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出于国际趋同的需要,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特别是在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作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组成部分;通过具体分析利得和损失的含义及归属,进一步对利得与损失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进行探讨,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综合收益概念是在经济收益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传统会计收益的改造和发展。综合收益既包括原来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也包括其他所有除了与所有者直接交易产生的各种未计入损益的权益变动。这些权益变动也属于企业的利得或损失,是那些按照传统收益确认原则没有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损益,但这些利得或损失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损益的确认均会产生重大影响。综合收益直接体现了损益满计观,体现了企业现时成本,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如何更好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已逐渐成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有关方面面临的新课题,为此,一方面,要加快引导报表使用者树立综合收益理念,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总纲,会计要素中的"利润"要素与收入、费用要素相互渗透,影响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取消"利润"要素,增加"利得"与"损失"要素,使<企业会计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又引导会计人员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在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职工福利费"、"企业内部使用自产商品"等内容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给会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不同的会计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新旧会计准则几点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不仅理念先进、体系完整,而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新准则的实施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一步缩小会计收益调整空间,它将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考验,对企业财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要素准则和具体准则中的几个变化,进行对比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揭示我国现行会计标准中“利润”要素存在的理论缺陷入手,阐述了对我国现行会计标准中的“利润”要素进行重构既是会计准则国际通用化的要求,也是适应我国客观会计环境变化需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会计标准中增设“利得”和“损失”要素、对“利润”要素重新界定以及对“利润表”进行改编并编制“收益表”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6.
利得与损失是2006年财政部在《公司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引入的两个概念,意在区分利得和收入、损失和费用。文章论述了利得与收入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新准则下正确区分利得与收入的方法及意义,简要分析了新准则中对利得规范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公积和应交所得税为主线,对会计处理进行变化;而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做法,还原捐赠的“利得”本质,体现了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全面收益观点,实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  相似文献   

8.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提出了利得和损失的具体概念和内容,又明确了在基本理论和现实中面临的两个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对利得和损失具体概念和要素归属权益的分析,来阐述利得和损失在会计核算中要素属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行为规范,会计准则规定了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的原则.新准则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畴的扩大、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新增加的投资性房地产及证券投资等准则,这些变革对企业会计核算理论、实务及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会计准则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在现行准则下向社会提供的会计信息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新会计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展开探讨。事实上,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问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类特殊交易行为,一直是企业会计处理的一个难点。新准则有效地提高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符合全面收益和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就新会计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展开探讨.事实上,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不同在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问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作为企业之间的一类特殊交易行为,一直是企业会计处理的一个难点.新准则有效地提高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符合全面收益和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迅速膨胀的今天,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拥有无形资产就掌握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21世纪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动力源。提供相关、可靠的无形资产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所带来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无形资产的新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得出新准则弥补了原准则中不规范的地方,使无形资产的核算有章可依,显得更完善、更科学,然而新准则的出台也对部分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确认迎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对公允价值会计中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报告是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会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但又不同于传统净收益和所有者投资或向所有者分配。企业可不考虑其性质,直接将其确认为利得(或收益)或损失(或费用)。同时,在财务报表内和报表附注中充分、完整地披露相关的信息,以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所确认的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及其对当期财务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会计要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6)中,将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其中“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是企业与其作为业主的所有人之间的交易。业主投资表现为企业收到业主投入的各种资产(投入的也可以是劳务,或抵偿、转换了的企业负债),其结果是“增加其在企业中的业主利益或权益”,但新业主受让旧业主的交易,不属于“业主投资”的内容;派给业主款则是指企业向业主转交资产或承担负债而“减少企业里的业主利益或权益”的交易。显然,就经济实质而言,业主投资要素和派给业主款要素是对权益要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贯穿于新会计准则中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比照执行。因此掌握准则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贯彻实施好新会计准则的关键。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中体现的新理念进行剖析,包括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要求;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兼具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王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14-115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破茧而出,时至今日已施行三年有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新准则在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存货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方面实现了诸多突破,业内人士认为,它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的变革更是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所得税准则与旧所得税准则相比差异显著,实现了会计理念从利润表现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同时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我国新所得税准则的实施是全面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财务部在考虑到各方面利益及诸多因素后,于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来代替2001年发布的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以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笔者对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却存在担心与忧虑,认为从当前我国会计运行环境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涵盖了各类企业经济业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向的同准则体系。这一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许多重要的创新,带来了许多财务和会计的新理念。其中,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账准备也有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新合并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适用购买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取消权益结合法似乎很矛盾。本文通过合并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检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所导致的经济后果的不同,分析解释我国合并会计政策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的原因与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