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宏伟 《寻根》2005,(3):72-79
乾隆帝将编纂《四库全书》与翻译满文《大藏经》等同,视为其六旬后办的两件大事,并在其御制《清文翻译全藏经序》中不无得意地说:“……若夫订四库全书,及以国语译汉全藏经二事,胥举于癸巳年六旬之后,既而悔之,恐难观其成,越十余载而全书成,兹未逮二十载而所译汉全藏经又毕蒇。”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王夏刚《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编纂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大型丛书,全书共收进3503种书,共计79337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故称《四库全书》。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始设馆编修,参与该丛书编撰工作的均为当时的鸿儒...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再说范世忠《四库全书》是我国一部卷帙最大的的丛书,也是人类自有文化以来最伟大的文化工程。它可与万里长城及大运河前后辉映,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伟大成就,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  相似文献   

4.
清代编《四库全书》引发的大焚书宋运科《四库全书》是我国清朝乾隆时由政府主持编修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共收录清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16种,共79309卷,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编辑这样一部大型丛书,对于保存古代历史文化典籍,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顾农 《寻根》2009,(4):59-61
清代江苏仪征学者、诗人林苏门(1748~1809年)是大名鼎鼎的高官学者阮元(1764-1849年)的舅父,早年曾参加过《四库全书》的校对,又在曲阜的衍圣公府当过六品闲官,等到阮元发达起来以后,就辞去职务到外甥这里来,“以师席入其幕”,从此就在这里帮忙而且享福。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在韩国电影低迷的2005年,有一部电影挽救了韩国的电影市场,这就是《马拉松》。该片是继《JSA安全地带》、《实尾岛》、《太极旗飘扬》等之后,韩国电影史上第9个入场人次逾500万的影片。  相似文献   

7.
袁燮(1144—1224年),字和叔,浙江鄞县人,师从陆九渊,学界称絮斋先生。袁氏《絮斋家塾书钞》为“其子乔崇谦录其家庭所闻,至《君爽》而止”(《直斋书录解题》卷二),非其手作。《四库》馆臣认为:“燮之学出陆九渊,是编大旨在于发明本心,反复引申,颇能畅其师说。而于帝王治迹,尤参酌古今,一一标举其要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钞》不仅体现了袁氏的心学特点,而且是其政治思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曾对<契丹国志>进行过相当彻底的改编,从中可以窥见清朝统治者正统观念的微妙变化.促使清高宗下旨改纂<契丹国志>的直接原因是该书将宋朝纪年附注于辽朝纪年之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四库馆臣改编的范围远远超出高宗的改编上谕所提到的问题.他们不仅秉承高宗的意旨删改一些"违碍"之处,把"独尊宋统"的思想贯穿其中,而且随意更改契丹语词,凭主观臆断挖改他们所认为的讹误.这样,<契丹国志>一书收入<四库全书>并经"钦定"重订之后已远非原貌,史料价值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9.
刘亮 《华夏文化》2005,(3):57-59
张宗祥,原名思曾,字阆声,晚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精版本,善书画,喜诗词,通岐黄,博学多才,治学严谨,一生于古籍校雠和辑佚用功至勤,一日可写蝇头小楷二万四千字,曾经手抄古籍六千余卷,鲁迅先生戏称其为“打字机”.  相似文献   

10.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0,(2):232-233
<正>"集"是中国古籍分类四分法中的一大部类,源起于汉刘向父子《七略》之《诗赋略》。《诗赋略》中包括歌诗、屈原等赋、陆贾等赋、孙(荀)卿等赋以及杂赋等五部分。班固《汉书·艺文志》承向、歆父子余绪,仍设《诗赋略》。魏晋以还,有晋荀勖《中经新簿·丁部》、梁阮孝绪《七录·文集录》以及多数以四部命名的目录,下迄《隋书·经籍志·集部》、《四库全书·集  相似文献   

11.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世俗的珍贵历史献,是人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出现在遥远古代的、色泽绚丽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艺作品,如同其他类似的书籍一样,《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心理演变进程,无论他们的种族、语言和化如何,它反映的是人类渴望与追求真理愿望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中文学术著作里,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书。此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选取《易》、《诗》、《左传》、《史记》、《老子》、《列子》等多部中国古代典籍,分列条目,逐一评点,而各条目之间并无系统的结构和明显的逻辑联系,看来似乎是传统笔记的写法。但此书又打通中西,旁征博引,不仅引用中国历代各类著作,而且从西方典籍中采取可资借鉴参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王振平 《世界文化》2008,(11):37-39
为庆祝出刊1000期,美国《娱乐周刊》推出了一份“新经典”榜单,在1983—2008年这25年间出品的电影、图书、电视和音乐等多种文化娱乐产品中,分别选出了100部最佳作品(产品)。百部最佳图书之首为科马克·麦卡锡的《路》、第二和第三名分别为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其实早在2006年,  相似文献   

14.
祝勇 《寻根》2021,(3):57-60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四库",是指它的内容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全书",就是说它是一套很全的书,内容几乎涵盖了古代中国所有的学术领域.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  相似文献   

15.
王旭浩  魏美智 《寻根》2012,(5):132-135
2003年春,河南省博爱县唐村在续修《李氏家谱》时,发现了一部清代老谱,其中有始祖迁徙的记载:“家住山西洪洞县凤凰村李清江配王氏,洪武四年迁住河内怀府唐村。弟李清河同来住李洼村。”“始祖李公讳清江与常阳村陈公讳卜、赫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徙途相舍,衣食义厚,  相似文献   

16.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与学生商讨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所说的话,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的学生,集中他学生们各自留传下来的记录,不分时间先后和问题的性质,汇集而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语录书。  相似文献   

19.
在“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琳琅满目的艺术舞台上,犹如突然奔出的一匹黑马,一部名为《太极时空》的综艺舞台剧横空出世,引发出了凡观赏过该剧的观众强烈的兴趣和好感。该剧之前曾在上海演出,据有关媒体介绍,当其一经亮相,便博得上海观众一片叫好,甚至有媒体称其为是一部“主题深极、杂技绝极、舞蹈柔极、武术刚极、服饰秀极、音乐美极”的时尚节目。尽管这种评价不乏偏颇和邀媚之嫌,但仍从某种角度反映了人们对这部以杂技为本体的综艺舞台剧的认可和喜爱。总之,《太极时空》的亮相舞台,不论北京抑或上海,均令两地眼界豁朗并十分挑剔…  相似文献   

20.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