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戈尔曼说:“情绪潜能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只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我们否认了自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早期抓起。小学低年级是数学交流能力养成的初级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听"、"说"等基本的交流行为环节做起,在学说、学听的过程中构建、累积会说、会听的交流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仅给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人们的互相交流,这就要考验我们常说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而在口语交际中,许多学生不想说,甚至不敢说,有的虽然能说,但又说  相似文献   

4.
刘梅菊 《考试周刊》2013,(23):45-4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言交流是人际交流的基本手段,小学生学习语言正是从口语交际开始的。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教学中,部分老师认为相当部分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敢说、想说、会说、善说的人不多。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李艳军 《成才之路》2011,(9):91-I0020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说"。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启蒙阶段,一定要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养成说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从而为他们进入社会和有足够的交流能力打下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话是进行交际的基础。说话能力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每个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人交流,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课间与同学交流,在家又与家长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一、鼓励开口——想说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愿说、乐说、会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愿说、乐说,从而会说呢?  相似文献   

8.
组织学生做适当的数学家庭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布置这样的数学家庭作业,对学生很有帮助。1.说一年级学生虽然不太会写,却很愿意说。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六七岁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张宇 《班主任之友》2007,(10):40-41
情绪的形成都有个原因,或客观或主观。那么,我们学生的不良情绪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人和事,来自于自己的学业成绩、能力,来自于家长亲人的期望和评价,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较。可以说,在与家长、老师、同学交往的时候,我们学生的情绪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影响生活和学习的不良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0.
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在一听一说时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及细微差别,这是语感在起作用。我们直接凭借这种语感进行语言信息交流,而不是直接凭借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流。没有人在语言交流时进行语法分析,所以,培养语言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如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呢?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素材(一)借助插图,先想象说后表演说  相似文献   

12.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43):195-196
主体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机理的健全、智力水平的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增强。在这些因素中,情绪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发展层次的重要指标。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人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人在面对各种外在事件的刺激下,自身的发展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就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情绪是人的身心状态在社会事件中最具体的表现形式。情绪影响人的思维、意志、行为、生活状态等等。情绪管理能力与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生理机制逐渐健全,但是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强。很多时候,他们的情绪都存在较大的波动。由于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焦虑、自卑、敏感等多种负面的情绪很容易爆发。因此,探讨高职学生情绪教育的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在英语四大基本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中排在首位,是人们进行交流时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听力能力较弱,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所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既是重点也成为了难点。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作文教学,为学生备好了材料,圈好了方法,致使学生说假话、空话,甚至害怕作文。如何在作文起步阶段,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愿望,为今后的作文提高打好基础,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为此,我大胆采用了说中导法,以法训练的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本人依据新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尝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说即口语表达能力,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口语表达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使学生乐于说,善于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呢?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几何变换能力等与操作、思考有关的能力,而对说的能力不太重视,致使一些学生”明于心不明于口”,会做不会说,严重影响他们的数学表达和交流。其实,说是思维的外化,说的过程是思维的梳理过程。无论从促进学生交流还是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都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疏理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万小平 《江苏教育》2005,(1B):12-13
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反对一讲到底,倡导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组织前后座学生以小小组形式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蔚然成风。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与过去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相比,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除了采用电化教学、及动手实践等手段外,还要加强“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