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瑞华,(又名润华)1963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著名拳师。安徽省临泉县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被安徽省蚌埠市陈式太极拳小架协会、江苏泗洪县太极拳协会聘为教练。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罗名花 《武当》2003,(1):29-31
前言陈式新架太极拳说,始于唐豪先生。1930年,他在陈氏族人陈子明的陪同下去陈家沟访问,撰写了“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一文。其中讲:陈沟新架十三势的编者是陈氏十四世陈有本,他和陈长兴同辈。  相似文献   

4.
在太极拳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众多的太极拳名家,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众多的太极拳名家中,陈家沟陈氏第十六世陈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划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在我国所有的文史武术史料中,也包括由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提供的陈氏古传文献中,并无任何有关陈卜或者陈王庭创太极拳的说法。就是在此以后,除了唐豪、顾留馨出于“考证”之目的,和以陈鑫为代表的陈氏后人为了享受家族殊荣之心态,才共同创造了陈王庭创造太极拳说。然而,由陈家沟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杨禄禅而形成的杨式太极拳,和由赵堡陈清萍传给河北永年武禹襄而形成的武式太极拳,还有赵堡本系太极拳,以及由杨、武两家分支发展的各式太极拳、武当山本山太极拳和由武当山直接流传于社会的(此指未经王宗岳、蒋发之传递)各家各派太极拳,始终遵循源流的客观性,均宗武当山张三丰创太极拳说。这些说法均有翔实可靠的、相互印证的大量史料文献依据(作者在《武  相似文献   

6.
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庭创拳以来,历时三百余年,遍传海内外。在陈氏太极拳的故乡陈家沟,历代名手辈出,出现了许多名耀古今的太极大师,如:陈长兴、陈鑫、陈发科等。如今的陈家沟更是英雄辈出,涌现出了被誉为“陈沟四杰”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近几年,又出现了“名门七小龙”,表现了陈家沟后继有人。 在当代众多的陈氏太极拳大师中,陈庆洲和陈世通则是两位独具特色的太极大家。他们拳艺精湛,多次出访欧美,传播陈氏太极拳,享誉海内外。多才多艺的陈庆洲 陈庆洲不仅太极拳功夫精湛,而且还多才多艺。他爱好书法、绘画、摄…  相似文献   

7.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07,(8):64-64
公司是由中国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杰出传承人陈正雷大师及夫人路丽丽女士发起成立。现任总经理陈斌系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率领公司以"弘扬太极,造福人类"为己任,倾力挖掘、整理、开发太极文化遗产,传播、光大太极文化。公司现经营陈正雷大师全部著作、VCD、DVD教学光盘及陈正雷大师监制的各种器械、服装、练功鞋、纪念品等。  相似文献   

8.
陈永福1951年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二十世。解放前因战争和天灾频发,很多陈家沟人都辗转定居西安,其中有很多太极拳名家。练太极拳已是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体验经济理论,对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产业发展的缺失与潜力进行分析。从体验主题、体验过程、体验效果视角,构建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产业体验经济发展模式。建议:决策者尽快转变观念,把发展重点从资金投入转移至陈家沟的游人、"朝圣者"、习练者等在此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上,并精心设计、安排、实施体验过程,促进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发展特点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明朝时期,中华武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成熟的发展阶段,历史的进步为太极拳的出现奠定了武技、哲理与养生等方面的文化基础.明末清初之际,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融各家之长创编而成陈氏太极拳,这一武学现象既是中华武术长期演进积累的客观结果,同时也是中华武术数千年辩证发展的必然体现.陈长兴传艺于杨露禅后,太极拳以杨露禅北京授拳为标志开始了广泛传播.太极拳的传播轨迹凸显了引领中华武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太极拳同样承载着引导中华武术当代飞跃的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11.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04,11(6):52-55
明清时期,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开设的永年太和堂药店,在杨派、武派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正是由于太和堂药店的存在,陈派太极拳才能够传播到河北永年,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永年(广府)太极拳的开展,以及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客观、真实地对清代永年太和堂药店的历史以及河南温县和河北永年两地的太极拳活动进行研究与评价,对清楚地梳理我国太极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科学地解释太极拳继承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13.
李滨 《武当》2008,(9):34-36
三、历史新证 如前所述,陈氏宗祠所谓遗留人物画像,最先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陈子明游说于唐豪与徐震之间时所出示,可是唐豪与徐震也都不以为然。以后,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据此画像,竭力夸饰王廷。陈鑫是陈沟村最明白的教书先生,是陈子明、陈绩甫的老师。陈鑫《太极拳图画讲义》书稿,后来出版,书名《增补陈氏太极拳图说》,称颂先人拳技,却连陈王廷的名字也没提及。今据《陈氏家乘》言及李际遇之本末来看,显然这张画像所提示的画面人物,坐者乃李际遇,立者为陈王廷!因为陈家沟九世陈王廷于明末考举失意,抱怨考官,变生祸患,远走他乡,以至于避难御寨山李际遇处,是李际遇引领陈王廷习武少林寺。拳史研究,终于解决了这宗前代疑案!  相似文献   

14.
陈氏太极拳源流若干问题徵信录李季芳陈陈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术承先启后的一支重要派系,它发祥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后经杨露禅(1799-1872)、武禹襄(1812-1880)、吴泉(1870-1942)等人的继承创新,发展出架势上各具特点的”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5.
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对陈家沟、陈氏宗族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与其在世界体育文化中的实际影响力是极不相称的。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田野调查和社区研究法对陈氏宗族的师承与血缘进行社会学解析,结论是:原先在陈家沟陈氏宗族内并没有严格的太极拳传承关系,师承也不完全取决于血缘的远近,所谓“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只是外界的臆测,根本缺乏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庭经》主要分为《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讲道家修炼养生之道,也是国人'气功'养生的功法基础。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编了陈氏太极拳,以他发明的'缠丝劲'为统御,协调上、中、下周身关节,把《黄庭经》导引术主张的静态功法,变成了内静外动、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运动,使得《黄庭经》导引术等功法由静练变为动静相结合的练;由...  相似文献   

17.
李万斌 《武当》2012,(9):16-18
太极拳世所公认为元末明初的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有传人,山西的王宗岳、河南温县赵堡的蒋发、张彦、陈清平,陈家沟的陈长兴、陈发科,以及杨露禅、武禹襄、杨班侯、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孙禄堂等等,都是太极拳各流派的精英人物。太极拳开始广泛传播主要是在清末以后。先有人称"杨无敌"的杨露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1,(3):34-34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现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有“太极金刚”之美称,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八月十六日上午,在庄重嘹亮的军乐声中,陈家沟太极拳馆开馆、第五届陈氏太极拳培训班开课暨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开业典礼隆重举行。 会议首先进行了陈家沟太极拳馆的揭牌仪式,然后由原亚洲武联主席徐才先生讲话,他首先讲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并盛赞陈氏太极拳文化对中国武术发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日,广东省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厅举行。湛江市体育局、民政局领导以及陈式太极拳传人出席了会议。来自湛江市各地区各行各业的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们参加了大会。马虹、陈正雷等名家,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等各太极拳团体为协会的成立来函祝贺。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大会经一百多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出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