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陌生人》是她的最新小说,她本人也表达过这可能是她的封笔之作。在资本主义进入中晚期的现代社会,这部小说明显带着对后现代性的凸显和对存在主义的缅怀情绪。本文试图借助后现代性和存在主义的特征,来解读作者对孤独和死亡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琳达·哈琴后现代诗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悖谬"诗学的主要特征和理论缘由进行简要的梳理.哈琴对后现代小说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其一,她提出了编史元小说的概念,对纯粹"自恋式"的元小说和以一种悖谬的方式关注历史和社会的后现代小说进行了区分;其二,她对戏仿和互文的"双重赋码的政治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尽管人们对哈琴诗学本身尚有不少争议,但此两者纠正了不少论者对后现代小说纯属"文字游戏"、"没有意义"和"价值中立"等片面看法,对于全面认识后现代艺术,特别是后现代小说,仍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福尔斯深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英国后现代元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备受评论关注.但作品的语言特征如何展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认知理据尚无人探究.本文试图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文本中关于时间的概念隐喻.本文认为,小说文本中叙述者的用语和人物的语言都蕴含着TIME IS ...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才能表达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后现代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采用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她运用了叙事的模糊性、戏仿和元小说技巧。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对黑人以及黑人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萨特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弥漫着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气息,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说,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6.
多丽斯·莱辛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五重奏小说系列<暴力的孩子>是一部关于人的生存的作品.小说通过记述主人公玛莎对自由的追寻,对自由、存在、希望、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其主题思想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这一点归因于莱辛的思想倾向与存在主义思想具有交叉之处.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方面采用了复调性叙述策略,是一部明显具有复调性叙事特征的小说,具有后现代小说的特色.本文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这部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后现代复调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小说是在打破传统的后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诞生的,具有反体裁、反情节、内容晦涩等特点.通过探讨其创作形式、表现手法、叙事顺序的“荒谬”性,来揭示后现代作家的真实写作目的.其旨是激发读者深刻地思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现实.这对正确理解美国后现代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王梓 《文教资料》2013,(36):23-24
就莫里森而言,她创作小说,完全是在证明自己的存在.她不仅要表达尚未表述过的黑人女性的独特体验,而且要发出未曾言说过的声音.在《宠儿》中,她大胆地借用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充分汲取了黑人民间文学艺术的营养,有力地整合了欧美主流文化传统与处于边缘文化地位的美国黑人文化传统,凸显了黑人对世界的领悟和表达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有力地过渡到了后现代小说创作情境之中,成了表达后现代的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本.以《微暗的火》为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将传统文学的“可读性”转向“可写性”,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本的封闭性.它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使得后现代文本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详细论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性是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小说《在一个陌生的房间》的重要特征,结合小说文本的典型例句分析,可以看出后现代性在这篇小说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双重叙事视角,意义和情节的不确定性,后现代主题。这些后现代特征反映了在后现代语境下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生存困境、精神危机、身份认同感的丧失以及对出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传入中国以后,鲁迅、钱锺书、冯至等进步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存在主义的影响。曾在教会学校学习,较早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张爱玲也应受到过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从目前所拥有的资料来看,张爱玲虽未读过存在主义哲学的论著或是作品,但其小说中的存在观却与存在主义中的一些思想相通,她笔下的世俗生活通过她的智慧表述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境界,她对人生存状态和境遇的洞察,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张爱玲对因人的异化而形成的荒诞与变形有细致而深刻的刻画与描写,用"荒凉"对应人们的孤独与渺小,通过对生命本真的思考,进一步揭露了旧中国正人君子在旧礼教掩护下的虚伪与造假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其影响力经久不衰,被广泛阅读和评论.以往研究中,除了从小说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传统角度入手,比较多的研究方向是揭示小说蕴含的后现代性.本文从后现代思潮中的视角主义入手,分析《堂吉诃德》的丰富内涵,探讨了叙事层次的多重性,书中人物解读视角的多元化和小说的自我指涉性,以此证明塞万提斯创作时有意识的视角主义尝试.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与经典解构--以《上帝知道》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帝知道》为个案,旨在探讨海勒小说的后现代性。文章梳理了《圣经》文本树立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绝对权威和等级秩序的传统观念,通过对小说取材于《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以及主人公对《圣经》建构的等级秩序的质疑和反思的分析,揭示了小说嘲笑《圣经》神圣性和经典性的寓意。文章运用解构理论的方法,从“去经典”、“反权威”两方面出发,论述了该小说解构经典的意义和反抗一切权威、反对一切中心、本质、真理的后现代特征,进而指出小说对经典的批驳,实际上是对传统经典阐释的否定,是对确立经典背后的规范、标准、秩序、权力的嘲笑和批判,同时也传达出后现代人们反叛传统、颠覆秩序后的精神焦虑。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7,(2):68-72
方方在其新作《软埋》中延续了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对自为与他者的关系、选择与自由的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关注和思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选择、彼此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与萨特存在主义的相关理论相印证,而作者方方在实现存在主义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超越。  相似文献   

18.
试论巴塞尔姆《气球》的后现代特征及其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后现代小说新一代作家之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中篇杰作《白雪公主》被称为后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就体现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而言,其短篇小说也毫不逊色.他的《气球》就是一篇突出后现代特征--"不确定性"、"碎片性"、"平面性"的短篇范例.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他的<贵妇人画像>被称作是一部经得住用各种方法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不仅突出了詹姆斯一举成名原因之"国际题材",而且展现了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细腻、生动的心理剖析,为他后来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埋下了伏笔.文章从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角度,试图阐释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事实上是她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派产生于19世纪的60年代,托妮·莫里森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位杰出黑人小说家.她的小说<柏油娃>以"柏油娃"的民间故事和伊甸园神话为隐喻模式,汲取黑人文学艺术精华,又掺以后现代小说的手法,使小说的隐喻含义有着极为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