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文化是我国民族的根基,其中包括诗、词、歌、赋、对联、文言文等,同时古代各个地区的文化知识等均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在课程改革指标下,为让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精髓,应从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抓起。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与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一脉相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目前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传承的双重契机下,中国文学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极其重要,其具体方式可以从教师的思政意识、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实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有着独特、丰富的内涵,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之一。在音乐教育中大力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将音乐教育教学的新理念运用于改革后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打造"中国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这便是《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这部论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的笔墨情趣优美和谐、妙趣横生,意境深远而独到,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目前在农村小学美术课程中,国画教学尚属弱项。我针对这种情况,在美术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健鸿 《广西教育》2013,(30):37-37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是文学与艺术的源头。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学生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和审美层次的重要课程,但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累,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色彩,它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是后人必须学习、传承与发扬的瑰宝。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形成正确、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树立起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传承文化的决心。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汉字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精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书法艺术是文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涵盖了先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认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而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它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的融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仅是将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当代中学生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维 《成才之路》2013,(2):86-86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汉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承担着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语文在小学教学中既是基础课程,又是主要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儿歌识字教学的模式与策略。一、传统的汉字识字教学状况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汉字识字教学的传统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昊 《亚太教育》2020,(3):114-1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对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优秀的社会下一代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个人品质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传统文化课程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并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改革与课程更新(一)文化传统与课程更新。课程是实现社会传统的重要机制,因此,在课程中如何实现文化传统是历来课程编制都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课程研究中的老问题。今天,我们编制课程既要重视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吸收国外的、全人类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更是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条件的,只有吸收中国文化中有益的部分,中国文化才能变为民族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课本上现有的课文教学之外,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选修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思想和人格品质的根基。教师应当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推动学生思想与文化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并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命脉和智慧的结晶,大学语文课程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的土壤。本文通过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并从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材选择、教师文化素养、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就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展开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成才之路》2023,(10):73-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华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绚烂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灯。正是依托了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精华。儿童诵读经典如今逐渐盛行并发展为一门成体系的课程。笔者认为.儿童诵读经典课程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认证,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立足“大课程”观,放眼课程改革的全局,统摄课程实施的各环节,是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概念上树立“大课程”观,课程目标上确立“文化人”的培养目标,课程形态上强调“一主多副”原则,课程资源开发上注重价值性与可利用性,课程效能上推进“深度教学”,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向基础教育课程的渗透效能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文化也不断融入了许多外来思想,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进行渗透。本文从现如今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及其相关建议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