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旗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服饰独有的韵味特征着手,阐述了旗袍服饰在舞台艺术表演设计上明显有别于普通的服装表演设计,即它兼备了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旗袍舞台动态展示设计中对模特形象,表演技法,编排设计以及新技术元素融入演出等的分析,提高旗袍服饰的舞台表现力,充分演绎旗袍服装的特点和魅力,用现代的、时尚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山装是孙中山创制的中式礼服,无论设计、制作还是审美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中西服饰文化相融合的特征。中山装的产生除保护国货、符合国人穿着方式等因素外,还与孙中山本人的革命经历、思想认识、文化观念等密切相关。中山装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大创举,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服饰改革。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元素,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服饰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所蕴含的美让全世界的女性都着迷,而其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旗袍的由来与发展旗袍是中华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标志性的服装,它以独特的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广泛欢迎,其魅力经久不衰。(一)旗袍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旗袍最早来源于蒙古游牧民族女子的袍  相似文献   

4.
一、纺织、玩具类 1.中国服装之都——宁波 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著名的“红帮裁缝”故乡,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中国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都出自宁波人之手,中国第一所服装学校也是宁波人创办的。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中山装,旗袍隔一些年就要流行一下一样,职场也是如此,纵观2005年的职场。人们不难发现,不少以往求职时的弱势群体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什么原因呢?职场成熟然也,职场专家预测,在新的一年中,以下特殊群体身上的“金子”将被用人单位所青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论古代服饰     
辛欣 《考试周刊》2013,(88):33-34
服装是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自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服装就有了一定的形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无论从色彩上款式上还是面料上都逐渐成熟.各个朝代各个民族都设计制作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服饰,其中的一些服饰已经成了典范之作具有永恒的魅力,例如唐装、旗袍等.作者简要阐述了对古代服饰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瞿慧 《华章》2010,(29)
旗袍一它是中国服装文化的一面镜子,它真切的记录着中国服装文化发展的时代印记现代式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其制作工艺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包边即贴牵条.通过以下对现代式旗袍即其门襟制作工艺的分析,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林丽 《教师》2008,(10):119-119
本文从传统服饰旗袍的款式演变、女性穿着者的身材气质要求等方面探究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从中发现旗袍折射出中华民族审美核心“中和之美”,及对于曲线的审美偏爱,对女性气质“雅”和“静”的推崇。  相似文献   

9.
近代上海服饰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趋新求变、个性鲜明、意识超前。徐华龙的《上海服饰文化史》对上海服装文化进行了全新解读和历史建构,成为认识上海民俗和上海文化的一把钥匙。在作者看来,旗袍无疑是最能体现上海服饰文化特点的代表性服饰。因此,在徐华龙先生新著的开头部分,首先对旗袍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勾画出上海服饰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在对上海服装文化史的历史建构中,以上海开埠为起点,将近代上海服饰文化史分为四个重要阶段,概括其特色,阐述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初步建构起了上海服饰文化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平时穿的服装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一、“对称”在服装中的应用。人体是左右对称的形体,所以服装也十分强调对称。中山装即给人以绝对的对称感,双排纽扣是对称的,单  相似文献   

11.
浅论包含服饰语素惯用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许多是与服饰有关的,文章拟就对表示服饰的语素在惯用语中的具体运用以及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心理加以分析,以探讨惯用语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礼服是在特定环境中穿着的服饰。17~18世纪路易王朝时代的宫廷贵族服装成为现代礼服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礼服成为了现代女性青睐的服饰之一。而成功的礼服离不开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探讨礼服的造型手段,创造出完美、绚丽多姿的礼服作品。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割据造成南北地域上的分裂.南方和北方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经历了社会风俗的不同演变,在发式、冠巾、服制、鞋履及佩饰从头到脚的各个组成部分上都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从而较为明显的表现出不同地域在服饰风俗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唐代妇女常服主要由襦、裙和帔构成,三者之外常加半臂。襦为上衣,有薄厚之分;裙经历了由初唐的紧身到盛唐肥美宽大的转变过程;帔为妇女服饰装饰之物;半臂流行于中上层妇女,与今日T恤相似。女着男装为唐代妇女服饰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宫廷服用文化是宫廷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廷服饰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文章将从穿衣者阶级色彩、服饰外形以及服饰材质三个方面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宫廷服饰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笔下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她们改装目的有“防御”和“进攻”两种:防御男人对她们贞操的破坏;攻入男性把守的社会建功立业。“女扮男装”后她们有的能自觉按照男人的行为标准去做,以进一步契合男人身份,而有的只是套上了男性的服装,做的还是原来的那个“她”。在她们不同的目的后面掩藏着共同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在周代就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服饰制度,奠定了后世服饰礼仪的基本框架和构形。后经过秦、汉、唐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传统国服文化完整、自足的价值体系。传统国服文化将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凝结于服饰的礼仪、制度、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具体的表达形式和操作原则,高度地仪式化、秩序化,形成了一致地对于国家、集体的价值认同形式,使人们在履行这种服饰礼仪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主确信的自我形象,从而达成对自身生活世界的持续观照和表达,这正是当代国服文化建设的首要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市场需求看服装设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的功效性最终表现在它的实用价值上,即服装的实用穿着性。市场是衡量使用价值的尺度,结合市场,准确定位,走特色办学之路,培养专业的优秀人才,是现代服饰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笔下和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系列“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她们改装的目的有“防御”和“进攻”两种:防御男人对她们贞操的破坏;突破女人闺阁的狭小圈子,攻入男性把守的社会建功立业,但最终又回归家庭。“女扮男装”后,有人能自觉按照男人的行为标准行事,以进一步契合男人身份,而有人只是套上了男性的服装而已。女人女扮男装,背离了其真实身份,这一行为背后掩藏着中西方共同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皇清职贡图》卷一记载有东南亚各国概况,其中体现东南亚国家服饰文化特征,主要从衣饰、头饰、足饰分析南亚各国服饰文化习俗及其成因。衣饰,喜穿短衣、长裙,喜爱束腰、披肩;头饰,妇人束发椎髻,男子喜缠头巾;足饰,跣足和著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