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梁碧群 《广东教育》2007,(10):35-35
教学不仅应该授之以鱼,还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是授之以"鱼"和"渔"就足够了吗?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喻教学只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拓展,北师大肖川博士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前者,鱼、渔合一是古代或近代教育思想;而后者,肖博士"鱼、渔、渔场"三位一体之说,笔者认为应该是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快速、准确地捕获语言信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余芳 《中等职业教育》2012,(18):14-15,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笔者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能力,即授之以"渔场"。在语文教学中。这个"渔场"也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为教育界耳熟能详的教育古训,延传至今,嗣响不绝,源自其所内蕴的深刻意涵和价值选择。授鱼,意味着教会学生知识,授渔,意指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可受益终身。在"鱼"与"渔"的选择之间,显然后者更为根本、重要。这也是这句教育隐喻留给人的最重要的价值启发和理性选择。但仅有这  相似文献   

6.
戴桂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7-129
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密不可分。只有丰厚扎实的授之以鱼,才有授之以渔的可能。然而,翻译课的教学主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授之以鱼过程中必须注重适时地提升为授之以渔,营造“鱼”“渔”之间的旨趣。翻译课中的译例分析与译文比读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有些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持完全赞同态度,有些研究者持不完全赞同态度,认为不是"授之以渔",应是"鱼渔同授";不是"授之以渔",应是"引导学生获鱼和渔"。以上认识反应了教学研究者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但这些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学习的知识本身没有变,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既定的知识"而进行教与学。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别人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8.
蔡琳玲 《双语学习》2007,(9M):52-52,53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快速、准确地捕获语言信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还应有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习得.本文结合"滚动的小球"这一创新课例,探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矛盾情境创设、进阶问题推进、结构材料选择、深度学习拓展等策略,激发、维系、助燃、延续学生的探究欲,通过授之以"欲",助推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古代老子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育隐喻。"鱼"比喻为知识,渔则指方法。完整的解读是,教给人以知识,不如教给人以方法。这一经典古训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形象比喻的方式,将"授知"与"授法"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取舍,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者何以不辱使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因为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受益终身。倘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那便是授之以鱼;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便是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表明,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且,"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经济势力的竞争,究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12.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者何以不辱使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因为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受益终身。倘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那便是授之以鱼;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便是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表明,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且,"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经济势力的竞争,究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13.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古训在现代教育界,已众所周知.教学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终生受用,何乐而不为呢?"渔"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学生一旦掌握了这门技术,就会自己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一个智慧的授"渔"者?下面结合自己一直从事的高年级语文教学谈几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授之以渔"重于"授之以鱼"。从儿童刚入学开始,老师就应该从"授之以渔"开始做起,在教学中经常给他们以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最大障碍就在于不懂得该怎样学,我在长期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  相似文献   

15.
袁建 《天津教育》2003,(6):13-15
如果有教师问,我们应“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或许有人会笑他教育观念的落伍,因为“授之以渔”早已成为教师们大力推崇的教学理念。的确,两相比较,教师授学生以捕鱼之法,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鱼了。然而,从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角度出发,笔者不禁要发问:一问:“授”对学生学习获得“渔”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渔”即捕鱼的方法,这里指学习方法;“授”即传授。“授之以渔”亦即“向学生传授捕鱼的方法”。毫无疑问,学习方法中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方法,诸如“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已…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教给学生"学会"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面对茫茫的知识海洋,我们今天与其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方法,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的价值并不单单在于"授之以鱼",简单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凡有识之士都深谙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哲理.得鱼,只能满足一时;得渔,才能享用一生.然而,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现出"授渔教育"的局限性,笔者更认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之说.顾名思义,"渔场教育"是注重通过创设"渔场"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它重在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获得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经验体系不是由外向内的输入所形成,而是在创设环境的体验中自内而外地"生长",从而获得多方素质的综合提升."渔场教育"正是体现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教学中树立"渔场教育"理念,灵活施教,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是指学生学会学习文化知识,还应包括学会生活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进而形成综合能力。其中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