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学实验教学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必须通过实验演示,才能使学生接受.气体液化实验的难点是:先使液体汽化,许多教师在做汽化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即使向外拉到顶端还是有液态乙醚存在,实验易失败.我认为,做好此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巧用投影仪     
投影仪除能增大投影片的可见度外,也能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巧用.巧用之一:人教版物理第一册第45页有个“压缩体积使气体液体”的演示实验,实验过程: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让注射器吸进少许液态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小孔堵住后,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全部变为乙醚蒸气,然后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体积,观察到器壁上有液滴出现.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关于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物质是乙醚 .笔者以为 ,乙醚无色 ,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 ,而且容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据此 ,笔者采用了将少量碘溶于乙醚液体中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 ,液化、汽化现象明显 ,效果较好 .一是碘溶于乙醚液体后 ,其气味大大减轻 ,降低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二是乙醚的碘代物为桔红色 ,作为演示实验 ,学生极易观察 ;三是碘与乙醚混合后 ,所得的乙醚碘代物仍可随压强的变化而汽化、液化 ,且汽化时不会留下未汽化的液体 ,能很好地达到该节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4.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用50mL,的大针管(针管外径34mm),在活塞上涂一薄层凡上林,然后在计管小孔处卡上针头(是一个注射器),用针头吸入少量乙醚(剂量小于1mL),然后在针头处插上胶塞(图1),这样密封非常好,不漏气。将此装置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通过屏幕清楚地看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45页从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试管内有液态乙醚出现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而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第二册第17页则又从压缩空气,使玻璃筒里棉花燃烧起来的实验得出结论:压缩空气,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二者是否矛盾?那么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到底是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有的气体被压缩时会液化,而有的气体却保持气态不变呢?原来,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有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匕,无论怎样增大压强即压缩体积,气态物质也不会液化.在这个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数理化》2006,(12):61-61
;1.e2.e 3.e4.e 5.D6一16 0 7.(r)汽化吸热水蒸}气液化(2)汽化(3)液化(4)汽化熔化升华吸热8·乙醚蒸{气液态乙醚液化瓶装液化气就是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煤迄丛竺遗玫堡灵醒烈玺一品一—一—一痴同——一2006年11月号“物理潜能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7.
1.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 电冰箱接通电源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气体(因氟利昂气体漏入空气后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现厂家用其他制冷液代替氟利昂,称环保冰箱或无氟冰箱)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变为液体,而液化要放热.因此冷凝器的温度一般较高.且为黑色,便于散热.冷凝器中的液态氟利昂.通过毛细管连续地从高压侧的冷凝器流入到压强较低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8.
用﹃丁烷﹄做气体液化实验湖北省宜昌县龙泉中学︵︶吕家汉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知道液化现象这里介绍的液化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二是加大压强或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常用的实验药品是乙醚...  相似文献   

9.
液体沸点与气压之间关系的实验主要器材:50ml的注射器一只,带有7号或9号针头,青毒素小药瓶一只,瓶口处的金属密封盖不要拆掉,酒精灯一只.1.用注射器向青霉素瓶内打入水,水的体积约是青霉素瓶容积的1/3.将针头拔出,排尽注射器内的水,拉注射器活塞置20ml刻度处,再次将针头插入瓶盖中,针头插入瓶中不要太深,且要远离瓶中水面.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6节上有一个实验,该实验说明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这一现象,该书上采用乙醚作为演示液化的物质,由于乙醚属麻醉药品,又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购买、贮藏、使用极为不便,使用时又易使人晕眩,因此许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这个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找到了一个用酒精代替乙醚完成这个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实验目的验证气体压强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2实验用品注射器1支,输液用针头(带一段输液管)1个,输液瓶1只,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3实验步骤a.取医用带塞输液瓶一只,把针头插入橡皮塞里,将针头胶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口部相连,塞紧橡皮塞使装置气密性完好。-14-b.向瓶内加入稀盐酸约占瓶体积的4/5,再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塞好瓶塞。一段时间后,反应完毕,注射器的活塞被气体向外推出一段。c.做演示实验时,将活塞慢慢往里推,随着瓶内气体压强的增大,气泡大量减少,甚至观察不到气泡,再将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6节上有一个实验,该实验研究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实验现象,该书上采用乙醚作为演示液化的物质,由于乙醚属麻醉药品,又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所以购买、贮藏、使用极为不便,使用时又易使人晕眩.因此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这个实验.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找到了一个用酒精代替乙醚完成这个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做测液体压强的实验时,需要向细U型管内注入零刻度线高度的液体。常规的方法是用滴管或漏斗,这样做,常使管内出现气泡,不易排出,液体不易达到零刻度线的高度,并且水易洒到桌面上污染实验环境。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解决了上述问题。方法是(图1):取一根废旧的一次性输液管,把它下端连接针头的细管拔下,安装在注射器的针头座上,再把针头及手柄剪掉,这样,注入工具就准备好了。实验时,使注射器吸入液体后,将针头前端的细管沿U型管的管口插入到零刻度线的位置,轻推注射器,向管内注液体。若注多了,可以向外吸出;若注入不当时,U型管内就会出…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热现来L章中“压缩气体使气体液化”的演示实验,是用一般的注射器,推动活塞使气体体积络小,压强增大,液化温度升高,在常温下气体凝结成小液珠附在器壁上,对着光源近距离才能观察到器壁上的小液珠,实验结果不明显,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很难让所有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都观察到此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中为了产生较多的液珠,只有增大庆强,但又怕压强太大压破管壁造成学生伤亡。如何改进实验,我发现在毛玻璃表面有。:时折射光强,表面无水时,漫反射使透射光减弱的光学原理可以应用在液化实验中。如…  相似文献   

15.
教材中关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的演示实验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对堵在注射器小孔上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  相似文献   

16.
《验证玻—马定律实验》,误差较大,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已引起各地同行的注意。我们认为,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主要在原实验装置本身:①注射器对气体的密封性不好,实验中难免漏气,被测量的封闭气体难于做到是定量的气体;②注射器的活塞与器壁紧密接触,有相对摩擦力,因而活塞下面受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液体变成气体时体积增大的演示液体变成气体时,体积会增大一千倍左右,可见气体的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大得多。用乙醚升温时的蒸发现象演示的效果生动,简便易行。取一个容积1~2升的透明塑料袋,注入少量(10~15克)染红的乙醚,将袋压扁,尽量排出空气,用细绳扎住袋口,使之密封,如图1。让学生观察袋底有乙醚液体。把塑料袋平放在一个浅盘里,用热水瓶将  相似文献   

18.
初二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引入了这样的演示实验 :采用改变封闭在注射器里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手指的感觉判断压强的大小。由于做这个实验 ,压强的变化不是很大 ,人的感觉也不是十分灵敏 ,很难比较出压强的大小。为此作了如下的改进 :1 改进部分将“手指的感觉如何 ?”改为“松开右手 ,观察活塞如何运动 ?”2 实验观察以压缩气体的情况为例 ,教师实验 ,学生观察。3 现象活塞向外运动。4 分析向筒内压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缩小 ,松手前 ,活塞不动时的受力情况 :F内 + f =F外 +F压 松手后 ,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P.45在“压缩体积气体液化”的标题下写道:“现在许多地方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将气体液化最大好处是使它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p.55关于压缩体积气体液化中指出,“不必引出临界温度概念.”本文想就这几个知识点谈谈有关问题.液化石油气是液化了的石油气的简称,液态石油气由丙烷(C_3H_8)、丁烷(C_4H_(10)、丙烯(C_3H_6)和丁烯(C_4H_8)为主要组成部分,又将含有三个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的气体统称为石油气.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初二物理新教材把“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由选学内容改为必学。由于此规律特别抽象,必须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总结概括出来。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本所采用的方法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使空气对堵在注射器小孔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操作中发现此实验装置可见度小,直观性不强。若作为演示实验,不能使每一位同学对压强随体积变化有感性认识。为此,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1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