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素丽是去年以来各新闻媒体争相宣传报道的一位先进人物。目前,关于李素丽的宣传可以说已经告一段落,应该对这一宣传进行回顾和初步总结。我以为,我们工人日报关于李素丽的宣传,是本报近年来关于先进模范人物最成功的一次,标志着本报在关于徐虎的成功宣传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超过了其他中央新闻单位关于李素丽的宣传。其中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应该说,关于李素丽的宣传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其一,当时正处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关于相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关于思想道格建设的宣传,已经形成了相当炽热…  相似文献   

2.
有无逍郁的人情味,是一幅经济新闻摄影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化经济新闻摄影的情味,就是要我从受众角度出发,精心捕捉经济领域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精彩瞬间,以伤口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激发读感情上的共鸣,那么,强化经济新闻摄影人情味的途径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看了李素丽的先进事迹,我不禁为她用心去工作所折服,她说:“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普通平凡的事情要往好里做,是没有止境的。”为此,李素丽用心去做工作的准则是“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正是这普通的“心法”温暖了无数个乘客的心,使北京公交汽车售票员这一“对内代表首都,对外代表中国”的特殊职业在阳光下展现得绚丽多彩,也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变得崇高而又伟大。李素丽的事迹很多,说也说不完,但她传奇般地把车内一小偷制服却被北京人传为美谈。一次车内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新闻给人的印象是:政策性新闻和会议新闻太多,人情味新闻太少;新闻报道中宣传味过浓,人情味似嫌不足。因此,受众要求改变这种现狀,呼唤新闻工作者多写一些人情味新闻。所谓人情味,就是指一种人所共有的,近似于或类似于共性的情感、趣味。人情味犹如一种适合大多数人胃口的调味品。新闻如果缺少了这种调味品,就好比无味的菜汤,难以让人开胃。那么,我们的新闻怎样才能更多一些人情味呢?是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新闻要在感情上与受众离得近些,更近些。多反映普通人的思想、情感、愿望和呼声以及  相似文献   

5.
常常有读批评我们的一些新闻可读性差,写得干巴乏味,影响了阅读情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人情味。所谓“人情味”是指事实中本来就具有的足以动人情感的那种因素。近年来,人情味作为一种新闻价值要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新闻为什么要强调新闻的人情味呢?  相似文献   

6.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活中,突发性的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对灾害性报道越来越重视,也有了一些重大改进,一批触及“热点”、“焦点”,感动人心,有人情味的报道与读者、听众、观众见了面。但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中,报小忧不报大忧,报救灾过程不报人祸安置,缺乏人情味和深度的报道还不少见。我认为,新闻必须有人情味,特别是灾害性报道要有人情味。它是提高报道的新闻价值,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改进灾害性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人动情,必须首先让人知情; 隐瞒灾情等于愚弄欺骗人的感情。事真是增强灾害性报道人情味的前提和基础。当灾害发生后(特别是重大突发性灾害),人们总是企望从报纸、广播、电视中及时得到他们关心的真实的信息。如果他们得到的是虚假的、滞后的信息,他们就会有一种被新闻愚弄、欺骗的感觉,就会对新闻媒介失去信任。 1987年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震憾人心的悲剧。关于火灾的报道,毫无疑问,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史册上光辉的一页。这次报道的成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1994,(2)
评论也要讲人情味有一种意见认为,消息、特写、人物专访、花絮等新闻类作品才能写出人情味和可读性,新闻评论是说理文字,是很难写出人情味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新闻评论就只能板着面孔训人,讲大道理,似乎新闻评论天生便与生动性无缘。是新闻评论长期的不景气导致了这...  相似文献   

8.
1996年第四季度,中宣部向全国推出了北京市公交系统优秀售票员李素丽这一先进典型。市属新闻单位按照中宣部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对李素丽的事迹进行了大量报道。这些报道,在社会各界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宣部和市有关领导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称赞对李素丽事迹的报道,是近年来在典型人物宣传上较为成功的一例。总结北京市的这次宣传报道工作,感到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众多杂志中惟有《新闻三昧》是我连续六年自费订阅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能够紧跟形势,及时刊登人们所热衷关心的事件,以及信息量大且对新闻报道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全体责编人员都有一颗爱心,与读者与通讯员建立了一种亲情友好的关系。每每读着《新闻三昧》,字里行间透着编读往来的人情味,无疑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办好刊物的重中之重。4月中旬,肆虐的非典病毒开始在北京蔓延。往日欢乐  相似文献   

10.
郭锴 《记者摇篮》2010,(5):61-61,11
一、新闻价值与人情味 人情味是新闻价值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传播的过程就是对含有人情味的信息进行捕捉、挖掘和表现的过程。人情味的英语表述是Human interest,直译为人类兴趣或通人情的趣味,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八版头条以大量篇幅刊登了我所写的关于陕西泥塑新秀,宝鸡县农村青年卫红指从事泥塑艺术创作的事迹的1700余字的通讯《自古英雄出少年》一文和一组4幅图片。这是我第三次在该报发表的新闻作品。在这里,我始终未忘记是《新闻知识》和当年西北新闻刊院这些启蒙老师的谆谆教诲。我现在是宝鸡县税镇镇人民政府成人教育专干。我曾于八十年代初,自费上了西北新闻刊授学院、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先后攻读完西北新闻刊院和北京汉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结业证书,并参加了当年《新闻…  相似文献   

12.
去年五六月间,北京一位新闻学者来乌鲁木齐,同新疆主要新闻单位搞了一次受众调查。返回北京时,我握着她的手说:“欢迎你明年再来新疆。”出乎我的意外,她却说:“新疆的瓜果虽好,可你们的新闻思想保守得全国少有,呆在这里会闷死,我再也不来了!”这一席话使我想得很多。我是学新闻的,时刻关心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程,了解关于新闻改革的各种观点,懂得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深化在呼唤着新闻改革。在工作中,自己也一直嚷嚷着新闻改革。可  相似文献   

13.
崔吉本 《青年记者》2007,(18):81-81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用故事化的形式写新闻,尽显语言魅力我见过一篇报道,这是一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不到300个字的很短的新闻,它刊载在《中国海洋报》上,忘记了发表的具体时间。标题是《海上对话》。  相似文献   

14.
张斌简介: 1953年生,《新江工人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浙江新闻摄影学会翻秘书长。自1982年从事专业新闻摄影以来,先后有2000多幅新闻摄影作品见报,其中〈女指挥家郑小瑛〉等20多幅分别在全国和省级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与张斌相识是在十几年前的浙江省文学讲习所,那时她是个很神气的海军连长,自诩是个小军官,腰板笔挺鞋锃亮,“夸夸夸”地来来去去,形象很有些不凡。那时她是搞戏剧的,并写些关于部队生活的诗,散见在各类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陈瑾 《新闻界》2008,(1):157-158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情在新闻通讯中的地位 人情味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新闻通讯中人情味的有无、浓淡,层次的高低,格调的雅俗,是构成和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通讯清汤寡水,没有半点人情味,读者就读不下去,通讯也就没有影响力。反之,如果写人的命运,人生搏击,充满人情味,就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所感染甚至产生共鸣。情是通向读者心坎的通行证,是感染、激励人为之振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常见的场景中,一幅不寻常的、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这是美国新闻摄影年赛对特写照片的定义。这样定义“特写照片 似乎失于宽泛,但它对于记者拍摄“软新闻”无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当地时间5月26日20点45分,波尔图队和摩纳哥队黑马对决,争夺冠军杯,全球传媒聚焦奥夫沙尔克竞技场。比赛前一日,摄影记者能拍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活中,突发性的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对灾害性报道越来越重视,也有了一些重大改进,一批触及“热点”、“焦点”,感动人心,有人情味的报道与读者、听众、观众见了面。但是,在报纸、广播电视中,报小优不报大优,报救灾过程不报人祸安置,缺乏人情味和深度的报道还不少见。我认为,新闻必须有人情味,特别是灾害性报道  相似文献   

20.
刊林漫步     
怎样使你笔下的新闻人物多些人情味祝天华撰文讲,人情味,作为一种新闻价值因素,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我们讲的新闻的人情味,是指事实中本来就具有的足以动人情感的那种因素. 怎样才能使自己笔下的新闻人物充满人情味呢? 不要把新闻人物写成神。一个时期,人们对典型人物、形成了一种神化意识,只要提起英雄,心里总是免不了有那么几分神秘感;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使不完的劲等等。其实,所有的新闻人物,都是人,都有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