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藏传佛教的主要精神实质出发,探讨佛教寺院建筑营造的空间理念和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为我们留下了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灵世界等三个方面的独特历史遗产,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以赛马会、那达慕、土乡纳顿节、热贡艺术节、撒拉尔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节庆文化等,共同构成了青海文化的大美轮廓、青海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空间组合布局,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达瓦 《百科知识》2009,(6):37-39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支派的最为独特的方面之一。活佛转世的玄妙,增加了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为解决首领的继承人问题而建立的,灵魂不灭是转世制度的理论依据。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活佛的圆寂不过是灵魂的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而已。  相似文献   

4.
杨起龙 《科教文汇》2008,(17):169-169
蒙古族最早信仰是蒙古萨满教。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与发展,蒙古人逐渐信奉了佛教。蒙古佛教来源于西藏的藏传佛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喇嘛教,但是不等同于藏传佛教。可是在蒙古草原上却经常可以看到佛寺林立喇嘛结对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此现象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式建筑桑耶寺/位于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内,由莲花生大师和寂护大师在赤松德赞的倡议下建成。工程于公元774年动工,经5年,于778年竣工。它是吐蕃第一座正规寺院,为佛教立足吐蕃和藏传佛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殿乌孜大殿高三层,一层为藏式风格,双层檐口,小床,简洁古朴;二层为汉式风格,琉璃瓦檐口,外挑斗拱,庄重肃穆;三层为尼泊尔风格,石刻墙面,屋顶宝瓶,典雅华丽。整个寺院的色彩丰富多样,红、白、黑、绿的用法匠心独具,表达了藏传佛教的不同理念。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最早信仰是蒙古萨满教。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与发展,蒙古人逐渐信奉了佛教。蒙古佛教来源于西藏的藏传佛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喇嘛教,但是不等同于藏传佛教。可是在蒙古草原上却经常可以看到佛寺林立喇嘛结对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就此现象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历史过程,论述了建筑文化与人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筑文化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建筑文化应适应人类生活发展的新方向。只有保持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吸收和整合世界各国建筑文化的精华,走继承传统,适应功能,采用高新技术,探索古今中外交融,实现建筑创作现代化的正确之路,才能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别阐述了文化与建筑文化,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建筑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吴亚丽 《科技广场》2009,(12):143-145
建筑市场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阐述了建筑业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了建筑业企业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威 《科技风》2014,(13):154-154
建筑是城市美丽的一道风景线,城市建筑是体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的品位,表现城市建筑的地域性,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在日益体现现代化文化进程的今天,建筑风格显然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城市建筑也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为保护城市文化遗迹,挖掘城市地域特点,笔者结合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城市建筑美、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旭 《科教文汇》2011,(19):90-90,93
地域文化对徽派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徽派建筑的基本雏形,徽商崛起带来的第二次文化变迁从意识形态和经济资本上对徽派建筑走向定型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带来了建筑的革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建筑做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造型。新型的结构形式是可以融入到传统文化、环境文化之中,成为建筑文化发展的新的推动力。结实实际,针对建筑高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动感最活跃的元素,水的有无往往与美好环境的获得密切相关,对于人居建筑文化而言更是如此。本文探讨了水环境与人居建筑文化的基本概念,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分析了水环境与人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关系,以及水环境质量对于改善人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居住区建筑规划和建设中,对水环境进行探讨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有鉴于此提出了改善水环境提高人居建筑文化品质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及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的装饰风格及装饰文化的科学体现已经成为今后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建筑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探讨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就非常重要。故此本文主要从建筑文化内涵方面分析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联系,以期达到建筑能够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青海文化是多元的。从宗教的角度看,青海有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汉传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众多宗教文化;从地域角度看,有河湟文化、雪域文化、草原文化等地域文化;从生态民族学的角度看,有河湟谷地的农耕文化、浅脑山区的耕牧文化、高寒草原的畜牧文化;从单一民族角度看,有汉族文化、藏族文化、回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土族文化、撒拉族文化等,各文化之间交相辉映,互补共生。  相似文献   

17.
建筑本身,证明着自己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在建筑装饰设计中注入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内涵,已成为增强建筑文化品位的必要手段。而对建筑装饰的认识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及其与中华社会文化环境的密切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对我国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艺术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渗透可以说在建筑的发展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将各个时期的不同艺术文化通过建筑渗透其中,以至于建筑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承下来.因此,建筑也就成为反映历史、反映社会的有效语言,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的渗透方式,过程及关系也就成了我们研究发展建筑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本身便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而建筑文化则是建筑师通过建筑这一媒介来体现特定时期的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在落铸民族或地城性格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建筑文化代表之一,在建造、选址、规划、装饰等方面不但融合了传统哲学思维、地域风俗文化,更完美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