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致力于古代名言佳句辞书的研究多年,发现此类之书差错中,有一明显特征:凡众人所编之书,书中必有前后不一、自相矛盾之处。即如近两年出版的8本:郭东斌等18人编《格言大辞典》(以下简称《格言》)、秦牧等15人编《实用名言大辞典》(简称《实用》)、尚和等25人编《中国历代祝词贺语大观》(简称《祝词》)、任道斌等22人编《世界生活妙语大全》(简称《妙语》)、吴健生等19人编《中外格言精华》(简称《精华》)、季镇淮等32人编《中国散文名句辞典》(简称《散文》)、吴丈蜀等13人编《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简称《佳句》)、刘云峣等18人编《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简称《中医》)。这8种书中存在其他问题姑且不论,仅例举这些书中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矛盾处,以述众人编书之通病。  相似文献   

2.
广饶县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合一管理体制,下设办公室、总编室、财务室、新闻部、专题部、影视部、广告部、播出部、技术开发部和五个有线电视中心站等14 个部室,有正式在岗人员5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1 人,高级职称人员1人,中级职称人员19人。到2004 年底,固定资产已达1380万元。主要开办了《广饶新闻》、《乐安采风》、《法制经纬》,《经济纵横》、《七彩生活》等新闻和专题栏目。节目贴近百姓生活,集艺术  相似文献   

3.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与鲁迅合作的12篇杂文写于1933年。 1931年,瞿秋白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后,离开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但他并没有停止战斗,而是同鲁迅等人一起在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从此时起,到1933年底,瞿秋白翻译和著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和论文。1933年,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执笔写成了《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关于女人》、《真假堂吉呵德》、《中国文与中国人》等12篇杂文,这些杂文经鲁迅修改,并请人誊抄后,以鲁迅自己使用的笔名寄给《申报》副刊《自由谈》等报刊发表。  相似文献   

5.
林子 《档案管理》2005,(2):80-81
~~曹禺(1910-1998),戏剧家。湖北潜江人,原名万家宝,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戏剧创作和教学工作。著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应该记住的现代历史名人@林子~~  相似文献   

6.
李建文 《新闻前哨》2013,(10):52-53
媒介,是人的延伸:而人,最关心的还是同类。今年4月1日.原《南鄂晚报》更名为《香城都市报》后,开设了《香城骄子》、《泉都追梦人》、《香城好人》、《我爱我家》、《都市魅影》等栏目,聚焦咸宁的名人、能人、好人、凡人、美人,通过人物故事,提高了报纸可读性、关注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系统的眼光回顾张以庆的电视纪录片,不难发现,从《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到《幼儿园》,张以庆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人的问题——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生存现状,人的心理世界,人的成长轨迹等等——通过个体的、独特的人,透视人的共性、人性的根本与社会的本质。而与讲述残疾人舟舟的故事和记录驯养员与熊猫的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幼儿园》选择人们最为熟悉的学龄前儿童为记录对象,通过对幼儿生活状态的跟踪拍摄,渗入张以庆对个体生命历程、生命本质意义以及人的社会化模式的深层思考。《幼儿园》中体现出的强烈的自我与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忧患…  相似文献   

8.
回想近几年国内新闻报道,《关于广梅现象》、《鲁布草冲击》、《绿色的悲哀》(等一组)《命运备忘录》、《学会生存》、《首钢启示录》、《菜价追踪》等,很多人记忆犹新。这些公认的深度报道当时影响面大,过后影响时间长,很难和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易碎品”的  相似文献   

9.
正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相似文献   

10.
截止到1980年12月统计,外国驻京记者为88人,来自29个国家的70家新闻机构。其中美国驻京记者13人(联合通讯社、合众国际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芝加哥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洛杉矶时报》、《迈阿密先驱报》、《新闻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各1人);英国驻京记者5人(路透社2人,英国广播公司、《泰晤士报》各一人,《每日电讯报》和《星期日电讯报》合1人);日本驻京记者20人(共同通讯社3人,时事通讯社、《朝日新闻》、《每  相似文献   

11.
郑文悼(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汉军正黄旗,自言原籍山东高密。近代著名词人,有《大鹤山人词话》、《大鹤山人诗集》等传世。郑文焯,还是近代的文学评点大家,批点过《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等。郑文焯也亲手批校过《陶渊明诗集》。《陶渊明诗集》伴随着郑文悼的一生,他曾评点过两种版本的陶渊明诗集。其中评点陶澍《靖节先生集》的文字,曾由日本汉学  相似文献   

12.
王大路(1949-2004),曾任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线装书局总编辑、《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著作有《编书人札记》、《书人书境》、《社会转型与人格再造》(与人合著)等。  相似文献   

13.
6月4日至15日,鞍山市档案局与市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档案业务岗位和继续教育培训班,来自各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专、兼职档案人员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其中上岗培训班学员112人,继续教育培训班学员90人。培训内容为《机关文书与归档文件整理》、《档案与档案的作用》、《会计档案》、《档案保护技术》、《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编辑》、《档案法规》等课程。通过  相似文献   

14.
最近沈阳晚报編輯部全体工作人員掀起了一个学习运动。他們准备有計划地学习《馬克思恩格斯文选》、《列宁选集》、《列宁主义問題》、《社会主义經济問題》和《毛澤东选集》等著作。目前正在学习毛主席的《对晋綏日报編輯人員的談話》、《实践  相似文献   

15.
花山文艺出版社为繁荣文艺出版事业,近几年来一直瞄准图书选题的主攻方向,以出版传记文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出版了描写章乃器、程思远、胡愈之、马寅初等人的《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出版了描写赵无极、牛满江、陈香梅、陈嘉庚等人的《著名海外华人传记丛书》,出版了描写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的《先秦诸子传记文学丛书》,出版了描写刘胡兰、雷锋、王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读故事、学英雄丛书》,出版了描写贝多芬、歌德、凡·高等人的《世界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6.
巨建兵,重庆日报摄影记者。2001年跨入新闻摄影的行列以来,有《库区蓄水后漂浮物上能站人》、《开县并喷现场最后撤离的人》、《山城市民体验法国浪漫丈化》、《看拎包贼如何行窃》、《村民找水救命、小孩先享甘泉》等近20幅作品在全国和市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在遗存各种古典文献中,题有"汪淇"辑评校刻的作品主要有《士商要览》、《西游证道书》、《吕祖全传》、《证道碎事》、《济阴纲目》、《保生碎事》、《万病回春》、《王百谷先生谋野集》、《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和《尺牍新语广编》等。此外,据有关资料记载,汪淇也曾校刻出版金声、陈子龙、夏允彝和陈洪绶等人的作品。由此  相似文献   

18.
岳万梁 《新闻三昧》2006,(12):48-48
前不久,重煤集团渝阳煤矿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为争抢《新闻三昧》杂志产生了“争吵”。原来,那是新一期《新闻三昧》到了后,宣传干事为骨干通讯员分发,因书少人多而发生了“争抢”。今年初,重煤集团渝阳煤矿党委宣传部,为骨干通讯员每人订了一份《新闻三昧》,作为礼物送给骨干通讯员,他们通过学用《新闻三昧》,新闻写作技巧大大提升,有15人在对内宣传的《松藻煤电》、《松藻管理》、《松藻政工》、《松藻信息》、松藻电视台等宣传媒体上实现了上稿,有6人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等报刊上实现了外发上稿,通讯员们…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4):156
据悉,自2013年以来,包括票房奇兵《人再囧途之泰囧》以及《十二生肖》、《一九四二》、《快乐大本营之快乐到家》、《大上海》等在岁末年初上映的高票房电影已经全部登陆百视通IPTV。而接下来,《霍比特人》、《云图》等一批刚在国内院线登陆的大片还将陆续在IPTV上线。另外,百视通还购得了5月登陆国内院线的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钢铁侠3》的独家新媒体权利。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在西风侵袭下,上海在诸如城乡格局、社会风气、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的名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生动精彩的描写. 吴趼(jiǎn,音茧)人(1866-1910),字小允,名沃尧,号茧人.广东南海人,因世居南海佛山镇,故自署"我佛山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但传至他这一代,渐趋贫困.故吴趼人18岁来到上海谋生,先在江南制造军械局翻译馆当书写生,后投身文坛,曾协助编辑《学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继而主编《月月小说》《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声名传于沪上.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