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治上海史志者通常认为纂成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的<云间志>,是上海最早的一部志书.其实不然,一、华亭知县刘唯一曾于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创辑<华亭图经>.此志记华亭事甚详,至景祐二年(1035)唐询撰<华亭十咏>时尚存.二、此志因与李宗谔辑一统志<大中祥符图经>体例不一,故被删成"简本",此本称为<祥符华亭图经>,至南宋绍熙四年编纂<云间志>时尚存.今两志俱佚,<云间志>中留有佚文若干.  相似文献   

2.
<圣经·约伯记>与古希腊悲剧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其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但是具有天然的和从古希腊悲剧中继承来的悲剧成分.<约伯记>与古希腊悲剧在命运、神、人的关系上,既有着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对于智慧的不同理解.<约伯记>与古希腊悲剧对于悲剧苦难的体现与认识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劭是隋代重要的史学家.虽然他的著述多数不传,但就保留至今的<齐志>和<读书记>佚文而言,参考<史通>当中相关的事实陈述及相应的价值判断,可知<齐志>有语言通俗和叙事生动的特点;对照<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和<十三经注疏>的有关记载,可知<读书记>在历史考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两者从不同侧面程度不一地反映出王劭如实求真的史识,这有助于增进对隋代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道州文宣王庙碑>及<道州毁鼻亭神记>,都是应当时道州刺史薛伯高的邀请而作的.由于原文的记载及宋人韩醇的注释有误,致使它的写作年代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大都做了错误的判断.其实,要确定它的写作年代,首先要确定薛伯高出任道州刺史的年代,然后再根据原文中所提供的叙事线索、唐代祭孔惯用的时月及干支纪日来反复考查,才能最后正确地核定.本文经过反复而详尽的考辩,认为薛伯高于元和七年就任道州刺史,<道州文宣王庙碑>应作于他元和九年秋"祭新庙"之后,而<道州毁鼻亭神记>却作于他到任后不久.这符合柳宗元的记述,也再一次证明原文记载、韩醇注释及今人校勘、系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研究两千年来,成就最大的是近20年.两千年来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文本的整理与校注,篇目考证,图与文的关系,作者论考,写作时代考,性质论,价值论.综合两千年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山海经>研究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不因承认它的一种价值而否定它的其他价值;对<山海经>的注释尚不完善,应成立考察队,在实地考察之后,重新科学地进行注释;研究者应以事实说话;突破单枪匹马的研究方式,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6.
<郑风>的产生与"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郑国的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关."风"之名起于战国,本指曲调,<郑风>也是"雅乐",得名时主要指郑诗."郑声"源起于殷商,在民间流行,得名于春秋,是较复杂,富于变化的新声.<郑风>与"郑声"有各自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内涵,又有交叉点.  相似文献   

7.
吴梅先生认为南杂剧形成于徐渭纯用南曲创作的<女状元>,论者对此大都表示赞同.事实上,在徐渭之前,许潮的<泰和记>、汪道昆的<大雅堂乐府>中已有纯用南曲创作的南杂剧.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1993年2月在东海县君湾村发掘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家族墓群一处.其中6号墓为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葬,卒葬于公元前10年.出土的木牍竹简极有历史价值.本文对竹简中的西汉俗赋<神乌傅>的发现予以初步释读,并对<神乌傅>的特色及其文学和书法的成就予以研究,突出了<神乌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及此序尔后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地记叙的信史,桑世昌<兰亭考>及俞松<兰亭续考>,记载了<兰亭序>真本为温韬发掘昭陵时所毁以及传世至今的临摹各本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11.
黄帝神话的产生与演变 ,是一个在战国中后期历史人物神话化运动中由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人物的典型个案。本文试就黄帝神话化的过程进行梳理 ,认为黄帝神话发端于战国中后期 ,兴盛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 ,其后 ,黄帝的神性趋弱 ,而人性趋强 ,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  相似文献   

12.
从先秦两汉艺术品装饰题材看天地人神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史前原始社会先民对自然物的万物有灵观、对某些特定动物的图腾崇拜而初步形成天地人神的概念,商用时期强化了天地人神闻的关系,随着春秋战国时期人类自身认识的觉醒,以至于在两汉时期达到了天地神人关系的完善。这表明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古文献、古文字及其他考古材料的分析,可探析出两周时期人们心目中诸主要神灵的权能,两周时期天(帝)的权能日渐从主宰王朝兴亡向主宰诸侯国盛衰转变,祖先神的自然权能日益被淘汰,社、山川之神、日月星辰诸神的权能到战国时期开始向自然权能方面回归。  相似文献   

14.
二《湘》“恋爱”说 ,自宋人罗愿提出经历了近八百年的孕育和发展 ,成为当代二《湘》研究的主要观点。这一“神、神恋爱”说 ,看似新奇 ,却难以成立。如从神话背景和战国时代楚地祭祀风俗认真审视二《湘》便可发现 ,二《湘》为屈原时代望祀湘水之神的乐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是一个历史悠久、恢宏庞大的理论体系,其中,先秦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基本因子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数千年,从夏商时代的神主人辅型政治伦理到西周时代的神人并重型政治伦理,再到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主神辅型政治伦理,正好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过程。透过这一精神历程,隐约可见中华民族蹒跚学步阶段其政治伦理发展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16.
民间神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聊斋志异》从民俗的角度对城隍神、伏魔大帝、花神、文运神等民间神信仰进行了描写,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观念。民间神信仰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传承文化,始终在变迁中适应着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受周代礼制文化的影响,汉族神话《山海经》叙述了大量神灵的名称以及零散的事迹,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神话系统,相反,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却为我们展现了早期神话的具体内容,可以说,这两部神话正好构成了互补关系,对这两部神话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神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九州”原为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刊,关于九州的资料仅见于战国时期,献诸说很不相同,大致可分为《周礼》派九州说与《河图》派九州说,为辨异解疑,笔列举了大量古籍献资料进行辨析、考证,认为《河图》派九州说之九州多能在山东境内泰沂山系一带找到地名来源;而《周礼》派九州说,则是战国时期由于疆土扩大和对历史的遗忘而误读《河图》派九州说之产物。  相似文献   

19.
战国中期,各家各派开始论证社会治乱的根源,并致力于探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历史观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孟子历史观中的天命论、过程论和动力论就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战国中晚期,诸子学之思想轮廓已大抵成型,是时有学者撷取各家思想论述与自身观点加以整合,别成一派,班固将其归类之于杂家,《尸子》正此间众代表著作之一。大化论是中国古人认识和理解世界万物如何存在的哲学命题,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同宇宙观、致知论等共同构筑了中国哲学的主体脉络。今试从大化论这一角度出发,对先秦时期杂家之学术思想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