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想到,在耄耋之年,剑州古城的老友们给我起了一个"秀才"的雅号。说起这"秀才"之名,我还要真诚感谢《老年教育》这位老朋友呢!2002年的春天,我们这贫困山区也办起了老年大学。从此,我就与《老年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7年来,《老年教育》让我受益匪浅,单是从中摘录的名言警句就近万条,诸如"心胸坦荡如水,心境平静如川"之类优美的词句也有两大本。摘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  相似文献   

2.
王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家长,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家长内心有什么感受。直到有一天,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回来后她对同事说:“没想到与孩子的老师面谈会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作为一个家长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不知我平时给学生家长的感觉是不是也这样?”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把课上好。那么,用什么标准评价课堂教学呢?我认为,根据教学过程教与学相统一的原理,一堂好课应以教师教好和学员学好为主要标志。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一中午,按照惯例,我认真批阅学生的周记。当改到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周记时,我的心为之一颤。他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中午,我坐在座位上写作业,手中的笔显得很沉重。忽然,老师叫我把自备本收上来。我的心砰砰直跳,在我的前面、后面有那么多同学,为什么老师偏偏叫我……当我把本子收上来后,我觉得我写每一个字都异常的轻松……没想到老师会让我来收本子,没想到我会这样开心,没想到……”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沉思。我这个当老师的竟然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话能让学生有如此强烈的反应。我并不在乎由哪个学生来收本子,可孩子们“在乎”。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山西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1999年的一天,无意中听到历史系的周征松教授讲起他在老年大学教课的事情。虽然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已日渐重视老年教育,但"老年大学"这个名字,还是让我感到新鲜。尤其听到周教授谈起老年学员刻苦学习、执著求知的故事,更让我对这座银发学府充满了向往。就这样,在周教授的热心联系下我也走上了老年大学的讲台。如果说开始走进老年大学还是存有一份好奇心的话那么与老年大学相依相伴的13年,则让我对老年大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转变来自于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  相似文献   

6.
刚从忙碌的工作中退下来时,我一下子陷入到无聊、失落中,整天坐立不安.先是看书、看电视,接着又和两个妹妹陪着老爸打起了麻将,暂时填补一下精神空虚.但是一离开麻将桌,心里仍是空落落的.直到有一天,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关于老年大学的报道进入了我的视线,哎呀,我原先怎么没想到呢!家里现成的电脑在整天睡大觉,我可以上老年大学去学电脑嘛!  相似文献   

7.
我在广西钟山县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读了10年。过去,在老年大学读满10年的,校方就发给荣誉证书;现在,我们成了校外老年朋友的"攻击"对象:你们老是"留级",赖着不走,搞得我们要进老年大学比进北大、清华还难。迫于压力,系主任对我们好言相劝:"大学本科4年就毕业了,你们已读了10年,研究生也该结束了,把名额让给其他老年朋友吧。"话是这样说,可真要我离开老年大学,实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母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么讨厌。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总是抱怨父母太严厉和过分紧张。进入大学以后,我发现父母担心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子虚乌有的。我没想到居然会这么想念他们。  相似文献   

9.
掘“宝”     
张丽华 《老年教育》2006,(11):44-44
吃过午饭,鞠淑环匆忙收拾餐具。老伴在一旁不停地安慰:“别着急,时间还早。”下午老年大学有课,鞠淑环每次都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我是班长,应该早去准备一下。”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她就坐不住了,抓了件衣服冲出家门,身后传来老伴关切地叮嘱。 6年了,只要老年大学有课,上面这种情景便会反复出现。老伴行动不便,自己曾患绝症,什么原因令鞠淑环对老年大学如此一往情深?“老年大学对我们全家人都有恩啊!”老人眼中涌动着深情的泪光……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我走进丽水市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9年后,老年大学开设摄影班,我又成为这个专业的学生。绘画和摄影同根共源,色彩、构图、用光等理论大同小异。因为有了基础,在名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二妈”     
王羿禹 《新作文》2011,(10):21-21
第二天上午,“二妈”领我去医院,一个人忙前忙后,花了一百多元呢!我问她为什么舍得给我花钱,她却说我健康她就高兴。直到我输完液回家,她才肯休息。没想到的是我打针后过敏了,身上起了许多红点。那时正好是半夜,“二妈”顾不上自己那么疲劳,又带着我上医院打针。我在医院的床上睡着了,她就像天使一样守护着我,看看我身上的疙瘩有没有下去。  相似文献   

12.
我的老伴不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但她非常支持我上老年大学。求学的10年间,为了让我心无旁骛地学好每门功课,老伴承担了所有家务。遇到我上课的日子,她会提前把菜买好,把饭做好,然后像送小学生似地嘱咐我带上纸笔,别耽误上课。我写字画画经常  相似文献   

13.
1 我没想到,班主任李老师会制定出那么老套的方案,我更没想到,黑皮会成为我的同桌。初三下学期伊始,班里决定开展“传帮带”活动。所谓“传帮带”,具体的实施办法就是:把一名学习好的学生和一名学习差的学生按名次的优劣安排为同桌, 让好的学生言传身教,带动、帮助差的学生。于是,我,朱小染,全班乃至全校第一名的好学生,理所当然和全班乃至全校最差的学生黑皮坐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秀”英语     
那次泰山之旅很愉快,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尤其是在老年大学所学英语派上了用场,着实让我大秀了一把。我是从威海乘坐火车去的。列车快到济南站时,我起身上厕  相似文献   

15.
“没头屑,相信你也会爱上做焦点的感觉!”一句广告词让我想知道,做“焦点”的滋味真有那么爽吗?我还真想尝尝这其中的滋味! 啊,老师范读我的文章了,我沾沾自喜,心中的得意劲儿别提了。可没想到,在黑板上也  相似文献   

16.
年轻时我就喜爱学。一篇佳作、一本好书,都会让我如痴如醉。我从书中品味馨香,立志在学道路上有所成就。然而,由于家境贫寒,我很早就辍学从工,以为从此与学绝缘。没想到耆老之年,老年大学让我旧梦重温。  相似文献   

17.
陆潞 《老年教育》2009,(3):43-43
“开后门”,意为在政策之外给予特殊优待。而苏州市老年大学就为我和老伴开了“后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文化养老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老年大学是推进文化养老工程的重要载体,理应发挥主体作用。但现实中老年大学在推进文化养老工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借力老年大学推动文化养老,就要提高认识,充分依托老年大学平台;拓展外延,积极开设老年大学分校;形成合力,大力发展老年社团组织;整合规划,盘活公共文化资源存量。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上海老年大学创办之时,我50岁不到,在师范学校教书,业余时间到老年大学兼职,那时是7角钱一节课。我虽不是为“7角钱”出卖自己的知识,也没有特别高尚的想法,不过是多发挥一点个人专长而已。  相似文献   

20.
我原来的工作单位,与山东即墨市老年人学对门,透过办公室的窗户,老年大学的情景便一目了然:有的在打门球,有的在练太极拳、剑,还有的在跳舞。都是一副乐不思归的样子。我颇为不解:退休后可玩的地方那么多,为何非得去老年大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