量。对考试说明中带限制性语言的部分,不再去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形成这样的共识:高一、高二年级学新课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将知识面拓展。到高三复习时,要适当收缩。对复习资料要严格筛选,使复习的内容都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两轮复习都要以课本为本,每一章节开始前,首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搞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和重要定理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准确掌握本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特别重视对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的复习,要注重在对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概念。在复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解题后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参与探究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