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十四孝"故事存在于三个系统中,分别为《二十四孝诗选》系、《孝行录》系和《日记故事》系。《日记故事》成书于元代,明清时期被大量刊印,其"二十四孝"故事成为明万历以后全国最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题材,甚至成为后来"二十四孝"故事的通行版本,也对后世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的白话小说和元代的杂剧中,以公案为题材的作品保存了相当的篇目。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狭义的“公案”题材作品比例占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四分之一以上,明末的《三言》、《二拍》中,描写冤狱的作品就已数不少,在这些作品中,许多巧合的情节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主线,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小说中人物悲欢离合的戏剧情节,本文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角度,对《三言》、《二拍》中的冤狱巧合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相似文献   

4.
《〈水浒〉公案论》从公案角度研究《水浒》既符合小说本身内容的特点,又对宋代罗烨公案之见沉寂千载之后发扬光大,别有会心,独具特色。公案题材小说的审美特征对于小说审美价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公案角度研究《水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6.
《百家公案》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公案小说集,对其他明公案小说集具有重要影响。在题材上,该书有大量的故事直接被其他明公案小说集吸收;在文体方面,《百家公案》初步奠定了明公案小说文体的基础,并启发了传记体和书判体公案小说的成立。  相似文献   

7.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内部原因。探讨归纳前辈作家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可为当下历史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的宋江起义.在历史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说话”艺人喜爱的题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音》等。它们还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尚未成为一个整体。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为我们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主要写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件事,末尾提到张叔夜招安,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联缀成一体。元代出现了一批“水浒”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六种,如《李适负荆》等。  相似文献   

9.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文献   

10.
公案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传统题材之一,公案戏在元明时期已经被视为元杂剧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着眼于从《元曲选》《元曲选外编》所存剧本中抽取出来的作为叙事单元的公案文本,以文化研究的视角,解读其中的公案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元代白朴的剧作《墙头马上》是元杂剧百花园中的名作,演绎了裴少俊与李千金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取材于作者的现实生活,而是取材于传统题材。这个题材的故事最早反映在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乐府诗中。经唐历宋,这个故事在情节和主题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着重从情节改造上分析白朴剧作《墙头马上》,从中分析杂剧是怎样实现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的情节创新和主题升华的。  相似文献   

12.
《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昭君和塞”。作家根据现实需要对这一历史题材进行了艺术改造,寄寓着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对现实的感受,使之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3.
杜菁婧 《文教资料》2011,(28):11-13
马致远和白朴是元代早期著名的剧作家,被后人并列为元剧"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梧桐雨》和《汉宫秋》分别是以唐明皇和杨贵妃、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故事改编而成的。这两部作品在创作上可谓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本文从题材、角色安排和情感表达、悲剧构思等方面来比较两剧的异同,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悲剧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4.
元代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元代戏曲的繁荣局面。以胡祗遹为代表的传统文人对戏曲的关注以及他们零散的曲学理论,到专门探讨演唱技巧即元杂剧与音乐关系的《唱论》、专门记录戏曲作家的《录鬼簿》、专以戏剧演员为记录对象的《青楼集》,再到总结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的高度理论性著作《中原音韵》,反映出元代戏曲理论与元杂剧创作演出实践同步而稍后的逐步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文学中的爱情题材经久不衰,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不计其数的爱情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悲剧与喜剧。汉末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元代杂剧《西厢记》便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6.
导语:唐代诗人元稹曾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佳句,还创作了以自己为原型,反映“才子负心,佳人薄命”的唐传奇《莺莺传》。短短的《莺莺传》竟成了后世文人创作的蓝本。金人董解元以《莺莺传》为蓝本,将其改写为“才子佳人,以恩报德”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也是一部文学典籍。作为文学典籍,《圣经》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文章试从文学角度入手,以文学题材为切入点,从《圣经》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几个方面论述《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公案戏,就是以描写政府行政司法长官,依据法律审理民间刑讼案件为内容的杂剧。元代公案戏在元杂剧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就《全元曲》来看,现存杂剧一百六十三本,其中属于公案戏的剧本约二十五本,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强。从公案角度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清官不畏强暴,敢于抑制豪右,秉公断处,使枉得直,屈得伸;再是先由贪官污吏受贿纳赃造成冤案,而后由清官审理清楚,使冤狱得解,坏人受到惩处。无论前还是后,部直接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凝聚了作家的现实批判态度,体现了他们对古代宗法制度的同归意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题材创新与题材融合的和谐统一,是《歧路灯》题材上的美学特色,其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公案片断与世情小说、教育小说的有机结合。对这一美学特色具体内涵的探讨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将《歧路灯》中的所有公案片断看成一个整体,从题材融合、主人公形象塑造、结构布局、主题表现等角度进行探讨与考察;二是将《歧路灯》中的每个公案片断均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观察对象进行探讨与考察  相似文献   

20.
在诸多柳永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关汉卿的杂剧《谢天香》独出心裁。落魄一生的北宋词人柳永在关汉卿的笔下居然成了春风得意的新科状元,这一有意为之的艺术处理,实际上折射出包括关汉卿在内的元代失意文人的一个普遍心态——对科举取士制度的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