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教师应着重理解环境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深刻解读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科学课程的优势,渗透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新的课程内容的构建与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新课程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扩大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但又不是简单地采用传统的“同心圆扩大法”。它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搭建个人、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环境、在环境中学习、关心环境.香港的《学校环境教育指引》确定了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均在环境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澳门教育司成人署积极组织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澳门教师对推行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表示同意.进一步推动环境教育,应该强化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课程与教学上处理好地方环境教育与国情环境教育的关系,加强港澳地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内容分析《海南历史》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和三环出版社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海南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海南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主要记述海南岛的历史。既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本土课程应用的平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海南的历史发展概况,进一步熟识海南历史,热爱家乡,建设海南。本课为教材第一课《海南历史源流》,是海南古代历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学习海南历史具有开篇  相似文献   

5.
摘要: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基于安徽省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教育实际,高中阶段在完成地理必修、选修Ⅰ学习后,开设地理选修Ⅱ地方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追求形成对环境教育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安徽省生态省建设。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组织体现环境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注意把握与高中地理必修2和选修Ⅰ模块6课程的关系。作为地方教材,注意体现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海南教育》2013,(2):83-85
<正>一、教材内容分析《海南历史》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和三环出版社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海南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海南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主要记述海南岛的历史。既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本土课程应用的平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海南的历史发展概况,进一步熟识海南历史,热爱家乡,建设海南。本课为教材第一课《海南历史源流》,是海南古代历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学习海南历史具有开篇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中将“环境教育”定位为新的国家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强调了中学环境道德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活理念和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我校省“十一五”立项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初中学生环境道德培养研究》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8.
王洪涛 《考试周刊》2012,(68):92-93
《环境化学》是一门针对环境科学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一些高校对这门课开始采用双语教学改革.这对学生和授课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环境化学》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以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在《环境化学》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例如采用原版教材,利用网络通讯加强师生沟通和答疑。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化学》双语课程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严重,迫使人们开始反思,美国学者约翰·福布斯在论述21世纪教育时,把"环境教育"摆在第一位。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简称《指南》)。《指南》定位于环境教育是新的国家课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螺旋上升式地构建了一体化的环境教育课程。同时它意味着全国近2亿的中小学生都将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使中国的青少年成长为对环境、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世界公民。野外营地为户外环境教育提供实践平台近年来,许多国家都认同野外营地活动在开展户外环境教育中的独到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具体功能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塑造青少年学生环境责任感和环境友好行为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校本课程在政策上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提出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方式,这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的课占周总课时的20%~25%。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001年国务院颁布《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还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培养高质量环境类本科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改革趋势及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加强课程思政、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对《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潘锡标 《中国教师》2014,(10):23-24
<正>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浙江省地方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核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目前我们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人·自然·社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童趣盎然。但是如何让我们的地方课程教学真正体现地  相似文献   

13.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在"课程整合"课题研究过程中,这点体现的尤为明显。研究之初,教师们对课程整合的对象——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德与社会》以及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学科进  相似文献   

14.
翟海霞 《考试周刊》2010,(11):240-240
幼儿素质教育的环境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重要指导性文献中,都把环境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列人其中。随着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开发素质教育的环境资源,科学地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地加以利用,已经成为幼儿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推动幼儿教育工作发展与创新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乐园,而班级文化是学生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这些都是品德课程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将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有效整合,既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又优化班级管理,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6.
《森林环境》课程是林业类专业学生的群平台课、大学一年级林业专业学生必修课,讲授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推动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对于林业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以生物与森林章节为例,将德育内容中社会调查法运用到本课程的教学中,挖掘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但科学课程是否意味着只强调科学教育呢?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前言中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课程性质,《课标》也明确规定:“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奠定基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也是要让学生在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英语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生物工程》课程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该课程是由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主要课程内容讲述的是应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进行的防治,逐步改善现在污染的环境状况。文章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具体要求,探讨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环境生物工程课程的目标分解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全民的环保素质首先必须从中小学教育抓起。而利用地方课程对学生进行乡土环境教育不失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以,加强三峡库区的地方环境教育不容忽视,本着“人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精神,构建三峡库区环境教育的地方课程应遵循“互动性、开放性、乡土性与全球性相结合”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