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以及有关法律问题及其保护的界定,说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在这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其局限性,并通过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异同分析,论证隐私权应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从而认为隐私权保护的专门化也应成为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经济生活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导致目前我国民众隐私权观念淡薄、隐私权疏于保护的根本原因。立法上,应把隐私权规定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与此同时,切实提高公民自身隐私权的权利意识是加强隐私权保护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关于隐私权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的价值体现在自由、秩序、尊严等几个方面,但我国有关隐私权的立法还不完善。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民众观念上的更新及认同,隐私权在立法中作为独立的人格权加以规定,已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不为他人知悉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侵扰干涉的一种独立人格权。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国际人权运动蓬勃发展,加强隐私权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而我国隐私权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采取的是间接、分散的立法方式,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隐私权保护理论体系。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论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利。然而,我国对于隐私权的基本概念仍存在争议,现行法律未对隐私权直接作出明确规定,隐私权还是一个发展形成中有待类型化的概念。章从隐私权的发展历史和世界各国立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与新闻自由、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我国未来民法典确立其独立地位,加强对其保护力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日常生活中隐私也成为一个常用的词语。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个人的独立自由、人格尊严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隐私权具有人格权、隐秘性以及受公共利益的限制等特征。对隐私权受到侵害后的司法救济包括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等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论隐私权     
隐私权就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空间进行控制、支配和利用并禁止他人非法察知、涉入、公开和利用的权利。隐私权是自然人的一项独立人格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个人私生活的安宁。隐私权的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隐私权的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其中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应受到特别关注。隐私权的主体也可能为二人以上,从而形成共有隐私权。隐私权客体是隐私,包括私人活动、私人信息和个私人空间。隐私权的内容包括隐私控制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及获酬权。我国宪法和许多其他法律、法规都有保护隐私权的内容,但在立法上仍有许多缺漏。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这是文明社会的要求。为隐私权立法不仅是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对人格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品格,我国立法对其采取的间接保护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采取直接保护的方式.同时由于和知情权的冲突,隐私权的保护必须受到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并不充分,以致隐私权与其他权力的冲突现象普遍,由于在民事立法领域还没有明确确立隐私权的独立地位.本文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操作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隐私权保护立法缺陷,重点对完善我国隐私权民法保护的构想,强调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范围来看,隐私权正在被逐步确认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人们欲求内心世界安宁和宁居环境的精神需求迫切需要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对于隐私权的保护首先应该认识到其性质界定和重要性,其次,在现实中必须加以切实的理论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传统隐私权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侵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强化对网络空间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网络立法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正确实施,尤显得必须和紧迫.  相似文献   

12.
垃圾电子邮件与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垃圾电子邮件问题表明网络隐私权已受到严重侵害,强化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针对网络隐私权的内容,提出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将更有利于彰显网络隐私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各国法律的广泛承认与保护,但我国民事立法领域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定.当前新闻传播越来越自由,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分析了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借鉴国际上保护和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立法和实践,对如何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保护隐私权的同时如何兼顾其他合法权益,以实现权益平衡,是本文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文章拟从权利主体的角度以及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方面,分析对隐私权的限制问题,提出对隐私权保护的界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现状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立法模式,提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人身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和网络行业的混乱,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网络空间中的个人隐私权,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通过完善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网络用户隐私权保护意识,加强对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促进我国网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既是宪法性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个人资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应尽快制定专门法,并从我国公民隐私权完整保护的角度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张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36-39
明晰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概念和范围是我们研究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基础和前提。然而"金融隐私权"在我国不是一个法律概念,金融隐私权相关保护制度也较为落后,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对银行客户进行合理鉴定的基础之上,针对这一主体(近限于自然人主体)的金融隐私权进行探讨,希望能理清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为具体制度的研究和建立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包括过度收集以及使用目的不明确、错误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传输和交易以及个人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就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提出了立法建议,以及应该注重行业自律和个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