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在各地电视台蓬勃兴起,并以其"采用平民视角、站在百姓立场、评说生活事件、体现人文关怀"等特点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也一改正襟危坐的传统播报方式,以个性化的"说新闻"向观众传递信息,语言表达向更平民化、口语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海洋 《新闻知识》2012,(10):84-85,116
作为地方新闻主力的地方台要顺应受众为主导的新闻传播趋势,时政新闻应采用平民化视角,增强新闻的亲和力,以故事化的叙述,增强说服力,取向人本化,增强新闻的公信力,用多形式的报道方式,增强新闻的鲜活力;民生新闻更应该拓展新闻题材,强调"大民生",开掘"小故事",整合新媒体,加强观众互动,并以杂志化、故事化、方言播报等方式创新传播形式;专题新闻则应回归聚焦热点、深度透析的本位。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历来是电视媒体的优势节目,自诞生之日起,由于其平民化选题、平民化视角和平民化诉求的报道方式,迅速圈粉,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改变传统媒体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受众的新闻接收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的海量化新媒体新闻在民生新闻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分流着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群体,使其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不断下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民生新闻要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必须创新改变,积极融入新媒体,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白东亚 《青年记者》2013,(20):126-127
联播新闻与贴近性强、平民化的晚间新闻相比,会给观众生、冷、硬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播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只有大胆创新,改变联播新闻生、冷、硬的刻板印象,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1.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报道能否写好,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在众多的会议材料中筛选出最新鲜、政府和老百姓都普遍关心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同时,要打破传统写作模式,把人们  相似文献   

5.
写新闻,经常涉及纪实新闻.案件经常成为新闻采写对象,新闻界习惯地称呼为"警方报道""警方报道"如何报道--案件如何纪实--如何纪实得好而精彩?一次"警方报道"对我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走转改"是广播电视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作为大众媒体"走转改"的先驱,央视采用原生态反映、纪实化风格、平民化视角等方式,深入现场对事件和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受到观众肯定。新闻"走转改"时代,要求记者在体验式采访中,描摹出人物内心情感,挖崛人物背后的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的报道风格,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7.
耍具有主流意识。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民生新闻不能把视角全部放在日常生活上,停留于琐碎和表面。这样的报道会误导观众。让他们误以为只要是自己身边的事都理所当然地得到报道。这样的平民化路线实际上是以消费主义立场替代真实性追求.  相似文献   

8.
吕佳佳 《声屏世界》2010,(12):54-54
凸现平民化回归民生新闻 观众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了解身边事情的愿望也更强烈,因此,平民化视角成了新闻报道创新的突破口。实现电视新闻的平民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题材。题材平民化,自然会得到百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胡俊视点"作为<武汉晚报>的新闻监督类栏目,自成立以来,就锁定舆论监督及深度报道,秉承"为百姓谋利益"的宗旨,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努力为百姓的利益鼓与呼,把舆论监督、深度报道的视角转向了平民化.笔者将从监督对象和报道领域两个方面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基础上,探讨"胡俊视点"平民化转向的成功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巧妙地运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朴素哲理,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平实的手法,揭示出生活原生态的美,已成为新闻媒介的一种共同追求。这也就是近来被新闻界经常提到的“新闻平民化”。做为新闻媒介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新闻更要增强“平民意识”,用新闻人敏锐的眼睛将普通中国人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的精神气息聚焦、放大,使其近距离地、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里所说的“电视”是指广义  相似文献   

11.
项晖 《东南传播》2016,(11):34-36
近些年,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离不开它自身鲜明的"亲民"特质。《第一帮帮团》作为民生新闻队伍中的后起之秀,融入了帮忙的理念,也有着鲜明的民生新闻特色。本文将从选题平民化、角色化报道、故事化叙述、品牌化推广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平民化、速度快捷、范围广泛、互动性强,使新闻传播活动有了"零时差"的时效性、生动开放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这些特点也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不良现象提供温床。反转新闻就是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试图浅析反转新闻中的新闻真实性原则与自媒体的自我修正功能,并呼吁全社会媒介素养及法治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程曦 《新闻知识》2003,(8):72-74
在前一阶段的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新闻报道中,国内观众或许已经从CCTV-4上看到了经常有一个大写的英文单词"LIVE"在屏幕的右下角不停的翻转出现,它在随时提醒正在或刚刚打开电视机的观众,我们正在进行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5.
姜林 《青年记者》2012,(5):34-35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各省市不断推出此类民生新闻类节目,民生新闻以平民化、低视角、贴近性、本土化的特点掀起了中国电视的又一次革命,并迅速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肯定.有学者认为民生新闻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一、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平民化的含义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故事化和平民化,尤其是平民化的创作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追求的一种境界。深入平民生活、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成为"平民化"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前提。而凸显"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也成为电视新闻"平民化"报道的基本特点。电视新闻的平民化既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口味,又起到很好的宣传、监督、舆论引导的作用,成为时下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而电视新闻的平民化实际上是要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以普通人的眼光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强调新闻内容“平民化”的表达方式,主持人从平民的视角出发,采用与观众轻松随和的“交谈”方式,对硬性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软化加工.  相似文献   

18.
王志文 《新闻前哨》2009,(8):101-102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亲民近民的节目理念在新闻界“攻城掠地”,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心。民生新闻所带来的高收视率、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成为全国各级媒体追逐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东西,反映我们的时代,拓展了新闻报道的新领域。在传统的新闻实践中,普通人的生活很难成为新闻报道的题材,这种置广大的人民群众之痛痒于不顾的新闻状态,被当作新闻方针严格地执行着。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新闻报道观念、视角和表现手法,开辟了新闻报道平民化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纵观电视新闻报道发展的历程,一些贴近百姓,形式多样的新闻日益受到观众的欢迎。这类从大众角度出发的电视新闻给大量充斥着平面报道、会议报道、成果报道的新闻节目注入了一股活力,并日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如湖南卫视《晚间新闻》采用说唱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电视的平民化。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给领导看的,而应该让广大受众喜欢看。新闻报道的大众化可以说是目前新闻节目的趋势所在。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必须使我们的采访和写作都要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