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我们的责任     
刘群 《高中生》2011,(10):4
责任,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的责任,也就是他对生活的承担,不完全在于行为,也取决于一种世界观。因为人的世界观造就了他生活中的一切。他对生活承担了多少,取决于他对自己与世界了解的程度,也取决于他对如下问题的回答:所有的人  相似文献   

2.
杨学静 《学子》2014,(8):47-47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一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涯和二十二年的隐居生活,归隐生活约占其人生的三分之一。美好的田园生活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他把黑暗的官场、残酷的现实暂时忘却,寻找到一种闲适无忧的田园生活。归隐后他亲事耕作,寄情山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然而由于自身秉直的个性,旧隐只是一种无力的反抗,他曾经的豪情壮志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他的内心深处隐含有一丝丝的悲凉。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看《非诚勿扰》,一位男嘉宾自述了他独立自由的生活与传统观念所产生的矛盾。父亲总希望他有稳定的生活状态,娶妻生子,对他这种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始终抱有偏见,并视为今生最大的遗憾,以致于即使到了癌症晚期,  相似文献   

5.
这就是生活     
人总要活着。而人活着就会有不同的生活,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某某是一个人,所以他也有他的生活。他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某某降临人间,发出第一声哭喊时,表示了他向全世界宣布:我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了。于是某某走向了生活,开始一场不能重来的戏剧。在小学,他学习成绩优异,听话、老实,所有的人都顺着他,表扬他,爱护他……后来升初中的考试时,他竞发挥失常,虽然仍被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学录取,可在他眼中似乎  相似文献   

6.
马冬花 《教师》2012,(5):113-113
寓言《木匠的房子》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他的老伴过一种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去。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Z1)
一、课堂导入师:请大家回顾本学期我们第一次作文的题目:诺尔特写过一首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活在他者中。他者不仅指他人,还应包括外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为了他者而活着,活得卑微或者活得高贵,其实高贵未尝不是另一种卑微,主动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被动;总之,我们成了他者的奴隶。我们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他者的奴役,不自觉地沦为了异己的人或物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主宰了生活,其实我们早已被生活所吞没。  相似文献   

9.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法国小青年,由于出身于富翁家庭,自小生活环境优越,生活奢侈,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人们都认为他是没有出息的人,父亲也摇头说他不可救药。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他受到了一位年轻美貌姑娘的伤害。他邀请这位漂亮的姑娘跳  相似文献   

11.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爱。孩子若生活在赞美中,他学会感激。孩子若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充满信心。孩子若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生活要有目标。”是的,我们教师面对的这一群群可爱的学生,他们需要你的表扬,需要你的喝彩。  相似文献   

12.
印军 《辅导员》2013,(22):16-17
<正>幸福,是人身处于美好生活之中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积极体验就是一种幸福感,是人与生活的一种极致融洽。教师的幸福感同样取决于他对教育生活的体验,如果这种生活体验带给他一种心理满足,带给他一种成就感,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他会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也就会一并幸福且快乐着。  相似文献   

13.
威廉·M·萨克雷通过他的小说《名利场》刻画了一组组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以及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来阐述《名利场》是一部社会道德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14.
他,很简单又很不简单。简单在他懂得让自己快乐,让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不简单在他远渡重洋留过学,也参加过选秀比赛拿过冠军,最后成了飞轮海的一员。无论哪一种,辰亦儒都快乐地生活着,有目标却不多想,把生活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自己。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溺爱中,他就学会了自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爱心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很脆弱,情绪易波动,因此充满爱的关怀,往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这是多萝西·洛·诺尔特的一段名言,他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完成的,他们会从生活中学习到自信、感激和努力,也会从生活中学习到忧虑、嫉妒和争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  相似文献   

17.
觉醒     
一个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个比他亵渎过的更早、更神圣的曙光时辰,他一定是已经对生命失望的了,正在摸索着一条降入黑暗去的道路。感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8.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365—427),青年时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希望“大济苍生”。但他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不与统治者为伍,“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躬耕自资、保持高尚节操的精神,对中国知识分子砥砺气节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后半生在田园度过,创作了不少田园诗,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界。一、向往田园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不堪社会现实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风光的热爱。他写的田园风光、稼穑生活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不是生活的旁观者和欣赏者,而是生活中的一员;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田园风光。“少…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相似文献   

20.
王海泉,一个富裕人家的独生子。是家人的掌上明珠,他的父母以及亲朋对他的生活照顾得十分细致,一日三餐无不细心呵护。可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富足环境中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再落,而且接连不断地惹事生非,成了他父母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有一次他对一个学生说:“你小心些,我要找人打你,你等着!”一句话使那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我过问时他说:“我和他开了个玩笑。”还有一次他打了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