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晓慧就读于家门口的一所村小,教她的老师是一名退伍军人.因为家庭生活的琐碎,他总会把一些坏情绪带进课堂,甚至把一些怨气发在学生身上,担心、害怕、恐怖经常伴随着一群懵懂孩童.直到有一天,老师不堪生活之重而神经错乱.晓慧常常偷偷跑去看他,因为她是老师嘴里常常念叨的乖孩子.当老师被人押上车带去医院的那一刻,流着泪的她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粒种子: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尽心尽职的老师,做一名带给孩子许多快乐的好老师!那一年,她九岁.  相似文献   

2.
老师因为往事而感伤,而我因为老师而流泪。他压抑了自己的泪水,而我的泪水在心里幸福地流淌。老师是个只有二十多岁的男青年,还是一个常常穿运动衫走进课堂的大孩子。他喜欢把臀放在第一排没人坐的桌子上开始眉飞色舞的讲解。女孩子们常常课后偷偷笑他“性感现臀式”的行为。老师有一张并不是特别俊的脸,干净、明朗而天真,说话的时候,拉开两个嘴角,白白的牙齿就露了出来,整个脸都溢满了阳光。我们都说,老师的生命里只有春天。他在课堂上的题外话常常从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与个人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一个女人讲起。“我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父亲…  相似文献   

3.
聪慧女孩对音乐充满向往熟悉杨晓慧的人都说,杨晓慧是专门为音乐而生的,她对乐曲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据晓慧的妈妈回忆,在怀孕的时候,她经常听一些古典音乐,《梁祝》是听得最多的一首。晓慧出生后,似乎继承了妈妈对音乐的喜  相似文献   

4.
顶撞的故事     
她是学生眼中严格的老师,他是老师眼里出格的学生。为什么呢?因为她老把下课变成上课,而他则能把上课变成下课。就为了这个,他们的关系不可能融洽:她天天批评他,他天天顶撞  相似文献   

5.
闻达 《班主任》2004,(10):28-28
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老师,学生因为敬重他(她),见面时会主动向他(她)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惟命是从";而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真正地响应.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学生对待他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老师,学生因为敬重他(她),见面时会主动向他(她)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惟命是从";而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真正地响应.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学生对待他们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时,她是同学们公认的坏学生,不爱学习,爱吵架打架,还爱写信给男生示爱.因为种种劣迹,她常常被老师请到办公室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每次从办公室里出来,她都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以后的学校生活,依然如故. 班主任对她痛心疾首,常在班会课上把她一周所做的错事一一列数,班上同学就对她投以鄙薄的眼神.在大家的指责下,她用微笑和不在乎掩饰着内心的自卑.她的态度又惹怒了老师.老师指着她说:“你们看她这表情,这就叫‘破罐子破摔’,一点自尊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她是他的小学六年级老师,他叫她钟老师。那一年,钟老师43岁,他13岁。他的家里很穷,钟老师把自己积攒的22元钱全部给了他,补贴他的生活。他很感激,暗暗发誓要报答钟老师的恩情。  相似文献   

9.
心灵之语     
淑敏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她只有二十多岁。她喜爱孩子,喜爱他们的天真、纯洁。淑敏班上有一个男孩,特别喜欢捣乱。他经常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些吓人的东西:马蜂、蟾蜍……仿佛老师被吓得大叫一声,他才会高兴。他的学习成绩又不好,自然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但是淑敏却不像其他人那样厌烦他———尽管他常使自己难堪。淑敏觉得他很纯真,很有爱心,因为她亲眼看到他把一只受伤的小鸟养好了放飞。她不愿冷落他,因为她觉得他没有朋友,挺孤独的。最近淑敏发现男孩时常在她办公室门口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但一看到她,便又撒腿…  相似文献   

10.
简单的幸福     
常常都会有毕业了很久的学生打长长的电话给我,向我问好,跟我聊天。记忆中并不活泼的孩子,仿佛一瞬间也变得健谈起来,跟我讲工作也讲生活,或者是一些俏皮的想念老师的话。未了,常常会说:谢谢老师,觉得做您的学生我好幸福。这一刻,为懂事了的学生欣喜、感动的同时,心底里还不免泛起对自己职业的深深敬意。因为,我的生活里常常都会出现诸如此类的温暖画面——便也因此而欣慰于这属于老师的简单幸福。当我走在校园里,调皮的男学生突然跳到眼前,大声地说一声“老师早上好”,然后飞也似地跑掉;寂静的周日下午,李子成熟的季节,羞赧的女生轻声地敲门进来,把四颗又大又红的果子放进我的手里;抽屉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漂亮的记事本,记事本中的纸条上说:老师,我成功了!我们一起分享。还记得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伟的,是班上最调皮最捣乱的男生,让我几乎为他急掉了一把头发。多年之后他写信告诉我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说“一直都想要来学校再看看。因为一直都很怀念老师。还记得那时候因为玩游戏花光了生活费而经常在您那儿吃饭,您家里总备有一双我的筷子;也总是记得自己每次闯祸之后您苦口婆心的样子,有一次跑出学校竟让您找了大半夜……那时候总是惹老师生气。可是这么...  相似文献   

11.
播种习惯     
我的女儿今年6岁,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我常常为她骄傲。美中不足的是,她个性中也有一些弱点,比如因为过于敏感而有些脆弱,因为过于认真而行动迟缓。这些弱点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并且困扰着她的成长。如在她所处的群体中,一旦发生冲突,首先哭泣的总是她。她也常常为了把一个“5”字写得更漂亮一些,或者为了保证颜色不涂出边界而最后一个完成作业。 为了使她坚强起来,丈夫曾试图在家也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不断地给她挫折和打击,如强迫她攀上最  相似文献   

12.
<正>一、审视与探寻的缘由案例1:曾经接到一个朋友的求助电话,说他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还不太适应小学的生活,老师要求比较严,上课小手要摆平,身体要坐直。做不到的孩子常常会被老师批评,严重的还会被罚站。她的孩子生性胆小,心里总是很担忧,害怕上学。有时在睡梦中都会突然惊醒。为此,她既担心又着急,想请我给老师说说情,能不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等待。案例2:宇是一个老师眼中的"捣蛋鬼",特别淘气难缠,他还喜欢"拿"班级同学们的东西,常常为这个事被班主任  相似文献   

13.
正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人生的必修课,教会学生沟通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新生刚刚入学,班里一个男生引起我的注意。他急脾气,好冲动,经常与同学、老师、家长发生冲突。一天晚上,熄灯铃响过了,他还在打电话。生活老师提醒他,他不仅不听,还和老师理论起来。第二天,生活老师把信息反馈给我,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情绪很激动,没等我说话,就开始控诉:"我感冒了,给我妈打电话,让她明天给我送点药来。被老师看到了,说我不自觉,还说要开除我住宿。她一  相似文献   

14.
毛艳莉 《班主任》2012,(7):34-35
正【案例】一天中午,一名女生低着头走进心理咨询室,诉说自己最近的苦恼。原来,她是一个非常勤奋刻苦的学生,因为高中学习紧张,她觉得自己的成绩还不够好,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以节省时间学习。她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行走的书包     
在非常小学,辨别哪个是未来实验班的学生并不困难,只要看看他的书包是不是够大够沉就可以了。因为未来实验班开设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课程,比如心理探幽、聪明理财、流行时尚、生活百科等等;老师还常常要求学生们  相似文献   

16.
会变的理想     
四、五岁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因为我觉得老师很威风,全班同学都得听她的,多神气呀!于是,我经常把一些玩  相似文献   

17.
上小学的时候,我不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她也不喜欢我。语文老师从来不表扬我,连作业本也从没让我发过。她把我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而且是坐在大卫的后面。大卫是班上个子最大的家伙,这个人好像从来不洗澡,身上总是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我坐在他的身后,整天只能看到他的后脑勺。语文老师在她的课上制定了一些规则,其中一条就是课上想去厕所必须用一根手指头举手。这样她就能知道我们的去向,同时也控制了大家去厕所的次数,因为只要有人举起一根手指头,全班就会哄笑起来。  相似文献   

18.
张建业6岁时,妈妈将她送到钢琴老师家里学琴,和她一起学琴的还有一些和她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张建业的乐感很好,可是手形却常常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严厉的老师见了便呵斥她,还用尺子打她的小手张建业对老师那副严肃的表情和严格的教学方式产生畏惧感,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见老师就心情紧张,小手就发抖,越紧张越弹不好学了没多久,老师就把她无情地淘汰了这次终历为她后来的生活埋下了一个小小的隐患张建业上小学了,刚刚上  相似文献   

19.
购物狂妈妈     
李蓝溪 《小读者》2010,(5):33-33
妈妈是个平凡的人。她是位初中老师,每天有教不完的课,因为话说得太多,嗓子常常会被累哑。即使如此辛苦,却仍然只有清贫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组镜头: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敬重他(她),见面就会主动向他(她)打招呼问好,并喜欢上他们的课。他们常常一呼百应,学生对他们“惟命是从”;而对有的老师,学生总是躲着他她),尽管他(她)“发号施令”,却没有几个人响应。 同样是老师,为什么学生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吸引学生。 这里的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为什么这些因素会起这样大的作用呢?这要从教师的劳动特点说起。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