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为了报答回纥助唐平叛,与回纥保持了长达八十余年的绢马贸易,但是在唐政府内部围绕绢马贸易的马价及交易量产生了激烈的争辩,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形成了众说纷纭的局面。文章以当时交易的马匹实际价值为切入点,探析唐与回纥绢马贸易的发展脉络及争议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维吾尔族,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文化比较先进的成员之一。在历史上,先后有袁纥、韦纥、乌获、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不同的称呼。远在嗢昆水(鄂尔浑河)游牧时代(744—840),就一直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他们曾两次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和河北大片失地;唐朝中央也多次敕封他们的首领,维持和亲关系。在经济上,茶、丝、绢、马、贸迁有无。公元840年左右,回鹘汗国在鄂尔浑河流域因畜牧经济的崩溃,加上内乱和外受黠戛斯的进攻,于是西向分三支迁徙。其中一支——元代畏兀儿人的直系祖先——  相似文献   

3.
聚居于漠北草原的回纥民族一度兴起发展,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形成对比。在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过程中,各自均经历了盛衰的发展过程,但彼此之间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唐朝与回纥的交往,分析其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杨博文同志的《试论回纥与唐关系的几个问题——和刘戈同志商榷》(载本刊1986年第四期)一文的辩驳。作者认为回纥在“唐朝初年兴起于蒙古草原”,他们曾“帮助唐朝消灭敌对力量突厥,解除了唐朝西北方的边患”。“牟羽可汗要与唐为敌”而“顿莫贺政变……是为了保全回纥本身”,“力争与唐朝保持和平友好关系”。在“突董事件”中张光晟“不分青红皂白,将九百多口人聚而歼之”是“一种残杀”,“应受到谴责”。不同意杨博文同志在这些问题上的相左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解决唐代西域史上的一个悬案而作。后西突厥两厢汗国衰亡后,突骑施汗国成为阻止大食东进的屏障,曾与唐朝长期结盟,双方盟与关系的破裂原因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双方争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贸易纠纷,而在于突骑施苏禄汗国兴起后,迅速包举了西域大量的游牧部族,与唐朝离强合弱、分而制之的意图相悸,其军力之盛,大有成为一个继东西突厥及薛延陀汗国而起的新的北方雄主的气势,已成强藩震主之势,使得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突骑施与吐蕃的交通,给了唐廷新的北方孤形包围圈正在形成的巨大震憾,加重了二者攻战的危机。苏禄对唐的几次武力讹诈,加深了双方的猜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开元二十二年的绢马贸易纠纷保不过提供了战争的口实。  相似文献   

6.
张惠民 《历史学习》2006,(12):31-32
回纥为回纥语 uyghur 的音译,其含意是“联合”、“同盟”、“共同辅佐”,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到唐代成为民族与汗国的名称。回纥原为铁勒的一部,其远祖可推到春秋时期的狄、汉魏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同柔然族的战争,其中一部分于492年往西迁徙至天山一带,分成东西两部。东部铁勒中的一部叫乌纥或乌护,西部铁勒中的一部叫袁纥或韦纥。7世纪初,西突厥处罗可汗对铁勒各部实行残暴统治。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各部,抢掠财物,杀其氏族首领几百人。铁勒起兵反抗,大败处罗可汗。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从属于薛延陀汗国。646年,唐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文史籍称之为;袁纥、韦纥、乌护、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这些称谓都是“uj(?)ur”在不同时代的音译。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八·九世纪就有用突厥文镌刻的文物,如《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简称“葛勒可汗碑”或“磨延啜碑”)、《九姓回纥可汗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汗国窝阔台可汗实施西征南进战略,迫使吐蕃归顺蒙古历时5年(1235~1240年)。由皇子阔端派遣多达纳波统军入藏,真正打开了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大门。因此,蒙藏民族历史关系的开端,应为窝阔台可汗时期的公元1240年。戊传佛教传入蒙古之肇端在于蒙古汗国贵由可汗时期的公元1247年。阔端与萨班凉州会晤颁布了《萨迦·班哲达致蕃人书》为重要标志,确立了蒙古汗国对西藏的统治地位,同时承认了萨迦派教主主持吐蕃地方政权和佛教的领导地位,允许在凉州或蒙古西部地区弘扬佛教,进而在蒙古与西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关系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是西突厥兴昔王可汗阿史那元庆之子,袭父封为兴昔亡可汗,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蕃将,为唐朝经营西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考察阿史那献及其有关事迹,对于进一步研究唐朝在西域的活动以及唐朝与突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会昌二年(842年),乌介可汗率领漠北回鹘汗国的残部南迁唐边,试图借助唐朝的力量待机复国。虽然其在各方面的优势都要大于西行的同胞,但是由于在嗌没斯分裂、太和公主归国、武装骚扰唐边界这三大问题上举措当失,并且受到唐朝的儒家“夷夏之辨”的复古思想影响,结果失去了唐朝君臣的信任,终被击溃。其失败的根源在于漠北回鹘汗国的法律、汗位继承、职官、军事、婚姻等制度已经适应不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薛延陀汗国建立时间,薛延陀汗国与唐政权的关系,薛延陀部分回纥化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求得出公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中,回鹘汗国倾其全部兵力,助唐平定了叛乱,为大唐立下再造之功。但回纥的援助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唐朝政府以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争取了回纥的军史支持,而安史叛乱集团也有很大机会来争取回纥的支持或中立的,但由于叛乱的集团核心人物目光短浅放弃了机会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助唐平定高昌和焉耆、进讨龟兹、慰抚西域、抗击和攻灭薛延陀、征伐高丽等一系列军事活动,阐明了居于突厥汗国核心种姓的阿史那氏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今天创造更加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文史籍称之为:袁纥、韦纥、乌护、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这些称谓都是“ujur”在不同时代的音译。维吾尔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八、九世纪就有用突厥文镌刻的文物,如《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简称“葛勒可汗碑”或“磨延啜碑”)、《九姓回纥可汗碑》和《苏吉碑》等,十世纪以后,维吾尔族人民的文化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它不仅在维吾尔族的历史上放出夺目的光彩,即在整个亚洲文化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表现。这一时期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回纥更名回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聚居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其名称起源于唐代的回纥(公元八○九年改称回鹘)。维吾尔(Uyghur)这一名称的历史含义是什么?据中世纪波斯、阿剌伯文献的解释,包含有联合、同盟、归依者等意义。它反映在回纥可汗政权建立时,有许多的铁勒部族即所谓内九族(十姓回纥)与外九部(九姓乌古思)联合在回纥可汗药罗葛氏族周围,构成强盛的回纥民族。据汉文献记载,隋至唐初期,回纥在我国北部一带游牧,联合了铁勒其他部族,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隋唐史“隋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节时,细心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瀚海都督府还是瀚海都护府?”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现行统一教材人教版《中国古代史》(2003年6月第一版)第86页有这样一段文字:“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而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18.
《台兹碑铭》的作者吐帕克·阿力普·舒力在该碑铭中说:“回纥可汗登位统治了十年,之后又统治了七十年”。这一过程是属于回纥国。本文在中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回纥部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回鹘的部落联盟与回鹘政权的建立回鹘(音hú)原来称回纥(音hé).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回纥首领蔼道曷里禄设弭施合昆迦可汗遣使诸求唐朝允许改为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鹘是铁勒族的一支,是南北朝时期敕勒(即随唐时之铁勒)六氏之一的韦纥氏的后裔.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回鹘(回纥)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由九个部落组成,即药罗  相似文献   

20.
贞观年间唐朝与突厥可汗阿史那氏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既有和平共处,也有矛盾斗争,经过双方不断磨合,最终发展为友好的统一关系。本文以唐朝贞观年间为主线,探讨突厥可汗阿史那氏与唐朝关系的发展。研究双方的关系,以史为镜,对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