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但是这一政策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破败。其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1916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的实权由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控制。在这时期中,他们积极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成为当权军阀对内政策的核心。本文试就此政策产生的原因、实施过程及其失败做一初步探讨。一为什么段祺瑞为首的皖系集团热衷于推行“武力统一”政策? 第一个原因,“统一天下”是中国历史长河上最博大的政治目标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更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趋势,不管后人对秦始皇有多么激烈地批评,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其统一中国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实行“海禁”即闭关锁国政策的朝代。明朝这一政策的始作俑者是明太祖朱元璋。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初,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只是到了后来,由于对日外交的失败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才开始严厉推行这一政策。本文试图对明洪武年间的外交政策的演变,分洪武前期和洪武中后期两个阶段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笔者所在的区域内有的学校在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时,却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认真执行,而是采用了按人情关系的方式发放到人。本应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学生因没有人情关系而与国家这项优惠政策无缘。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204页载:“雍正帝时,又实行‘摊丁入亩’。”联系上文意,应改为“雍正帝时,正式向全国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以消除这种政策在雍正帝时开始实行之嫌。因为,康熙末年,在广东、四川两省开始实行“将定额丁税摊入田亩”的征税政策。此法取得成功后,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向全国推行。“实行”应为“推行”$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张凌琬$河北省易县塘湖中学@刘格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入手,论述并评价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列宁思想的嬗变。指出,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直接过渡”的痛苦摸索之后,列宁毅然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不是自觉地,就是盲目地实行某种政策。所谓经验,就是实行政策的过程和归宿。(“关于工商业政策”,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二八四页)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8.
"两免一补"教育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贤 《教育探索》2008,(9):79-80
“两免一补”是国家为促进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一项政策,它的实行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然而,这一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陷入困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强立法,给予“两免一补”政策法律上的保障;加强贫困生资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合理制订“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一、新一轮“师范生免费”的政策特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政策”  相似文献   

10.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想不到 10 0 0多年前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的这句话 ,竟有如此之奇效 ,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 ,世代流传 ,予以恪守和实行。其实 ,这句经典已经时过境迁 ,不合时宜了。细察韩愈之《师说》 ,主要论及的是“从师求学”的必要性 ,批判的是“今之众人”、“耻于从师”的错误论调 ,歌颂的是“古之圣人”、“尊师好学”的宽广胸怀和明智之举 ,并非为教师的作用“盖棺定论”。然而 ,韩愈作此文的本意却被后人所淡忘、唯他说的“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后人的脑子里 ,脱口而出 ,挥之不去。犹…  相似文献   

11.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1,(11):18-19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趁中国内战之机,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提出?其实质、影响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实施高职高专"双证书"教育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海华 《高教论坛》2003,(6):143-145
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双证书”制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实行“双证书”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强化实训操作的力度;培养一支“双师型”(双能力)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前提条件。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和考评基地是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理性思考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改变高等教育所有权代理者的管理方式,以及经营者开展经营活动所根据的结构和机制。变革的模式,应该是适度强制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宏观上,可以考虑实行“抓大放小,分层管理,政策调控”政策。在微观治理中,政府应坚持“五管”原则———管方向、管政策、管指导、管协调、管服务。对教师应实行“分期聘任制”。绩效评价必须考虑高等教育组织绩效周期长、无形态、难量化的特点。实行有差别的薪酬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第四个控制与利用台湾地缘区位的是日本。日本在 19世纪中叶 ,在西方国家压力下 ,不得不实行对外开放的“开国”政策。接着日本实行“富国强兵”的“明治维新”的改革新政。随着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日本亦步西方大国之后尘 ,走上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是一个由西太平洋岛弧上的日本列岛组成的国家 ,其对外的侵略与扩张的方向 :一是向西往朝鲜半岛登亚洲大陆、想通过满蒙控制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大陆政策”。另一是沿着岛弧向南、北扩张。向北是想控制千岛群岛与库页岛 ,向南是通过台湾进入东南亚。相比之下 ,东南亚领土面…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典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孔子把“教”与“政”视为同等重要,主张实行礼义教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名言警句传颂至今,启迪后人。荀子将君师并称,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云南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新闻发布会,向各位介绍我省近年来救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通报我省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进展,目的在于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两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根据地货币同法币的关系十分复杂,晋冀鲁豫根据地实行的“保护法币”政策有利有弊。“保护法币”不是目的。而应当看作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明清政府是否都实行着“闭关锁国”的外贸政策?这个问题近年争论激烈。主要有三种主张。一、明清政府都执行着“闭关锁关”的外贸政策,这也是学术界的传统主张。二、明清政府都执行的是一种严格管理的开海贸易政策。三、清政府对外商不是“闭关”的,但严格限制中国商人...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对十年建设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倾错误的回顾,揭示了党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发生“左”的错误的原因,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回顾这段历史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的错误,对于党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