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写作,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有如下概括: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题目要么无从下手;要么为了完成任务而生搬硬套;要么洋洋洒洒,却内容空空,如此种种,真如百态人生。究其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要想走出困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源动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李彦 《新课程研究》2009,(11):179-180
写作,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有如下概括:能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题目要么无从下手;要么为了完成任务而生搬硬套;要么洋洋洒洒,却内容空空,如此种种,真如百态人生。究其原因是复杂的,笔者认为要想走出困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源动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林惠珍 《考试周刊》2012,(20):55-56
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就要让学生先学会欣赏作文,然后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联系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5.
周阳  谭长林 《考试周刊》2012,(76):46-46
中学生作文常常无从下笔,写出来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千篇一律,看着每一次同样的等第和评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如何让中学生走出困境,愿意写作,快乐写作呢?这是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一、如何快速选定文体。在考场上,什么最宝贵?时间。假如考生面对文体不限,迟…  相似文献   

7.
"独抒性灵"是创作的初衷.其中的"性灵"可以是作者的旨趣、爱好,也可以是某些大一点的情感感悟.因此,情真意切是任何一篇优秀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从现今许多学生的作文来看,他们要么片面地追求文采的华丽,要么追求议论的艰深晦涩,要么以一些玄妙的故事来吸引读者,要么编几个悲惨的事例来赚取眼泪,很少有人忠实地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我们在面对这样的文章时,往往不知所措,更不能"感其所感、悟其所悟".其实,这是写作的大弊.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学生作文训练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历练自己的情感,并使文章充盈情思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谈论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写作在学生的眼中就是应试作文,不但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更是厌焉写作。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面对写作而且使他们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但目前许多中学生的作文,要么内容大致雷同,枯燥单调;要么语言干涩,缺乏色彩,全无青春气息;要么所叙事情所引话语司空见惯,毫无新意。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必须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是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总发现他们要么取料陈旧刻板,要么华彩词语堆砌而成,没有感情,没有真实的自己。作文成了负担,写作也只是在完成任务,那种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美妙早已不复存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并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文呢?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也是丰富的,只要学生拥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关键。一、亲身体验,流露感情让学生亲身体验相关话题的活动,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他们对作文感兴趣。另外,作文教学时多采用直观教学。如教学《我最喜欢的植物》一课时,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先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颜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项.在上作文课时,相信许多教师都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要么言之无物、言之无味、满纸空话,要么就是写流水账.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聋生语文教学的难点。聋生因其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制约,视作文为畏途。部分聋生的作文要么语序颠倒,语句混乱;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聋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让聋生的作文"靓"起来呢?一、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提高聋生自我探求的乐趣,是培养其写作兴趣的关键。我通常选择涉及聋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容易提起他们兴趣,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事情,这能消除聋生对写作的  相似文献   

14.
提起作文,学生都头疼,不想写,不愿写,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抄袭,"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缺乏真情实感,如何消除涉世未深孩子心中对作文的恐惧,将"作文"看成是一次愉快的倾诉,一次奇妙的旅行,从指导读书、引导观察、开展活动、电教手段、鼓励表扬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使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15.
读过一些学者谈到的作文中借鉴与抄袭的问题 ,颇有心得。确实 ,在中学生的作文学习中确实存在着阅读和写作的两大误区 :要么两者截然分离 ,要么前者成为后者的套板范例。心中不禁叹问 :为什么学习者没有将其适时的融为一体呢 ?他们该如何将课文中包含的写作知识有机地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呢 ?事实上 ,课文、作文同步学习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借鉴能力 ,又有利于提高其写作水平。因为阅读借鉴是写作的必要条件 ,而写作则是阅读吸收的直接表达。笔者看来 ,二者可以有一种自然和谐的结合方式 ,在阅读中 ,我们即可感受写作的乐趣。一、阅读…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往往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如何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这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在培养学生练习写作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效果较为显著。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2011版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有写话教学了,从让学生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到三年级开始就有整篇文章的写作任务。可见,写作教学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何等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学生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内容空洞。这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利,而且使作文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为了改变现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四个步骤:老师出题一学生写作一老师批阅一老师讲评。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就造成其对写作失去兴趣,谈写色变。他们写起文章来要么严重脱离自我生活,空话套话连篇;要么感到无话可说,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相似文献   

19.
杨頔 《天津教育》2022,(12):140-142
<正>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他们对写作文比较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写作,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语文写作比较排斥,在语文写作课堂上,他们或抄袭作文书上的作文,或“交白卷”。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帮助他们克服在作文写作中的恐惧心理,致力于营造宽松、有趣的写作氛围,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并将真实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写作水平。21世纪是知识时代,在新的发展时代下,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为此,转化学困生迫在眉睫。从表面上来看,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有机部分,如何处理好阅读与写作文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语文同仁都在尝试把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要么在课文中渗透写作特点,要么在作文中把某篇文章作为范本让学生感悟。那么,究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一、体味文中情感,积累写作手法中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文笔、词汇、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