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档案是权力建构的产物,也正因为此,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权力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权力作用对档案正义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入手,探讨了权力作用于档案从而影响档案正义的具体过程,并从多元化的档案主体、灵活性的工作方法、多维度的资源开发、全方位的宣传融入四个方面解析如何弱化权力因素的制约以更好地维护档案正义.  相似文献   

2.
权力与档案形成相互建构.一方面,权力凭借自身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有目的地对档案的形成进行建构,档案的主要来源、存在类别以及实体内容都受到权力的深刻控制、干预或左右.另一方面,形成之后的档案也因其原始记录性和凭证性价值而建构和强化了权力,这主要表现在产生和确认权力、保障和加强权力以及监督和控制权力三个方面.权力与档案形成相互建构的关系给档案界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软权力”理论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点对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展示出的柔性力量加以阐释。档案是国家软权力提升的重要倚靠资源,档案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在国家软权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国家软权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档案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意识形态、文化和制度三个方面阐释档案与国家软权力的内在联系,从认同性推力、文化性推力、制度性推力三方面挖掘了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三个维度,并回归档案工作收集、开发的核心业务,从档案的宽口收集、多维开发探索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助推策略。  相似文献   

4.
权力与档案管理相互建构。一方面,权力影响着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以及保管等活动,在权力的积极干预和建构下,哪些档案被留存、以怎样的状态被留存以及哪些档案被销毁等问题都被纳入权力的视野和控制中;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也象征着权力的存在、巩固着权力的统治以及协助着权力的运行,这种相互建构的关系给档案界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档案对软权力建构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档案服务于软权力建构的三种推动力:文化吸引力、制度推广力和国际规则塑造力,并提出了实现档案推动力的三种途径:分别从档案的收集广度、整合强度、利用力度三方面入手,提升软权力的广泛性、渗透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档案是建构企业记忆的内容基础,权力通过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对企业记忆施加偏好.本文以权力对企业档案建构企业记忆的影响为主题,对其进行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思考,并就如何趋长避短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确立档案职业主体权威的法律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权威、权力和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要确立档案职业主体的社会权威就必须通过国家法律的明文规定授予档案职业主体以合法的权力:掌握本职业特殊技能,从事本职工作的权力;对档案资源合法占有、支配的权力;合法控制档案职业主体及其相对人活动的权力,这成为档案职业主体权威确立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档案之间构成了互动,档案记录了权力的合法性,权力对档案建构社会记忆施加其影响,同时,权力借助档案去维护与发展其形成了的力量。档案文化的维系之道,基于保存完整真实的社会记忆,而实现的前提则是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9.
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记忆建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记忆视角分析了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功能及其建构特点、权力对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影响等问题,并对全面构筑社会记忆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权力通过与社会共享的价值规范相联系的方式隐形地建构着我们的档案观念,随后又通过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而繁复的规定、技术、模式等以"微型权力"的运作方式影响和塑造着档案实体.权力以其特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档案,建构着权力的档案.  相似文献   

11.
谢文群 《档案》2013,(4):13-16
档案记忆是国家记忆的重要构成,也是国家记忆建构的重要资源。在国家记忆建构中,档案具有也能够发挥巨大的正能量。认识发现这种正能量,及时释放输送这种正能量,不仅关乎档案的价值及其功能实现,更关乎国家认同、国家主权和国家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历史记录是合法性权力的源头,未被记录的权力是不被承认的,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载体,论证着权力的合法地位而档案又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其记录内容的生成管理必然受到权力因素的影响,合法性权力与档案相互影响,相互建构.  相似文献   

13.
对加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我国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在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入手 ,对今后如何加强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要明确方向和目标 ,要赋予档案馆更多收集档案的权力 ,要加强客观规划与协调 ,同时档案馆还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  相似文献   

14.
口述档案是亲历(见闻)者通过口述或转述传承,并通过规范化采集,以文字、声像等形式记录的档案资源,是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州市园林档案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开展了相关口述项目。文章从项目实践出发,探讨口述档案对文化遗产记忆建构的作用,并提出口述档案参与建构文化遗产记忆的路径,以期对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记忆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人们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需要越来越强,档案作为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利用档案不再像以往一样是特权阶级的权力,而是逐步成为一种公关信息资源为社会大众所共享.而伴随着档案利用工作的不断开展,利用活动的不断深入,档案界开始关注档案利用理论方面的研究,因为理论是指导实践工作的依据,只有不断完善档案利用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档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陈倩  何志丽 《兰台世界》2017,(16):35-37
档案是体现国家权力的主要工具之一,档案权力是伴随着档案的产生而出现的。档案权力主要包括在档案的社会记忆权力、凭证记录权力、参考信息权力以及合法性符号权力四个方面。档案权力有效合理的实施,主要依靠档案制度的完整性以及档案形成者、管理者和利用者的素质。档案制度的完整性越高,档案权力的有效实施的范围也就越广。档案形成者、管理者和利用者的素质越高,档案权力的利用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7.
档案馆应积极参与社会记忆建构,以此来提升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将社会记忆建构界定为档案工作的主体责任,无疑是对档案馆社会责任的拓展。如何科学地把握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本质,直接决定着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建构路径与形式的选择,进而关系到档案馆所承担的传统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责任的履行。从本质上讲,为社会记忆建构积累和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源保障,并间接控制社会记忆建构而成,是档案馆参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具体体现,而且是首要体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档案工作的责任界定为社会历史记录管理与保护,并强调这种管理与保护的“客观”“中立”与“无偏见”性。事实上,这一切都是相对的。档案形成过程的选择性和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档案价值鉴定已经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志。  相似文献   

18.
档案既是社会记忆的建构性资源,也是社会记忆的建构性行为和结果。把档案放到社会记忆系统中思考,我们需要在社会记忆建构的行动中,探视档案记忆形成或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的建构机制。本文将档案建构社会记忆视为一种"昔日重现"的生产过程,认为其中包含着内在建构与外在建构的统一,选择、解释与表达的统一,主体性意愿与客体性资源的统一,体现出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中的内在性、复杂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档案编研是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汇总、整合、研究、创作的总称,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共享的重要形式。大数据背景下海量、多样的数据以及挖掘价值的数据思维冲击了传统的档案编研模式。本文在调研省级综合档案信息网的基础上,剖析我国档案编研实践现状,并探析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编研生存策略,以期重塑档案编研工作的地位与文化权力。  相似文献   

20.
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是指档案部门系统控制并运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能力。其内容包括社会记忆的建构能力、历史变迁的反映能力、重大活动和工程的支持能力、国家权利的保障能力、国家资源的保护能力、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关怀民众生活的服务能力、新文化的塑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