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你能想像没有北大、清华、南大、复旦、交大、同济、浙大和中大……的近代和现代中国吗?  相似文献   

2.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F0004-F0004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相似文献   

3.
别误会我认为考上重点大学不好,我没有那个意思。有些家长一心要孩子上北大、清华,其次是复旦、交大、南开等名校,最次也要考上所谓“一本”的全国重点大学。可是,这都是谁定的规矩啊?须知,中国有13亿人,但中国仅有数量极少极少的“著名学府”、“重点大学”啊。  相似文献   

4.
最近,媒体报道了一位被北大劝退的大学生,复读后考上清华的事迹.两考两中中国排名最高的学府,这位大学生因此被称之为"神奇男生". 这所谓的神奇,其实充满了艰辛与苦涩,其代价是三年的青春时光.  相似文献   

5.
正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论断指明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径,对我们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洪流 《课外阅读》2008,(4):48-51
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相似文献   

7.
正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论断对我国一流大学如何办出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两所最高学府.即北大和清华有何异同?任彦申在《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一书中作了有趣的论述:北大更看重在认识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思想、新见解,而清华更注重在改造世界方面有什么新方案、新成效。北大思想解放、思路活跃、务虚能力较强,喜欢坐而论道,往往想法多、办法少,醒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通讯》2009,(4):14-16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几乎是每个学生的梦想与目标。考入清华和北大并在象牙塔里出类拔萃的学生,除了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过人的才智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一直用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进行持续性学习。2009年1月,在一项对清华和北大不同专业的学生问卷调查中,这些学生都提到了一个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形成思维习惯的学科——奥数,在接受问卷的432名学生中,有过奥数经历的,在清华大学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6%,在北大更是占到了总数的95.4%之多。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新世纪的女孩,从小就有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和志向,她不但是这样想的,而且正在一步步地努力实现着。她越来越坚信,女孩的未来不是梦。上小学时期,每年暑假女孩在大街小巷中会不经意地听到人们奔走相告:某某的儿子考上了清华,谁谁的女儿考上了北大。清华和北大这两个名字,在女孩心中记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渐渐长大,终于弄明白:清华、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成才的沃土,育人的摇篮。它们被多少人羡慕和向往呀!从那时起,女孩暗暗下决心:我也要上清华,我也要进北大。这期间,女孩偶尔从爸爸手里得到了一张报纸,里面又是一些高考“状元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他清华毕业,北大执教,一生与这两座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读过先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书后,了解到先生有深厚的清华缘与北大情。这本《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既有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对清华的怀旧之文,也有在北大几十年的赤子之心与殷殷深情。其中有深情回忆、有客观评价、有热情赞扬,还有以日记形式,记录的自己在这两座学府中的人生印迹。书中文字再现了季先生青年时期的清华教育氛围,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是季先生"最具体的生命痕迹的记录"。而对北大的回忆性散文,以及赞美北大的杂文、随笔、序跋等评价性文章,笔触所及,无不体现季先生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有一本书,对于年少的你或许很陌生:《哈佛女孩——刘亦婷》。你知道哈佛吗?美国的最高学府,就像中国的清华或北大。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一位天才,一本“成功教育”的母亲书。刘亦婷18岁,因为各方面突出的表现和素质,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精神     
你能想象没有北大、清华、南大、复旦……的近代和现代中国吗? 没有剑桥和牛津,还成其为英国吗? 世界一流大学应成为人类大脑的精华,应成为人类思想感情的宝库;应成为时代良知和智慧的火把,照亮愚昧和黑暗,驱散困惑和迷雾。一句话,大学和科学院应体现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胆识、志向和勇气: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对外公布最新出炉的2006年大学排行榜,首次分地域公布大学教育实力情况。排行榜显示,中国大学教育地区实力最强的前5名为北京、江苏、上海、山东、广东。重点大学前10强为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南大、武大、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新京报》5月16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像清华     
我说上海像清华,因为我去过了。还有句话,北京像北大。我就住在北京,而清华和北大我刚好又都去过。清华精致,楼更高点,每个角落都是风景;北大随意,楼矮点,角落比较荒凉,但可以想像。恰如我理解中的上海和北京。  相似文献   

16.
正倘若中国的大学建设仅仅停留在模仿、追随西方大学的水平上,就不可能真正跻身于世界知识体系的中心和前沿,就不可能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产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只能沦为空谈。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论断指明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路  相似文献   

17.
师表     
文洁若 《课外阅读》2009,(16):31-31
我曾写过《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一文,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还记起了那时的一个传闻:清华、北大、南开是联合招生,梁再冰填的第一志愿当然是清华,却被分数线略低于清华的北大录取了。林徽因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爱女的考分竟够不上清华的录取标准!后来校方把卷子调出来给她看,她这才服了。记得每个报考生都给了个号,我拿到的号是“35003”——“35”指的是民国三十五年,即一九四六年。卷子上只写号,不许写名字。这样,作弊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相似文献   

18.
张毅 《新高考》2011,(3):65-65
"学府北辰"西南联大在风雨如晦岁月中的不已鸡鸣,已然铭刻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不可复制的永恒记忆。六十余载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风云际会,仍旧感念着无数今日的学人。与"五四"运动同岁而生的南开大学,秉承着创办人张伯苓先生"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的办学宗旨,面临国难,专致于精英教育,砥砺而行。"允公允能,  相似文献   

19.
北大与清华     
北大的前身是戊戌变法中成立的国立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大秉承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思路,环境宽松,学术自由,能够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清华的前身则是用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清华注重实用性强的工程技术科学,素来以对  相似文献   

20.
西南联大的选课制及其影响李埏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成。三校都是著名学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培育了各种人才。三校联合为联大,它们的特点风格也汇合在一起,成为联大的特点和风格。但这种汇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溶合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