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2.说说全诗所表达的意思。(50字左右)  相似文献   

2.
词语的推敲     
【教例一】 (古诗《宿建德江》教学片断) 老师:“移舟泊烟渚”这行诗中的“移”可换成什么字? 众学生:“移舟”的“移”可换成“停”、“行”、“荡”、“划”。 老师:作者为什么不用“荡舟”或“划舟”呢?(学生思考。老师边做荡舟的慢动作边启发:人们怀着怎样的心  相似文献   

3.
《宿建德江》的审美精髓在“诗中有画”。按审美活动的感受过程来分析,此待不愧为孟浩然之佳作。一、浏览——图景犹现初读《宿建德江》,诗中描摹图景如梦中景象一般,忽隐忽现。这便是此诗对读者的第一审美效应,也是审美的第一层次——认识美。当学生谈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  相似文献   

4.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 ①宿建德江,在建德江上过夜。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境的一段。②泊烟渚(zhu),指船停靠在暮霭笼罩着的小沙洲边。渚,水中小块陆地。③客愁新,新添了旅客的愁思。客,诗人自指。  相似文献   

5.
一字传千古     
江边泊船夜宿,或许易勾起旅人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张继《枫桥夜泊》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同样,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夜宿时也愁思绵绵。  相似文献   

6.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小档案:孟浩然(公元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宿建德江@王义杰 @张晓莹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人见“惆怅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诗,做诗后练习。(一)观书有感穴其一雪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这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但作者并接发表议论,而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请你说说描写了哪些形象,从而说明了一个什么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诗中的道理,请你结合自己读书受,举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  相似文献   

9.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1)简析“林暗草惊风”一句,说说它在诗中起的作用。答:(2)前人评论此诗说:“此借用李广事,见边帅之风范。”诗中突出了“边帅”的哪些“风范”呢?试结合具体诗句简析之。答: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要吟的对象是“菊”,诗人为什么提到“蓬蒿”“瓦松”和“露”?答:(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菊”的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3.阅读下面的散曲,…  相似文献   

10.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眼案例一演《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芽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芽(生答)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芽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芽(生答)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二句,读后想想“水平如镜”这个词的特点,然后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生答)眼案例二演《只有一个地球》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穴第二课时雪。l.朗读课文,思考:你由只有一个地球想到了什么芽穴8分钟雪2.以“地球与环境”为主题,实话实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芽…  相似文献   

11.
小学古诗教学艺术谈片选入小语教材的古诗大多蕴藉含蓄,耐人寻味,如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学、乐学呢?1.运用故事,巧破难点。一些古诗内涵深远,具有特定背景,在理解上增加了难度。比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的“移舟泊烟渚,日落客愁新”,触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在...  相似文献   

12.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请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门怨李白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古人评此诗:“通首不言怨,怨在言外”,你是否同意此说法?请结合全诗简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3.
宿建德江     
《新作文》2011,(1):24-25
移舟泊烟渚,日暮各愁新。野旷天代树,江清月近人。  相似文献   

14.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首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全诗却没有一个征人出场,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在篇外。试作简要分析。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1)云自无心水自闲”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答:(2)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相似文献   

15.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编按]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鉴赏》2006,(5):35-37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形象?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鉴赏     
1.阅读下成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 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这首诗语言平易,结构严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赞誉,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答:(2)这是一首写复归自然的诗,“它天成自然,毫无造作之迹,平中见奇,淡中有味,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请写出一首与它表现方法相同的唐诗。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兰 …  相似文献   

18.
1.阅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答:(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2.阅读曾巩的《西楼》,然后回答问题。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  相似文献   

19.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清人王士祯评论此诗:“为诗结处总要健举,如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何等气概。”请你结合全诗说一说此诗结句的妙处。答:_______  相似文献   

20.
一、特指问穴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的疑问句雪这类疑问句在问号的使用上发生的错误,是往往把带有疑问代词的陈述句也看成是特指疑问句,误用了问号。例如:1.〔正〕什么也别说了,哪儿也找不见他,他已经悄悄地走了,谁也没有发现。〔误〕什么也别说了,哪儿也找不见他芽他已经悄悄地走了,谁也没有发现芽这是一个陈述句,这个句子里的“什么”、“哪儿”、“谁”分别表示“任何话”、“任何地方”、“任何人”。这是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2.〔正〕时间很久了,已经记不得在哪儿见到的,是谁说的这些话,具体说了些什么。〔误〕时间很久了,已经记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