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太行山上     
序这几乎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主人公叫李天林,自幼丧母,是一个土生土长在太行山一个叫桥沟的穷山沟里的普通青年。1964年,他象个传说中的“野人”似的,穿着父亲缝制的老羊皮袄下山上学。他本不愿意离开父亲,觉得上学并无啥意思,没想到父亲用放羊鞭打了他一鞭:“不上学?你还得在这穷山沟里再穷一辈子!”1978年,他高中毕业,在高考中落榜了。他没有泄气,第二年又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画家,也是当时的一位清官。他在担任县令的时候,曾经用自己的智慧判决了一桩争夺遗产的案子。当时,有一个做瓷器生意的商人与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3岁时,妻子就病死了。商人没有再娶,一手把女儿拉扯大,一直到她出嫁成家。可是,在商人55岁那年,因为他生意上的一次意外失手而破产了。但是老商人并没有气馁,为了东山再起,于是向女儿、女婿借钱。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女婿竟然嘲笑他说:“父亲,一个人有无财富是命中注定的。你前半辈子已经富过了,现在变穷了,那都是你的命定的。你已经老了,不能再…  相似文献   

3.
死亡油画     
<正>杰克是个三流画家,画的很多幅作品都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他的父亲老杰克是个商人,曾经劝告杰克放弃绘画,跟他经商,但杰克没有答应。老杰克因为要扩展生意,所以找了哥们汉斯合作经营公司。可是谁知,汉斯心怀不轨,居然为了钱,暗中串通外人算计老杰克,结果害得老杰克的公司破产。绝望之下,老杰克跳楼自杀了。事后,杰克虽然知道父亲是汉斯害死的,可他不但没有报复汉斯,反而精心绘制了一  相似文献   

4.
父亲老了,头上已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白发,然而父亲今年才四十多岁,可在同辈人眼中显得很老、很老。父亲很普通,他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农民中的一员,普虽然描写出了父亲的形象,但如果辅以客观地介绍年龄、身份、职业等情况,就更符万伟大的父亲中的一位,是儿女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父亲种了大半辈子的田,养育了一双儿女。农家人都说“一儿一女一枝花”,按理说,父亲也是一个有福之人,可现实情形叫人心酸得直想落泪。特殊的家庭使得他每天必须不停地劳作,为全家的生计不停奔波。家中的一切经济来源都要靠他一分一分地挣,他的头发过早…  相似文献   

5.
杰克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杰克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打渔人的家里。一天,他和父亲到海上去捕鱼,开始的几网都没有收获,父亲泄气了,杰克说:“再捕一网吧,说不定最后的一网会有收获。”于是,父亲再次把网抛向海里,然后慢慢地收回来。拉网时父亲感到沉重万分,连忙叫杰克来帮忙。杰克和父亲把网拉出水面的时候,看见了一条像鲸鱼一样大的大金鱼在水中挣扎,父亲想:“这样硬拉是拉不起来的,得想一个好办法。”突然他灵机一动,想:用斧头把它劈死了,再拉上来也不迟啊。”于是父亲叫杰克拉住网,千万别松手,他回家去拿斧头。父亲走…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他家境贫困。母亲没有正式工作,一家六口靠父亲每月40几元工资维系。他排行老四,又是独子,父母和三个姐姐把他当成了重点保护对象。那个年代,粮食短缺,按家庭人口数限量供应。每到月初,父亲带着姐姐们去粮店,买回高粱米、玉米面、大米、白面等。"细粮"数量有限,总是先仅着他吃,几乎每天母亲都会为他蒸一碗大米饭。直到今天,他还觉得那时的大米饭特别香,再没有吃过那么有口味的米饭。  相似文献   

7.
父爱如山     
那天下晚自习的时候,我一出校门,却不见父亲。不对啊,他每天都要很准时地接我回家的,今天是怎么回事呢?就着有些昏暗的灯光,我东张西望,不远处好像是父亲的那辆老“飞鸽”,支靠在一棵小树旁,但就是没有父亲。初春的风还是冷,我把手藏在兜里,但身上却冻得有些发抖了。正在这时,我突然听得一人在高叫我的名字,是父亲。我猛地回头,见父亲正蹲在一处墙角抽烟,身子蜷缩着。  相似文献   

8.
Jokes and Humour     
牛饮某人举办一场宴会招待他的同事,包括他的老板。吃饭的时候,男主人的3岁小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她父亲的老板看,甚至没有吃东西。老板先检查了领带,然后抹抹脸上看有没有食物,再整整头发。那小女孩依然盯着他看。他尽力不去注意这事,但这太难了。他忍不住问小女孩:“你为什么老盯着我看?”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的父亲是对发明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热衷于科学研究,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制造出世界上还没有的东西。他家里到处都是实验机械,一有空,老诺贝尔就钻进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父亲对于科学  相似文献   

10.
爆笑超市     
《小学生时代》2010,(2):50-51
不想再要 五胞胎的父亲打电话到报馆报告喜讯。接电话的记者没有听清楚。“请再重复一次行吗?”他问。得意的父亲回答道:“可以是可以的,不过我不想再要了!”  相似文献   

11.
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大企业家。他总认为父亲是不爱母亲的,虽然母亲死后父亲没有再娶。但他同样认为父亲是不爱他的。父亲让他享受着最好的教育,他也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身为人夫,在妻子死时没守在身边,而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罪过。他没有给父亲一个申辩的机会,直接“判”了父亲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接到您的来信和贺年卡,心情十分激动,星期天拿回家让我父亲也看了,他很高兴。这位入党60多年的老党员说,支持你们的工作是应该的,没有任何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遇到一个到达坦帕市参加为他父亲的葬礼的男人。他和父亲好多年都没见了。事实上,据儿子所说,他的父亲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离开他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直到一年前,他的父亲寄给他一张生日卡,里面有一张便签,写着他希望再见到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安迪没有回答。他知道父母不愿意去游乐场。母亲一坐木马就头晕。而父亲星期六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待在花园里。父亲不赞成去“魔鬼宫”,他说去过“魔鬼宫”后会做噩梦。他说的没错儿,上次安迪和约尔格逛了“魔鬼宫”以后,安迪夜里睡不好觉,在梦中简直比在现实中更害怕。尽管如此,安迪还是想再去一次。  相似文献   

15.
李琦 《学语文》2009,(2):37-37
从传记分析出发,可以看到:鲁迅《药》中的老栓买药与鲁迅为父买药之间有着连带关系。鲁迅父亲因科场案受牵连,遭打击太大,得了重病。为给父亲买药,鲁迅吃尽了苦头。他几乎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他从比他高一倍的柜台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久病的父亲买药。而开方的。名医’开的药引又十分奇特,什么经霜三年的甘蔗:什么蟋蟀要从一个洞穴里挖出来的,一雌一雄,还要原配。由鲁迅为父亲买药的酸辛。再看老栓为儿子买药所受的酸苦,我们就会理解到,这里面的确融入了鲁迅自身的生活体验。《药》里写的革命者夏瑜实际上即是革命烈士秋瑾(1875—1907),她于1905年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并任浙江分会的会长,1907年7月13日,清兵入绍,秋瑾被捕,7月15日被杀害。革命者被杀害。而她的血却被愚昧的老栓买来给儿子治痨病,这是够悲哀的。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都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曾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相似文献   

17.
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儿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摸黑去凑热闹。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往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李文,曾经是大安电大的老站长。他为电大的建造洒下过无数的汗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生。如今,他去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却时时刻刻铭记在每一位电大人的心中。父亲是86年调入电大接任站长工作,当时的电大可以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被人戏称为“四无学校”。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父亲从没有叫  相似文献   

19.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5,(26):55-56
“别耽误了人家的孩子!”这是父亲生前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没有进过学校门的老农民对他当教师的儿子常常选诫的一句话。在父亲的心里,他始终认为庄户人家送孩子上学,就是要让教师把孩子教出个“样儿”来的,老师要是不好好教,是良心上讲不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当代电大》2006,(12):35-35
父亲刚下来,吉姆就来找约翰了,他急切渴望知晓自己的身,老约翰是他出生医院的院长,是父亲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