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对严复晚年思想从现代回归到传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复晚年认识到西方现代道路在中国举步维艰,思想回归到传统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
开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之滥觞的严复。其一生思想、尤其是晚年思想的变与不变始终引人注目又备有争议。从作为严复思想突出表现的政治观与文化观来看,晚年严复在呈现出渐趋"回归传统"的历史性表象变化(政治思想与激进主流相左;文化关注重心逐步转移)之外,更多的则是其继续进行"中西比较"的不变(政治思想内核未变、始终围绕整合、融通中西文化的主旨未变)。学贯中西的知识构成与独特经历、贯穿一生的爱国激情及其历史观"渐进主义进化论"的规定与制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严复晚年及其一生思想变中未变,不变是主流。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文化观被当作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认为严复"早期进步,晚年保守"的观点似成定论。本文对严复独具特色而又一以贯之的中西文化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在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艰苦探索及文化选择进行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在前天津时期社会的大变局下,严复通过求学、社会交往不断突破、改变传统社会结构与文化的限制,实现了其思想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本文结合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视角,通过结构与行动理论重新梳理并深入挖掘前天津时期严复思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严复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继孔子、朱子之后又一座里程碑.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是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如汉儒学和宋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严复是促使西方现代思想中国化,是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合理内核来诠释西方现代思想的.严复是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思想家,包括地主阶级思想家(如张之洞)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如康有为)们的思想,有本质上不同.后者均为近代社会的文化表现,即"中体西用"观论者,而严复是批判"中体西用"论.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由“离异”到“复归”的思想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甲午战争前后至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基于坚实的西学功底、甲午战局的唤醒、科考屡试不第的愤懑等原因,大力提倡全面西化,批斥中学;二是从戊戌政变后至辛亥革命时期,严复基于对当时西方社会弊病有了初步认识以及早年所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等原因,极力主张中西文化折衷;三是在民国时代及其晚年,基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明的深感绝望、所受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影响以及官运亨通的个人经历等原因,竭力推祟旧学复古。  相似文献   

7.
略论严复的天演论道德观及其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严复进化论思想的研究往往从社会政治史的角度出发,本文站在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严复建立了一种新的天演论道德观,突破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框架,这就是从心学到群学、从人性论到进化论、从修己论到功利论、从善恶论到苦乐论,对于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的历史性变迁具有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变化,西方进化论、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的兴起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分别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社会条件、理论基础和现实契机。所谓严复的思想悖论只不过是现代政治文明演进与中国现实国情之间的历史张力的体现,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就是在严复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渊源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论、社会主义民主步骤论以及社会主义民主途径论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丰富内涵;严复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无论是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以及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着积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戊戌年间的严复是中国思想界的巨擘,而到了民国初年,晚年的严复已不再是"思想界盗火者"。随着辛亥前后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发生了重大的流变。曾经有"进化与之语,几成常言"巨大影响的严复进化论的话语体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衰落,而革命派所创制的中国现代革命话语体系最终成为主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严复的思想是这么一个过程的:严复早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丢弃,中期偏向保守,晚期回归到传统文化。本文认为,严复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严复在引进西学前期,主要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他认为能与西学相对应的内容,为西学作注、作解。而辛亥革命后,他主要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去对照西方的文化观。只是,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一直都本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以精华为本才是严复真正提倡的。  相似文献   

11.
严复民主思想的道德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对民主的看法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从道德角度对此作一分析,指出严复在进化伦理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并因此走上了改良的道路,但在西方思想和中国现实状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与道德的关系又极为重视,认为失去了传统,道德也将失去有效的基础。这种态度最终使他回归传统,放弃了自由民主政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严复的教育理论特色。其理论是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刻反思,大力研究西方教育状况和特点后得出的科学教育思想,对现代学者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问题,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中存在着诸多社会治理理念,随着政治语境的变迁,它们都面临着现代转型问题,中国传统义利观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对于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问题,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有为和严复曾进行过积极的理论思考,这种思考充分体现在他们各自对于求富规划的建构当中。通过分析康有为和严复的求富规划,我们认识到他们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进行了颠覆性处理,不过他们两人在对待重商主义问题上却都持有一种支持-反对的摇摆立场,充满着浓浓的暧昧情味。遵循康有为和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逻辑,我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思想转型的机制、特征和不足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客观认知。基于这种客观认知,我们能够取长补短,进而有助于提升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质量。实际上,康有为和严复以中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转型思考为节点,展现了一幅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转型图像。  相似文献   

14.
在《盗火者严复》一书中,李新宇先生通过重返历史现场、打捞历史细节,不仅还原了中国现代思想之初生环境,而且从这一代启蒙者的思想局限和失败经验中,看到了中国现代化出路之所在。这也是今天重读严复、重返启蒙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清社会文化秩序上的失范,促使近代学人从价值理念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中国贫弱、西方富强的原因以及如何拉近中国与西方先进文明的距离。严复的社会学思想在学理上深受斯宾塞等人的影响。他坚持社会进化论,主张社会有机体论。严复社会学思想有其应用理论形态,即“从物理到政理”及“国民素质论”,并用于解析中国近代社会,有实践品格。时代变迁的急速导致严复未能很好地消化而直接将西方社会学思想用于解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6.
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传播西方的进化论、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严复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翻译的《原富》一书中,经济自由主义是严复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他的这一主张有着更为深层的思想内涵,就是他所信奉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通过对中西文化在行为、思想、价值观的差异对比,严复认为,个体"活力"的释放与禁抑,是中西方富强与贫弱的根源。而自由是个体"活力"得以无约束发挥的环境与条件,这才是严复自由经济的深刻内核。此外,严复自由贸易的思想,对于当前开放型经济建设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严复思想的理论渊源,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源自达尔文、斯宾塞和赫胥黎。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严复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为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西式教育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等三个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严复的国民素质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化是在对西方文化汉语化的言说中建构起来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化的肇因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自身的学识途径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严复成为第一个意识到中国因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危机而出现民族危机的人。以自己的翻译思想为指导,严复通过翻译,借用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中传播的科学、民主、自由思想,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思想为表里是中国贫弱的根源;以进化论为依据,初步提出了更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从而启动了其后一个多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19.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是晚清社会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先驱,是思想敏锐的学者,是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的中国人。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此,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名著。严复在译介西学名著同时,引进了与文化同姻的西方现代版权制度,并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版权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版权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严复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观念具有两重性。本文剖析了他的神秘观,审视了他对宗教和传统方术的态度,指出严复想利用宗教的正面功能来改造中国,其宗教观不可轻易否定;而严复晚年溺恋世俗迷信,不仅是他在精神上“发育并不充分”的先天痼疾造成的,也是多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