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通过对国企经营激励机制与国外企业经营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对我国国企经营激励机制中的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的重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校、企业、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和家长构成了现代学徒制的利益相关者。现代学徒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现代学徒制激励机制建设应遵循共性激励与个性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过程激励与成果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从目标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方面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推进现代学徒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瑞芳 《学苑教育》2023,(18):7-8+11
激励机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教学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激励机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常见的形式,提出了把握激励时机的同时,采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激励机制的公正性与人文性统一等措施,真正提升小学学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存在着如何建立有效的国企经理激励机制的问题。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年薪制和股票期权是两种重要的物资激励机制。同时国有企业存在着三个层次的精神激励机制:企业控制权、政治地位和企家声誉激励。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的激励研究结论中,人们把重点过多地放在正激励的形式中.本文从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激励机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产生实现企业目标的动机,引起并维持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最终强化员工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构建企业激励机制应遵循激励手段与企业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和民主公正的原则。在现代企业中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员工参股、员工参与管理、荣誉激励及多层次、多手段相结合等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国企经营者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关系,对如何激励经营者。使其最大程度的为国企 服务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员工产生实现企业目标的动机 ,引起并维持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 ,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 ,最终强化和提升员工实现企业目标的行为 ,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构建企业激励机制应该遵循激励手段与企业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正激与负激相结合和民主公正的原则。在现代企业中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有员工参股、员工参与管理、荣誉激励及多层次、多手段相结合等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9.
由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是地方工科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协同创新背景下,现有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不利于地方工科院校的战略转型。为适应发展需要,地方工科院校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构建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发挥工科优势,促使文理工交叉融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数量激励向质量激励导向转变;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结果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保健因素、轻激励因素,绩效考评体系不够健全,目标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培训激励机制作用弱化等不足。完善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需稳抓物质激励、加强精神激励,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结合,健全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完善目标激励机制,强化培训激励机制,加强文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切入点:代表专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民主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谁能代表人民真正掌握立法权力,监督法律的实施,推动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实行人民代表专职化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转型,其中包括思想的震动与解放,影视创作与传播从高度意识形态化到90年代市场化、娱乐化、商品化的争议与推进,在21世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重以人为本的含量。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把中国影视从停滞、封闭、自生自灭的时代解放出来,建设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作为新兴工业国的影视传播,还背负着前现代农业文明的沉重包袱,必须在推进影视产业市场化过程中,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youth period in modern societies has gradually been extended and today includes major parts of the 20’s. During this period young people are kept in a state of dependency and irresponsibility with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fter school, many of them find that society has no need for them and in many countries they experience long periods of unemployment.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school and society — taking Sweden as an example — in general fail to give adolescents adequate preparation for the role as an active and independent citizen. Data taken from several major research projects — one following young people up to the age of 23 and another studying students’ social development in school including age groups from 10 to 16 — show that many young people in their early 20’s do not perceive themselves as grown-ups. Data also show that students in school are not trained to become independent or to achieve a sense of competency.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必须让青年学生体悟,道德不仅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一种奉献,而且能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惟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从而促使他们以高度自觉和完全自律的方式去履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5.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non-st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Poland has been a phenomenon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since 1990. It is a paradox of their existence, particularly in small towns with no previous trad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at they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st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educating young people of working-class and peasant background, even though they charge tuition fees. In many ways, th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demands of an economy in transition than are the state institutions, and they tend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Also, they have been rapid to adopt the "Mode 2" variety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The creation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s been a stimulus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Poland.  相似文献   

16.
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人作为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都从理论上论述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都认为国家是人民订立契约的产物,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以对抗封建王权的“君权神授”论。但对国家论述中,对自然状态描述,国家起因和本质,人民让出的权力,以及人民反抗意识方面,三人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私有化鼓吹者制造"国""民"对立论,掩盖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实质,离间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有经济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煽动"国退民进"歪风,企图逼迫国有经济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捏造"国进民退"对政府施压,意欲使"国退民进"成为改革的定势和准则,加快私有化的步伐;谎称国家垄断是我国分配不公的"祸首",企图将民众的不满情绪转向国有经济,让私人资本进占国有经济的现存阵地,实现全面的私有化。本文揭露他们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错误,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质,强调改革必须以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实现为目标,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突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道家的美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关于文艺否定论思想一直受后人关注。这种观点基于道家“道”的观点。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世界的本真,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人们认识的只不过是它的虚幻的现象而已,从而推出人的感官对它是无能为力的。道家从否定人开始提出了文艺否定论的观点。文艺否定论主张反对文化学术、言辞辩说以及一切审美活动。但是道家也不是一概否定美,他们只是否定感性的具体现实美,也就是用来刺激人的感官的世俗艺术。他们主张的是自然之美,也就是道之美。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配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中间环节,它与交换一样,既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又最能反映商业社会或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任何分配都是对生产条件的分配.分配理论应说明谁(分配主体)、对什么(分配客体)以及按什么进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根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及面临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在选择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有正确的收入分配理论作指导.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需要进行重新选择,在选择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十分注重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国家权力的介入程度是现代乡村政治文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动用行政资源,使乡村社会按照私有小生产、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的路径,一步步走进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乡村社会重新回到了小生产状态,国家权力有限地退出了乡村。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民的活动空间外延.乡村利益出现了多元化,村级组织权威性丧失。面对乡村的治理危机,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村民选举,期望通过民间赋权的方式,让村委会获得合法地位。村民选举既是解决乡村治理危机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还权于民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政治改革道路的探索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