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亲属称谓作为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能反映一个地区的语言特色。文章试图通过对贺州客家话中亲属称谓的梳理,对其构词和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亲属称谓在文化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1ь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雏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雏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3.
贺州市桂岭本地话的亲属称谓,因受语言、心理、观念等因素影响,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称谓词。其主要特点有一亲多称、晚辈尊称化及子女贱称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汉语、雏吾尔语中的“绿”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汉民族服饰等级制度的变迁和今天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对环境改善的期盼、对自身健康和安全的关注,使得汉语中的“绿”由地位卑微,进入一个“绿”族词语剧增、充满“绿色”生机的时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维吾尔族人对“绿”色有着一直以来的崇尚、珍惜和热爱,雏吾尔语中的“绿”饱有着一直以来的神圣、理性和不张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雏吾尔熟语是雏吾尔民族语言文化浓缩的结晶,维吾尔族的好客习俗文化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待客熟语、做客熟语及其它相关熟语中。雏吾尔族好客习俗是生活在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雏吾尔人生存的历史奋斗经历、地理环境条件和道德理念风尚融合凝炼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桂岭本地话的亲属称谓,因受语言、心理、观念等因素影响,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称谓词.其主要特点有一亲多称、晚辈尊称化及子女贱称等等.  相似文献   

7.
龟兹回鹘的主体是西迁回鹘中的庞特勤一支。由于回鹘的汗族居于该部,故而又称为Sarilfur,意为“中心回鹘”、“中央回鹘”、“高贵的回鹘”或“正统的回鹘”。沙州回鹘与西州回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而是龟兹回鹘的一支,是与沙州曹氏归义军政权和睦相处、风雨同舟的回鹘群体。敦煌并不存在一段沙州回鹘(龟兹回鹘)统治的时期。龟兹回鹘是现代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亦是操用罗布方言的维吾尔人的先民。现代裕固族东、西两部分在语言等文化层面的差异,以及雏吾尔语罗布方言的独特性,正是古代龟兹回鹘集团语言等文化层面构成特点的保留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文化的栽体。文章收录了洞口话中的167个亲属称谓词语。通过这些亲属称谓词语来透视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包括洞口居民的来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传统礼俗、社会心理以厦共同语对洞口方言的渗透。这对于认识洞口方言和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对比应用语言学理论为基点,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雏吾尔语趋向动词的模糊空间方位,以及与汉语趋向动词之异同,并探讨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澳门的文化呈多元化的特点,但主流是中国传统文化。澳门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体现在民族、语言、宗教、民俗、建筑和古迹等各个方面。澳门居民96%是炎黄子孙。他们使用中文,说汉语普通话,也说粤语和福建话。澳门的宗教五花八门,无论是东方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1.
根据乌鲁木齐方言的客观语言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在对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社会成因,揭示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与共同语相比,岳阳县方言中女性称谓很有特色,专门的女性称谓较少,女性称谓大多男性化。岳阳县方言中女性称谓男性化,是汉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传统文化、经济形式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语言会有多种方言或地方话。喀什话作为维吾尔语中心方言的一个分支,在方言词和语音、词汇、词法结构方面跟其它方言包括自己所属于的中心方言也有一定的差距。论文对维吾尔语喀什话和维吾尔语标准语进行详细地对比,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喀什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在清朝后期,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受到多民族语言、多汉语方言的影响,在广泛的语言接触中不断产生融合,展示出别具特色的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方言古词具有语言“活化石”的特性,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分布在秦先祖早期生活区域。源头多可追溯至秦汉,古文化意蕴有着很好的代表性,遴选其中的一些标本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可以揭示方言古词所承载的超越时空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称谓是文化问题。它与伦理、文字、历史、社会、政治和管理等学说都具有关联性。索绪尔的符号学不能解释汉语称谓问题。称谓是社会的产物并随时代演变生成、消亡和增减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8.
人名题材熟语是指由某一个人物的特称转化为一种通指,变成了社会公共符号,并以相对独立的意义存在于语言体系之中的类名。汉语人名题材熟语大多有所依据,或取之于古代神话人物和民间传说,或取之于历史人物,或取之于戏曲小说人物。人名题材熟语的大量出现,体现了汉民族对人的崇尚的社会理念和重名声、重名望的文化心理,具有揭示特定文化背景和表达特定文化观念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在语言、语言学和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针对方言近年来的萎缩趋势,要正确认识方言,保证方言的传承空间,同时适当调整国家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地域变体,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词汇是方言的有力表现手段,通过对卫辉方言词的考察,我们可以探知当地人民的人文地理、饮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