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文化演进的方向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文化的创新.要实现文化的创新就要培养政府和民众健康的文化心理,培育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文化,利用现代技术,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把文化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各种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是西方国家进行宗教渗透的重要对象.加强教育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增强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增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增强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安全建设活力,是抵制宗教渗透,加强高校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安全法不仅要提高学校、教师等教育教学机构人员的教育安全意识,也要提高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安全相关的各机构组织及其人员的教育安全意识;不但要提高教育领域的安全意识,也要提高与教育相关领域的安全意识;不但要培养教师的安全意识,更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培养全民的安全意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防洪安全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安全法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从小培养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有安全责任感的公民。一、国家教育安全法的立法…  相似文献   

4.
谈环京津环渤海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勃海环京津区域内部各地区历史联系紧密,经济、文化关联性高,文化资源融合与文化产业融合既有区位和历史的可靠性,也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文化资源的融合必然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而文化产业的融合又必然直接推进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从现阶段看,推进文化资源和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加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让文化资源自由流动,才能释放出其应有的活力;第二要依法保护文化资源,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第三要创新投融资体制,畅通文化产业资金流;第四要拓展文化产业,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日益紧迫.通过强化民族文化安全意识,加快政府保护方式的改革;采取"走出去"与"拿来主义"相结合的文化策略;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加强民族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加强调控、统筹谋划,着力培养和构筑文化产业链;合理开发、加强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尊重原创,增加创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文化产业品牌;加速改革,整合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企业集群;依托高校、内联外引,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门性人才;改善设备、提高水平,积极运用高科技发展文化产业是大力发展重庆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内容。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基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对比,文化实力形成强弱之分。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多方面挑战。文化强势国家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各个层面对文化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重重威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出现了诸多隐患,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造成国家间的"文化安全困境",国家意识形态的竞争是传统文化安全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国家间文化经济的竞争逐渐上升成为非传统文化安全的主要竞争形式,其中文化产业之间的竞争成为当代国际文化竞争的新形态。在无政府状态下,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商品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发展阶段,因此只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的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谋求突破,才能实现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传统价值观、文化产业及其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的方向性、民族性、吸收性、创新性、经济性原则,以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向度,努力整合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大力发展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及其文化转型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在哲学视域中,文化有三重维度:从广义分析,文化即"人化";从狭义分析,文化即社会意识形式;从生产力分析,即"文化生产力"。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引领下,汲取现代工业文化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综合文化系统。当代新疆民族文化要向现代文化转型,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是新疆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最后,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文化样态,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和优秀部分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作为国家利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文化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各国文化相互激荡、互相交融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只有加强交流与对话,吸收西方文化当中的精华,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才能共建全球文化体系。中国要摒弃华夏文化中心论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继续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不但要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还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拓展国家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工作,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全球化趋势下中华民族体育传承和保护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传统体育面临的危机,并提出了合理的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传统体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传统节日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民族文化精神内蕴的体现。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有利于防止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增强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正在流失,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高度予以重视,探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全球化有新旧之别,在新全球化时代,文化有自己的特征。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文化安全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针对异质文化对本国文化的渗透、入侵和控制,通过反渗透、反入侵、反控制来保护本国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延续性。西方强势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考验,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强化文化安全意识。这就需要从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多元并存与双向建构的辩证关系向度来处理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整合的矛盾问题。在此辩证思维方式指导下,我们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革除影响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弊端;确立和平崛起的最优文化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并融共生、密切联系的。在当今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软实力竞技时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更趋密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新时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力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领域问题凸显,文化软实力明显处于弱势,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境遇。如何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看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战略与中国安全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安全领域,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心所在。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凸显及其巨大破坏力,直接冲击了以国家作为主要甚至惟一安全主体的传统安全理论,使长期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的国家安全观扩展成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人类安全等在内的综合安全观。中国倡导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开创了建立在相互信任、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合作协商来实现相互安全的新安全模式。而以新安全观为指导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传承、融合与超越——现代包装设计的传统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现代为导向的设计学科。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应更加注重民族文化内涵。顺应时代消费观念,将回归、寻根的民族意识融入其中,逐渐尝试继承发扬本民族悠久文化传统,将中国式传统艺术语言与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组合,创造出民族特有韵味的包装艺术,直接表达本民族的心理,使之用于今天和未来的社会,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