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铮 《档案管理》2015,(1):69-70
文章针对公文格式中设置版记项目有无必要进行讨论,兼对郑彦离同志的“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和“公文文尾部分不宜称版记”提出质疑,认为应把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抄送机关”列入“主体”部分,并明确版记是通用公文格式的必备格式要素.  相似文献   

2.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末尾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所在区域称作版记。在今天正式发出的公文上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无实用价值,而需要时标注的抄送机关项目实用价值超过这两个版记项目,按事物名称以其重要部分决定的惯例衡量,该区域用版记称谓不合适,改用按所处方位命名的方法称谓该区域为"文尾"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3.
郑彦离先生《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一文针对新规定中的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有无必要设置进行探讨,郑先生认为不需设"印发机关"项目,也不需标"印发日期"。笔者与郑彦离先生持不同观点,认为公文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作用,不可取消。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条例》第一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范标准,具有首创性特点;《条例》减少了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简化了"会议纪要"的文种名称、精简了公文处理程序,体现出鲜明的简约性特点;《条例》对公文的格式要素进行了调整、规范公文格式要素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行文规则、强调和重视公文拟制三个环节的程序规范,体现出鲜明的规范性特点;《条例》取消了公文主题词标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发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对促进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因认识或执行该标准不到位而导致出现错误应用现象.文章对"附件说明"格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中该要素格式从公文简洁精炼和审美角度进行商榷,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公文条例中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有歧义,但这不是取消“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的理由,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条例的发布机关对这一歧义表述进行必要的修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既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主管者,又是公文处理工作的承担办理者,把印发机关标注为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是必要的、正确的.同时,在计算机已普及应用及公文递送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在公文上标注印发日期仍具有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公文处理工作的几点理解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兰台内外》2011,(1):30-30
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仅对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有关规定,谈几点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文本表述、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和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等多个角度,分析无发文机关署名公文、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不加盖印章情形的不切性,并从历次规定中申明会议纪要不属党政机关公文的主张。借鉴我国台湾的公文程式规定,着眼党政机关公文的多重属性,提出党政机关加盖印章应该成为铁律上升为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11.
范铮 《档案管理》2015,(4):72-74
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标准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相比,更为科学准确、逻辑严密、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笔者认为标准部分条目仍存在不准确、不严密、不简洁、不通俗、操作性不强的地方,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下级机关或其负责人,可以向上级机关或其负责人报送公文.此规定文本本身表述矛盾、不合法理,导致衍生的党政机关法定公文处理规定解释随意、实践多元.取消此规定,可以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的组织属性,有利于清晰区分法定公文与非法定公文,并形成不同的处理通道,促进公权监督,使禁止以机关负责人名义发收法定公文上升为组织纪律.  相似文献   

13.
公文作为通用办事工具,应有统一格式标准,以便于人们对之的识别、处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使作为行政机关的质检总局不宜发布直接规范党的公文格式标准,而应发布面向社会各种组织其中包括党组织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大多数企事业组织党政行文,过去分别按国家党和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办理,将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可使该标准运行更名正言顺,而且,促进全国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公文格式中指“送印机关”的“印发机关”项目,笔者认为应指公文起草承办部门,标注此可便于收文者有疑问时咨询.但有的公文主体部分已显示联系线索,其他一般公文收文者根据所知来文机关内部机构分工可判定其起草承办部门,因之不需设该项.现公文起草人一般用打印稿请领导签发,文印室基本不需再打字,校对、复核用时很少,不会造成公文付印与领导签发日期不同,因此公文上也不需标印发日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公文正文三大要素理论基础上,为引导写作者方便、快速、规范成文,彻底解决公文难学难写的历史性难题,提出以"主旨、依据、分旨"三大要素为固定段名,按照文本结构、词语标志、语言形式、内容评价等系统组合规则,循格撰制的"三段式"表格化《党政机关公文正文写作格式》基本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16.
证公文用纸规范统一是公文处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用纸,使之与国际通用的公文纸型接轨,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也于1999年12月27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对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用纸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新标准将行政机关公文用纸的纸型定为A4型。但到目前为止,党委系统的公文用纸并没有作明确规定,党、政机关用纸不统一。一、党政机关公文用纸不统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210mm×297mm)。”《国家行…  相似文献   

17.
叶建英 《浙江档案》2003,(12):27-28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政机关先后多次发布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作出了各自的规定。高等院校作为国家重要的事业单位,其公文处理的格式与规范一般参照国家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就目前而言,高等院校党政部门的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无论从文字表达还是内容实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弊端随之而产生。笔者拟对高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与格式进行分析,并求教于各位同行。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及格式的主要差异我国现行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有着各自不同的规范与格式。党的机关是根据1996年中…  相似文献   

18.
郑淑芳  吴修芹 《档案》2011,(5):42-43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而政府提供给社会查询的网络公文要素应简洁、实用、有效。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的关于传统公文眉首和版记中的一些要素,在网络公文的格式要素中应予以简化。  相似文献   

19.
范铮 《档案管理》2017,(4):78-79
为配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实施,标准起草人徐成华等出版了《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对标准各条款逐一进行释义,为文秘工作者正确理解、准确应用该标准提供了依据,但仍有一些瑕疵之处,不利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范化,文章指出瑕疵所在,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是一种具有规范格式的书,其格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机关、发字号、签发人、标题、正、附件说明、印章、成日期、主题词、主送机关、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份数、印发日期等。当然这是从整体上讲的,并不是说任何种都要具备以上要素。有以下几个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