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韬奋是一个杰出的编辑。他从事十多年编辑工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关于编辑方面的工作,虽有其特殊的技术,基础仍在写作能力和学识的充分修养。”他在回答一位向往新闻工作的读者时曾说:“新闻记者接触的范围是全社会的,是遍及世界的,所以除‘新闻学科’外,最需要异常丰富广博的常识”。哪些常识呢?韬奋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自然科学”,即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矿学等。这一部分的常识,只要有中学毕业的程度便行。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社会科学’,即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科学。这第二部分的常识和全人类有更密切的关系,做新闻记者须有大学的程度才行。为此,韬奋不但要求他的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充分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增长知识,丰富见闻,尽可能给他们创造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而且总是自己带头,身体力行,为大家做出榜样。我们读韬奋的评论,通讯或其他文章,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今年11月 5日,是“出版事业模范”韬奋的105周年诞辰,我们特发表甘奉先同志辑录的这份韬奋有关编辑和编辑工作的论述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3.
韬奋在总结他的编辑工作的经验时曾经说,要办好一张报纸或者一个刊物,“内容的力求精警”是一个很生要的原则。韬奋所说的“内容的力求精警”,参照他在别的文章中谈到这个问题时的论述,它的含义,用今天报人的话来概括,就是“少而精”。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韬奋是做出了杰出成就的编辑工作者。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参加了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的编辑工作。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担任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和“职业教育丛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以后,他正式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自此直到1941年12月8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被迫停止编辑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两年一个月的时间流亡国外从事记者采写活动,有8个月时间被关在苏州监狱外,其余的时间他都是埋头在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先后主编了《生活》、《大  相似文献   

6.
韬奋同志长期从事新闻采写、编辑、出版工作。他一方面继承了我国民主报刊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接受了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提出了人民报刊思想,并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贯彻这种思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高度概括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种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串于韬奋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成为他办报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编辑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逝世五十周年.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为了学习和继承韬奋精神,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邹韬奋的著作.特别是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感到研究邹韬奋的编辑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办好报刊,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的许多看法没有过时,他的许多做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参考和指导.一邹韬奋从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到1941年12月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迫停止出版他主编的《大众生活》,前后从事了十五年的编辑生活,其间,他办了生活书店,编过书,办过《生活日报》,具有书籍和报纸编辑经验.“报纸好像秒针、刊物好像分针、书籍好像时针,都围绕着时代的轴心旋转前进,它们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特别是报纸编辑,要在有限的版面里容纳最大限度、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信息,编辑的技术要求比杂志和书籍复杂得多,而书籍编辑在知识的稳定性、全面性方面又比报纸编辑严格得多.”可以这样说,邹韬奋是编辑的全才,他的编辑经验是他编辑报刊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闻界有这么一位学者,始终辛勤耕耘在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园地上,先后出版了<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战>等实用新闻学专著,并且发表了100多篇新闻论文和新闻工作评论,在新闻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他就是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解放军报社高级编辑、我国唯一的军事新闻学术核心期刊<军事记者>杂志的主编朱金平.  相似文献   

9.
1944年11月,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得知邹韬奋不幸逝世,挥毫题词,寄托哀思,对韬奋的一生作了准确而崇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扬韬奋精神,继承韬奋编辑思想,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出版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坚持进步的出版方向韬奋多次指出:进步文化事业是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革命的文化事业,只有这样的进步文化事业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同进步”,“真有生命力的刊物,和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协将于今年秋季举办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这个以邹韬奋命名的新闻奖,奖励对象为新闻编辑和通联工作者。逝世于1944年的邹韬奋,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闻出版界最热忱、最勤奋、最务实、最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楷模,周恩来曾两度评价他:“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韬奋在新闻出版工作实践中,勤勤恳恳做编辑工作,并且同广大读者息息相通,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设置“韬奋新闻奖”的目的,就在于表彰和奖励新闻战线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真诚为读者办事的编辑和通联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1.
韬奋去世以后,周恩来"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此"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的设立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 向"模范"学习,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做好我们的工作,而不能仅仅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把他捧出来,行礼如仪地"纪念"一番了事.作为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编辑记者.如果真想学"模范",做"模范",最起码应该读一点韬奋的书,多少了解一点韬奋的生平和思想,懂得一点什么是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2.
邹嘉骊编,忆韬奋,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穆欣编,韬奋新闻工作文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俞月亭著,韬奋论编辑工作,太原:山西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韬奋,在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十多年时间中,绝大部分时同和精力都放在编辑工作方面。他对报刊编辑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成套的理论总结。相对地说,他对新闻采访的时间是少了些,也没有写过专门的文章谈采访之道。但是,从他  相似文献   

14.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15.
金光闪烁的奖杯,镌刻着他的名字:黄景仁。 凝视着这尊代表着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奖杯,他在想什么? 三十八年披星戴月 黄景仁从事新闻工作40年,先后担任过编辑、时事部副主任、夜编室副主任、编委、副总编辑等职务。当中,他有过许多机会可以告别“夜猫”生活,可是他都放弃了。“自己能够坚持,就不想把辛苦推给别人。”他如是说。即使今天已近花甲,他仍然不下这条“辛苦线”。这次到北京领韬奋奖,占用了他一个夜班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不但是卓越的文学家,而且是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十月革命前,他担任过《萨马拉日报》、《下新城小报》、《敖德萨新闻》的记者,参加过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斗争报》的编辑工作。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在发展苏维埃新闻事业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办、参加和指导了十三种报刊,把报刊工作看作是自己切身的事业。他的新闻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是在苏联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自己就说过,他是个“老报人”。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伟大的工人通讯员”。高尔基非常尊敬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因为他知道“办报工作不知要付出多大心血!”他说,办报工作是“为真理和正义事业服务的真正危险的行业”,“我要终生为报纸而工作”。高尔基丰富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极其珍贵的遗产。这里发表的他同报纸编辑同志的谈话,可以看出他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多么大的期望,对他们的教诲是多么诚恳,对他们的要求又是多么严格。这篇讲话没有收入《高尔基全集》俄文版,这篇译文在我国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三问     
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类题材的报道要经过编辑统筹安排,才能充分反映办报的意图。新闻是客观的,但对新闻如何处理,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报业发展赋予编辑更多的“内容”。编辑已不再是纯粹为他人作嫁衣,你还要为记者出点子,参与报社重大报道和策划,从“幕后”走上了“前台”,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个合格的编辑,不妨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自己编排的版面有没有错这实质上是个把关问题,也是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编辑把关,主要应把好五个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  相似文献   

18.
沈冬 《青年记者》2002,(11):47-48
新闻图片编辑的职责,是针对一个新闻事件,能迅速合理运用图片形式准确传达信息,深刻揭示新闻事件本质,让读者能迅速理解你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他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价值的可视性强的新闻图片,有“一图抵万言”的功效。它可以不受地域范围、语言文字的束缚,不受文化习俗等的局限,成为通用的具有“国际语言”作用的信息载体。而新闻图片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正是为了保障这种有效的可视信息顺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编辑工作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①编辑工作是对报纸及其传播活动的总设计;②编辑工作是对大量新闻稿件的再创作;③编辑工作是对社内外各项业务的集大成。编辑人员是报纸编辑出版的前期“设计者”,中期“组织者”,最后“把关者”。任何忽视和轻视编辑工作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干了三十多年新闻工作,做过记者,当过编辑,许多年间还是采编合一,如果说有什么体会的话,我觉得当编辑应抓好三个“五”,即当“三五”牌的编辑。 一、编辑工作应把好五个“关”: 第一,要把好政治关。把好政治关是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新闻工作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讲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