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们怎样做党员教师?这是值得每一个党员教师深思的问题。富有教育见识、完善知。只结构、追求自身发展,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并且愿意为此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做一个富有教育见识的党员数师 教育见识即对教育的见解和辨识教育事理的能力,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智慧。教育见。只具有不同层面,比如“卓识”、指的是对教育有与众不同的高明的见识,一般称之为远见卓识;“胆识”,指的是干教育工作有胆量和见识、有  相似文献   

2.
在22世纪,将有许多让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先进机器。如果你想见识见识,那就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3.
快来见识见识真正的大力士!你要小心,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你可能会被它们扛走哦!  相似文献   

4.
见识是人对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发展趋势的一种科学的、明智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是影响成才最为重要的因素。见识能够帮助成才者看透事物本质,预见未来;能使成才者坚定信念,坚持主见;促进德、才、学、体作用的发挥。应在实践中不断增长见识。  相似文献   

5.
植物比不得动物,它们大多数久居一方,无法移动。但是为了传宗接代,它们也是费尽周折,进化出不少方法。现在,大家就来见识见识它们的妙计。  相似文献   

6.
沈开荣 《时代教育》2010,(9):227-227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害怕作文,常常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写,尽管绞尽脑汁,也难以落笔成章;二是勉强写下一篇文章也是内容空洞,词不达意;三是有不少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生见识少,是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这不很客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农村小学生的见识并不少,关键是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使学生见识倾吐出来,以及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增长见识,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能行万里路,也没条件周游世界。但我们行几十里、几百里去郊区、去春游,寒假、暑假里到乡村去见识见识,总做得到吧?  相似文献   

8.
动物"门诊"     
人给动物治病,这一点儿都不稀奇。可是你知道吗,动物也给人类开设了不少的"专科门诊",给人类治病呢。现在,我们就去见识见识吧!  相似文献   

9.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本来当警察是人做的工作。现在有些动物也加入进来了。你信不信?现在就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0.
买手机     
我爸爸买手机了,这可是特大新闻.走在路上,我喜滋滋地想,今天我一定要在伙伴面前炫耀一番,让他们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1.
鱼游沸水中     
一条普通的小金鱼在沸水中能自由游动?怎么样?我就知道你不相信!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2.
杨帆 《中学生英语》2006,(11):24-24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本来当警察是人们做的工作,然而现在还有些动物加入进来了,你信不信,让你见识见识!  相似文献   

13.
纪勇 《新高考》2010,(3):6-7
文以见识为高。高考作文要得高分,需要有令人眼目一亮的见识。清人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炼识。"所谓积理,就是积累关  相似文献   

14.
瞿昙 《顽皮娃娃》2006,(11):12-13
冰淇淋一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听话的巧克力冰砖,老二是爱漂亮的草莓蛋筒。两个孩子想要出去旅行,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重要东西是见识。其实见识跟经济地位和聪明程度没多少关系,和是否在大城市生活有关。北京随便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站在街边,也许什么名车都认识,而一个外地的农村大学生,可能学问很高但缺乏见识。这就是城市生活给人类灵魂世界带来的最丰厚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6.
魔术三角     
3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不信,你现在就找一个同学来,和他一起做下面的游戏,不但让他见识见识魔术三角的魅力,而且让他为你的神算叹服,准备开始吧。  相似文献   

17.
1+1=1     
本人颇为懒惰,最怕用脑。所以,只得再一次顺手牵羊,偷得此题。此所谓不费丝毫之力也,则何乐而不为! 接下来,为了炫耀自己的独特才华,也来几个,让你们见识见识,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我小孙女所在的美国学校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她念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我也想跟儿子去见识见识。儿子跟学校电话联系后,老师答复  相似文献   

19.
乌龟想:让他见识见识也好,就答应了。兔子高兴得眉开眼笑,一蹦十尺高! 3.魔境奇遇与事情真相上集说到兔子终于找到了乌龟,在乌龟把他带回家的途中,兔子觉得乌龟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参观博物馆时,想见识见识“军令状”是啥模样,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年轻时读旧小说,倒是经常读到这类情节,一遇上紧张关头,便有人立“军令状”,气氛顿时严肃起来。我当时凭感觉,能断定这东西和军事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