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美国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强大的经济杠杆",日本将他视为"强国富民的基本条件",德国则把他作为"强国的秘密武器",一场作为培植国家竞争力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行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  相似文献   

2.
温少展 《广西教育》2010,(24):76-78
本文以1870年以来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史实,探讨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属性。认为此阶段的美国经济,既不是"通货膨胀下的繁荣",也不是"高度繁荣和经济稳定增长",而是泡沫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刘弛美 《考试周刊》2011,(34):224-224
"技术"作用的对象是"物",而"艺术",作用的对象是"人"。我们教育作用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初中教育作用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少年,思想活跃,行为好动,朝气蓬勃,可塑性极强,是生龙活虎的"人",处在长身体,形成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初中教育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门技术,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我们吃饭谋生的手段。我们应该用艺术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老年人开展生命教育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在其深层意义上是使人成为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国的生活学校,后陆续在世界各地得到认可与倡导。本文主要在阐述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内涵的基础上,对老年人开展生命教育进行设想。  相似文献   

5.
张晓鹏 《上海教育》2011,(19):22-22
美国的大学,尤其是其中的一批精英型大学,宣称其本科教育是"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而不是"职业教育"(低级一些的称"Vocational Education",属于中等教育范畴;高级一些的称"Professional Education",属于研究生教育范畴),这是从教育理念、教育哲学层面上说的。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教育技术界,有一桩历史公案,它绵延30年,至今余波未平,影响犹在;它牵涉了几代教育技术学者,众多名家大腕卷入其中。它就是著名的"学媒关系之争"。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大举进入教育领域,人们热切期盼这个新媒体的出现能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引发一场教育变革。但就在此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心理与技术系主任理查德?克拉克却发出了一个"刺耳"的声音——"媒体永远都不会影响学习"。正是这一声掀开了"学媒关系之争"的大幕。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教育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变化的研究发现,其背后隐含着文化自觉和文化价值选择的博弈。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坚持教育的"高等性",强化职业的"针对性",突出技术的"应用性",体现发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技术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育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学术"怪圈",一方面专家辈出,一方面却未形成本学科成熟的思想理论及研究方法。究其原因,是缺乏从批评角度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审视。教育技术批评要在充分认识与肯定教育技术发展成绩的前提下,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为目标和准绳,遵从孔子思想教育体系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深入了解教育技术批评主体和教育技术批评客体,以矛盾分析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在借鉴与吸收其他批评形态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批评"本土化、专业化,发挥教育技术批评对教育技术创新的积极功能,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思潮,对具有"质的风格"的扎根理论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将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取中间路线的方法",以发展一个可以解释某个特定现象的概念和理论为目的。扎根理论方法也适应于教育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弥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10.
沈丽新 《教师》2012,(11):113-114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电大教学倡导"以学员为中心",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导学活动",课程辅导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过去的"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是学员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督导者、疏导者……",为"扮演"好这些角色,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基层电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农曾在"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高层论坛"做了"关注学科前沿,寻求发展新路"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发现法学习,改除旧教育的弊端,破除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带来了的积极的影响。然而,它也带来了另一个"三中心",即学习中心、生活中心,能力中心。在这样一个科学发证的背景下,得建立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适合的、科学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方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是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40年代与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它的四大思想和实践来源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教育实践特别是"大革命"时期领导的工农教育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批判继承,以及苏区和抗战初期根据地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育中存在"读"与"做"教育观念,早期的科学教育强调"读",20世纪初针对"读"的科学教育,出现了重视"做"的科学教育思想,但我国当下的科学教育依然过分偏重读的一面,为此,科学教育的改革应强调做的一面,在读与做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做"不仅仅是"玩",而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点的探索性活动。学校与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做"科学的条件,研究引导学生"做"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了以"公平和高质量"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适应"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美国对教师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60年代这一期间,以美国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等为代表的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的西方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被称为"主流派"。20世纪70年代,教育经济学进入一个新阶段,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种: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社会化理论和过度教育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各种新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着重人本精神复兴的社会资本理论、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教育产权理论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针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起初是以死亡教育为主要形式,目的是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1968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高度重视教育这种"上层建筑"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他在论述教育的起源、教育的本质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时,特别强调经济对教育的"支配作用",认为经济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以及人们接受教育的权限和内容。还专门探讨了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教育的"第一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主要通过培养社会生产的劳动力得以实现,而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无条件的,必须以相关社会条件的满足为前提。杨贤江的教育经济思想在他那个年代是"未经中国人道过的新说",具有理论开创性,至今也不失其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有就业单位层次逐步下移,甚至出现"无业可就",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专业对口率低,就业出路趋向多元,择业心态更加务实等就业特点。社会对教育技术认识不足,高校专业定位不准,认识不到位,学生缺少"一技之长",职场缺乏竞争力是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做好调研,适当调整招生规模,明晰专业定位,扩大宣传,办出特色,大专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实践环节,学生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转变就业观念,以促进教育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讨论。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教育技术领域的名称和概念几经变迁。我们必须充分把握美国教育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关于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变迁的过程描述,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形态等四个方面对AECT教育技术定义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认清美国教育技术定义变迁的方向,并在深入分析美国教育技术定义不断演进的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其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新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的正式颁布,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的教学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作为低年级重点的识字教学,"怎样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跟上时代步伐?"成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