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间派(或谓中间势力或谓中间集团),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开明绅士以及地方实力派。中间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处于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与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顽固派之间,其基本队伍相当广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抗战中,我们党采取了争取中间派的政策,实践表明,这个政策是完全正确,卓著成效的。它对维持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坚持国内团结,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探讨抗战时期我们党对中间派的政策及实践活动,对巩固和加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后,各中间党派为调解国共关系、制止内战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在舆论上同情共产党,指责国民党;在行动上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积极发挥中间党派的作用,并且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使国民党顽固派愈加孤立,也使中间势力开始向左转。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性系作为地方实力派,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该派的多面性征使其周旋于各种势力中间,其革命性与反革命性交织;与国民党矛盾自始至终又未最后决裂;与中共一度联合但有限度等。军阀本性是促成该派多面性征的实质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过于重视与国民党的合作,忽略了对相关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导致中共在南京、武汉国民政府相继背叛革命后孤立无援,遭受巨大损失。1931年局部抗战爆发后,在空前的民族危机下,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打倒一切军阀”的政治任务,开始逐步团结有抗战意愿的地方实力派。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共产党团结了相关地方实力派坚持抗日,促进了他们民主思想的发展。在全面抗战时期,龙云在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下,实现了从割据自保到坚持团结抗战,再到大力支持抗日民主运动的政治立场转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调整的巨大成效。整理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应对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方主义与国民党政府中央权威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主义和中央权威的冲突贯穿国民党政府的始终。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不断侵蚀和挑战中央权威 ,使国民党政府不能真正统一中国。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体制和派系斗争等方面的原因。虽然国民党一直在努力加强中央权威 ,地方实力派也并非分裂势力 ,但国民党中央与地方不能统一的状况始终存在 ,并给国民党政府的兴亡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势力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崛起,汇集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组织了地方乃至全国性的救亡团体,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其政党观念逐步增强。抗战胜利后的短时期内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势力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崛起,汇集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组织了地方乃至全国性的救亡团体,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其政党观念逐步增强。抗战胜利后的短时期内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间势力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势力是指介于以中共为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落后势力之间的阶级、阶层和政治派别的统称。毛泽东 1940年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指出 :“争取中间势力 ,就是争取中等资产阶级 ,争取开明绅士 ,争取地方实力派。”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 ,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 ,成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依据。抗战时期 ,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虽以民族矛盾为主 ,然阶级矛盾有时也十分激烈 ,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 ,蒋介石集团一面消极抗战 ,一面积极反共 ,压制抗日民主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路线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党的抗战线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的原因和条件。指出中共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是抗战路线转变的前提条件,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中间势力的调解和敦促以及对地方实力派统战工作的需要,促使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地方实力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不仅是中国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与中国共产党、民主势力一道,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根据其自身小集团的阶级利益,根据客观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和政策策略的变化,对国共两党采取不同的态度,有时联蒋反共;有时亲蒋联共;有时反蒋反共;有时联共倒蒋;有在蒋与共之间形成一种“中间势力”。这对国共两党时离时合的关系,对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乃至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结成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民族资产阶级及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的联合阵线,这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的矛盾和斗争。主要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代表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共产党两大势力的矛盾和斗争,处于两大集团之间的是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势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各种力量的消长,决定着抗日战争的前途和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方实力派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地位如何,历来在史学界众说纷纭,有的把它同蒋介石集团完全等同起来,有的认为它与北方地方实力派如一丘之豹。笔认为它虽与上述两大顽固势力及与进步势力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与与他们有着重大差别的独具特色的一派。西南地方实力派大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积极抗战,最终又走向人民,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用政治手段来瓦解敌军,历来是我军对敌政治工作的一项原则.在革命战争的各个时期,我党都十分重视争取、分化和瓦解敌军的工作,特别是争取地方实力派部队的工作.但大批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诚,站到人民的一边,还是以解放战争时期最为典型.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实行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是决定性的因素;蒋介石集团日益反动是促使国民党将领起义的根本原因;国民党起义投诚将领的爱国之心,也是他们走向光明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减轻了战争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加速了人民战争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国民党新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在民国20年以前是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地位显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实力派。新桂系军阀集团之所以能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割据中称雄一时,与名义上统治全国的蒋介石中央政权相抗衡而保持广西的独立,这不仅因为新桂系军阀集团能够利用各派系各集团间的矛盾,还有赖于他们对广西的惨淡经营,保持着自己的割据地盘和势力,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得力于  相似文献   

16.
时至1920年代初,国民党政治势力在南方的影响依然相当有限.正是孙中山采取了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帮助的策略,才为其后北伐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相应的政治基础.然随孙中山的逝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逐渐暴露了其推行独裁统治的野心,并采取了大规模的整理党务与清党运动;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存在,仍使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的统一只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封建社会里,商界一直作为专制集权体制的政治和经济附庸物.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之下,清朝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日渐式微,地方实力派官僚与商界乘机利用各自在经济与政治上的优势密切合作,从而使得地方实力派经济实力日益壮大,商界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也与日俱升,地方官商关系由此而空前密切,并对中央集权统治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清廷中央采取各种措施分化地方官实力派和商界势力:一则削弱地方官实力派的经济实力,进而打击其政治上的独立和离心倾向;二则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商人势力而收天下之财货,缓解捉襟见肘的中央财政危机.商界则借助清廷中央政策由体制外进入体制内,成为政治新贵.但是其独立倾向也日益加剧,并未如清廷中央所愿继续充当专制集权体制的附庸物;同样,其与地方实力派官僚在政治和经济上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并未因日渐衰微的中央政府之分化政策而有所削弱.随着清末新政的进行,各种潜伏的政治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商界势力与地方实力派官僚政见相近而与中央政见分歧不可调和,这促使他们联手与中央分庭抗礼,从而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垮台.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后的宁、青、新地方实力派赵晓燕1936年12月12日在百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事变。全国舆论为之哗然。对于这个突发事件,国民党内部的各地方实力派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态度迥异,对张杨的举动或褒或贬.那么,宁、青、新地方实力派的态度如何呢?他们采取...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曾两次同国民党合作.又两次被迫分裂,这两次合作都是被大资产阶级破坏的.为了联合国民党反对一定时期的共同敌人,我党曾和国民党进行过长期的政治谈判,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团结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反动势力,使战争爆发时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反动派,谈判斗争对军事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是国共两党谈判,而后是各党派的协商.和平民主,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潮流.蒋介石迫于形势,于  相似文献   

20.
1943年,蒋介石国民党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在思想政治战线上发动了一场对中国共产党的大规模进攻,挑起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又一场激烈斗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一场捍卫马克思主义旗帜、争取中国战后光明前途的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党针锋相对地驳斥和批判了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种种谬论。这场斗争在国共两党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