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读书恩怨录     
李军 《新闻三昧》2005,(4):49-49
我喜欢读书,自幼到今,不爱吃,不爱穿,不爱钱,不爱权,最爱读书,不管为读书吃多少苦,心里也觉得甜。童年时,家中藏书很少,我常借书读,打听到谁有一本书,就赶快去借,碰壁的时候却不少。久而久之,我积累了一些借书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换书而读。我用家中仅有的几本书与别人换书读,常抢在别人前头把书读完,他的书就可以在我手里多逗留几天,我又用这些书与另外的人交换。当别人还书时,我问:“你还有书吗?”  相似文献   

2.
书店悄现为读者个性化配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 《出版参考》2009,(13):I0006-I0006
某公司的李某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公司为给员工“充电”,准备开设一个小型图书馆,由他负责去采购书籍。 几百号人的公司,该买多少书、买什么书,才能让上上下下都比较满意?他的烦恼没多久就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的整体发展目标确定之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事求是地调整好自己的图书结构。一般情况下,出版社的图书结构可分以下几种:重点书和一般书的结构既然是重点书,就一定有别于一般书,表现在重视程度上:一是派精兵强将去操作,以保证质量;二是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出版社承担投资风险;三是在策划上要体现出大手笔。重点书在全部图书选题中的比重,视实际出社版情况,有的占到5%,有的占到10%,主要根据本社的财力、人力及经验积累而定。主流书和辅助书的结构主流书是体现出版社优势的标志书。表现在出版比重上:一是多为丛书套书…  相似文献   

4.
杨绛谈读书的乐趣作家杨绎在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杂忆与杂写》一书中及读书的乐趣时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时去,如果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5.
IT激情能否点燃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5,(12):F0002-F0002
在中国的信息内容服务业存在着几种奇怪的现象: 现象一:出版社出版的书明明有电子版(否则无法印刷),但电子书服务商却拿着纸本书籍去拼命扫描——识别——然后网络发布;  相似文献   

6.
成天都有人在喊关心爱护下一代,可是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像样的事情似乎没做几件。比如学生的书包,口口声声的减负,结果越减越高,只是在素质教育之盛名下,书包装了更多花样翻新的书而已。不过央视开播少儿频道,倒真是一件社会反响很大的事。  相似文献   

7.
从廉价书在欧洲流行说开去赵乾海报载:近年来欧洲的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廉价书出版热。许多出版商纷纷推出比标准价格低得多的廉价书,如英国的几家大型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定价均为1英磅的系列书,法国图书国际出版公司推出了定价为10法郎的《法国古典文学名著》系列;...  相似文献   

8.
旅游书的行情随着近期人们对旅行的关注而总体看涨,在各类网上书店的排行榜上,近期旅游书中名次靠前的有《梦幻旅游——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藏地牛皮书》、《中国古镇游珍藏丛书》等几种。那么,在旅游书里,哪些切入点最为市场所认可?在旅游书的出版模式里能否找到新的方式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首先关注目前市场上活跃的旅游图书。  相似文献   

9.
冯仑 《青年记者》2007,(9):78-78
读书可以怡情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他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的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  相似文献   

10.
曹之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7-348
我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甲申岁,公元1944年)出生于黄河南岸,黄河水哺育了我难忘的童年。总角之年。即嗜书如命。先父在旧社会念过私塾,家里有几册线装书。四岁那年,母亲撒手西去,几册发黄的线装书伴我度过了苦难的岁月。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绘图千家诗》,这是一册石印本,上图下文。手写体.油光纸。在先父的指点下.我学会的第一首诗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相似文献   

11.
《读书》杂志1981年第4期,有一篇雷梦水同志写的《朱自清先生买书记》。看了以后,很有感触。雷梦水同志解放以前在北平琉璃厂的通学斋古书店工作,为了向各大学兜售书籍,每周都要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去几次。有一次他扶着书来到清华大学,遇见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朱自清先生。朱先生翻看书的时候随手挑出一本问他: “这书是干什么用的?”“这书的作家是哪一朝代人?”“这个作家还写过哪些书?”这本书有几个版本?哪个本子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藏书     
一个人如果被一本书吸引住,开始去认识作者、去理解他,与书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时,书才对他产生真正的影响,他自然想保有这本书。 每一张印了字的纸都代表一种价值,所有的印刷品都源于精神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这种看法在我们这儿已经过时了。现在,无论在大海之滨或荒山之上很难再找到一个不在印刷品泛滥之灾中灭顶的人。  相似文献   

13.
书韵     
朋友不是书,书却是朋友。朋友可能背叛你,书却永远忠实。怎么办?像选择书一样去选择朋友,像热爱朋友一样去热爱书。  相似文献   

14.
最难画的是自己易学金人说得意能忘形。平生少有得意时,出身平凡,经历更平凡。五岁丧父,八岁发蒙,读书靠救济,雪天打赤脚,放过牛,犁过地,开过车,当过泥瓦工,教过几年书,然后去读书,然后搞过统战,再然后……然而平生忘形时候多:懒照镜子懒梳头,饭可不吃,觉...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5)
“画鱼”与“画龙”文/贾培熙闲来乱翻书,看到两则古人写的关于绘画的小故事。一则见于东阳无疑的《齐谐记》。说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魏明帝曹睿,有次率众去洛河游玩,见水中时隐时现的白獭,毛色如雪,鲜活可爱,想捉几只回宫饲养。可是,白獭狡黠滑溜,出没不定...  相似文献   

16.
江红辉 《出版参考》2007,(8S):I0005-I0005
图书出版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产品永不过时。几百年前出版的书图书馆还要收藏;几年、几十年前的专业书对好多人还有参考价值。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些书;有史以来到底出过哪些书,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甚至我们需要的是某个专题所有文种的出版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乡镇图书馆实行的是以书养书,以书养人的有偿借阅服务。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作为乡镇馆建设的最高准则。但是,如不想方设法去提高其经济效益,馆关了,社会效益又从何谈起。乡镇馆之所以难以巩固,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欠佳,缺乏经费保障。笔者是县图书馆的辅导人员,长期与乡镇馆打交道,认为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要提高乡镇馆的经济效益,须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8.
一、从学术书为什么赔钱说起谈到学术书为什么赔钱,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译者认为,书的质量不成问题,肯定卖得出去,因此抱怨出版社征订不力,印刷数量少,制作质量低劣;出版社则有一大堆实际困难,征订数上不去,书稿积压,勉强开印了,销售又成了问题。对于书店来说,一次进几十本的学术书,往往摆在架子上半年也卖不完,比起成百  相似文献   

19.
实践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要不断地去琢磨,如果一个人没有思考,我觉得他看多少书都没有用。  相似文献   

20.
烟台大学图书馆于1991年正式创办“烟大书社”,开展了以售书、租书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几年的实践证明,认为这是适应读者需要,在新形势下开拓的新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