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最大动量训练法”对12名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训练,结果发现此法能使运动员弹跳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速度滑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会影响到其技术水平的形成与发挥。为了解决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的问题,结合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特点,提出了利用动力性训练法、动静结合法、衰竭法、意念训练法等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操作手段和注意事项,促进速滑运动员提高小肌肉群力量。经过有计划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发现速滑运动员不但小肌肉群力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方法上的再创新,既提高了速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也使常年枯燥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通过有针对性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能促进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超负荷训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负荷训练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了3个月的下肢爆发力训练,在训练前后用Kisder三维测力系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8名运动员进行了跳深摸高、跳深跳远的测试,并结合下肢最大力量,获得有关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爆发力训练过程中,采用“超负荷训练法”是可行的、合理的.能更为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绝对肌力和爆发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RM训练法对运动员的下肢移动进行训练,并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设计了RM训练法和传统训练法的对比实验,旨在为提升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移动技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RM训练法可有效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下肢移动能力,且提升幅度大于传统训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普通高校12名男子排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6名运动员定为实验组运用“最大动量训练法”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尝试性训练,另外对6名运动员定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弹路力的训练方法也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训练后,经过比较分析结果表现此法能使受训者弹路力明显经用传统的训练方法提高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负荷训练法”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了3个月的下肢爆发力训练,在训练前后用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8名运动员进行了跳深摸高、跳深跳远的测试,并结合下肢最大力量,获得有关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结果分析如下:1.下肢最大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把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3个月集中力量训练,训练后发现:下肢最大力量都有显著性提高,实验组增长绝对值为46.11kg;对照组增长绝对值为32.23kg。在当前爆发力的负重训练中,主要采用最大力量的80%左右负荷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的力量基础,而具体的杠铃负荷最终要根据最大力量来安排。IRM…  相似文献   

7.
发展肌肉爆发力“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瑞士Kistler测力台、人体素质测量仪和皮尺等测量仪器,对24名受试者进行了“最大动量训练法”实施问题的实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用不同载荷完成力量训练动作时,在输出冲量极点周围存在一个具有较高输出冲量水平的区域,称之为“模糊极点”。用模糊极点范围内的任意载荷训练运动员,都可以达到与用极点处载荷相同的效果。这项结果为在训练实践中使用简易仪器测量冲量极点载荷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测定输出冲量极点位置时,使用简易仪器可保证测量结果符合训练要求。还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优化等测点,减少测算次数。此外还对使用最大动量训练法时运动量的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个已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跳高运动员,由于基础训练的不扎实和上下肢各大小肌肉群力量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而影响到运动员专项技术能力的提高,甚至造成经常性的损伤。为改善和提高跳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小肌肉群和各大肌肉群的协调性、灵活性,在此推荐18种有成效的基本功练习法,可供教练员、体育教师在跳高训练和教学中选择使用:1. 练习者首先跪卧在地上,同伴坐在其臀部上,练习者努力反复抬高臀部屈、伸膝关节(图1)。2. 练习者双腿跪地,双脚放在肋木最低格下面或由同伴双手按压其双脚,然后以双膝为支点,以膝关节以上身体部分为半径,上…  相似文献   

9.
谢军 《体育世界》2014,(8):115-117
铅球运动是体现速度与力量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对铅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推铅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是人的下肢,其中下肢小肌肉群在推铅球过程中起着精细运动技术、提高下肢力量的利用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注重和加强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是铅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从下肢小肌肉群的角度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中,都十分重视力量性练习,因为“力量”是从事多种体育运动的重要基本素质之首。任何体育项目,力量素质达不到一定指标,无法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力量素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标志。 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般能做到注意大肌肉群的力量性训练,比如:胸、背、腹肌肉群和上、下肢肉肌群的力量性练习。往往忽视小肌肉群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代散打运动技术动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疾、重、巧、全、稳、隐”等是其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对运动员散打技术的要求,并论证了制约其技术发展特征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排球吊球技术分析及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加1998年第13届亚运会的中国男、女排,在9场比赛中运用吊球技术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吊球技术在排球运动技战术飞速发展的当今,它既可以对战术组成起保证作用,又可以大大丰富个人战术变化内容。加强吊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不论从战略的高度或是从战术实施的角度来考虑,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连络技是当今柔道运动技术提高的一个关键技术,适时合理的使用连络技,是战胜对手、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小内刈接背负投就是最常见、有效的连络技.  相似文献   

14.
初论篮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娣 《体育科研》2000,21(3):14-15
阐述篮球传接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传接球的基本原则、传球时机的要点、传球失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华致洁 《体育科研》2000,21(4):29-30
高中女生选择教材中篮球项目课时少,学生基础差,遂在篮球教学中采用发挥学生自身机体的能力及潜力的方法,逐步提高女生对篮球的感知能力,控制球的能力,从而加快篮球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影响跳远成绩诸多因素中,起跳技术是各个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就起跳技术及起跳腿对跳远运动员创造成绩所发挥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中加以探究,并提出一些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少年短跑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 ,着重加强技术训练 ,使他们从小就培养正确的短跑技术 ,建立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 ,可为今后的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7年全国女子武术散打冠军赛中大级别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拳法、腿法技术运用是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使用次数较多的技术,而摔法虽然是成功率较高的技术,却是大级别女子散打运动员运用次数较少的技术,也是大级别女子运动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所欠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章就体育课的结束技能概念、作用、类型和应用要点进行剖析,旨在提醒教师对体育课结束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做好体育课的结束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世界杯、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发球技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世界杯女排比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部分比赛的发球技术进行统计,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发球技术的运用效果加以比较分析,指出跳发球是世界女排比赛中发球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该大力提倡使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