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世荣 《收藏》2010,(2):36-41
长沙窑位于洞庭湖区湘江之滨的石渚一带。窑址主区的陶瓷碎片堆积处叫瓦渣坪,所以又叫“瓦渣坪窑”。因地处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附近,故称其为“铜官窑”或“长沙窑”,今陶瓷学界约定俗成称为“长沙窑”。  相似文献   

2.
张海军 《收藏界》2014,(5):50-57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陶瓷窑口,其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附近。长沙窑以烧造日用陶瓷为主,其产品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而且通过“海上陶瓷之路”远销海外。虽然长沙窑不见于文献明确记载,但大量事实证明了其在我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长沙窑的产品以釉下彩和诗文题记装饰为世人所叹,  相似文献   

3.
走进会理窑     
李卫民 《收藏界》2013,(2):42-45
在四川博物馆陈列的四川陶瓷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在遥远的川南,有一个孤零零的会理窑。会理陶瓷虽一直位列四川四大名窑(其余三个是邛崃窑、彭州窑、广元窑)之一,但关于会理窑的实物及资料一直非常少,川内许多藏家也对其不甚了了。作为会理籍的收藏爱好者,我经过实地考察、实物收集、资料整理,  相似文献   

4.
刘莉 《收藏》2008,(2):72-74
九谷窑系陶瓷亦称“九谷烧”(“烧”在日文中就是陶瓷的意思)。最初产地在日本当时的北陆道加贺国江沼郡藩领内的大圣寺川上游附近的九谷村(现属石川县),因此而得名。九谷瓷创烧于17世纪中期,但令人遗憾的是,到17世纪末,由于天灾等原因这个窑便废绝了,学术界将这前后几百年的九谷瓷称为“古九谷”。直到19世纪初,九谷瓷又再度崛起,学术界将再度崛起的九谷诸窑称为“再兴九谷”,而在1878年之后所烧的九谷瓷被称为“新九谷”。  相似文献   

5.
崔颖 《收藏》2008,(10):40-43
说到淄博窑陶瓷,一直被归类为磁州窑系的一部分,恰当地说应是北方窑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套完整的发展脉络,自成一体,研究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6.
徐华烽 《收藏》2009,(1):40-44
随着“窑系”概念在古陶瓷学界的运用,磁州窑以其发现早且窑址考古成果多,遂有“磁州窑系”之称。磁州窑系泛指以磁州窑为中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和化妆土剔刻花装饰瓷器的民间窑场。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窑系”和“磁州窑系”概念提出了辩驳,也激发了民间瓷友对“磁州窑系”的争论。在目前还没有比这更科学的学术表述方式的情况下,“磁州窑系”仍不失为宋元北方民窑最为适用的概念。以下介绍“磁州窑系”其他重要窑场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李知宴 《收藏》2011,(5):60-64
长沙窑是唐代中晚期陶瓷艺术领域升起的一颗璀璨的新星。其产量大,品种多,博取众窑之长,在制作工艺上独创性很强,有许多发明创造,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篇章。关于长沙窑的学术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耕生 《收藏》2008,(7):169-169
四川是南北方陶瓷业技艺的交汇之地,古陶瓷历史悠久而丰富,曾有大量古窑场湮没在历史迷雾中,在陶瓷史料中普遍收录的有大邑窑、广元磁窑铺窑、华阳县琉璃厂窑(华阳窑)、彭州磁峰窑、成都青羊宫窑、邛崃窑、荣昌窑等,有大量的历代陶瓷器为民间所收藏。在CCTV首届赛宝大会上曾有邛窑水丞夺得铜奖,青羊宫窑辟雍砚也曾被评为成都十大宝物之一。在成都市博物馆也收藏有青羊宫窑址、  相似文献   

9.
伍秋鹏 《收藏界》2013,(9):61-64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烧制贡瓷的瓷窑有浙江越窑、龙泉窑、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邓窑(内乡大窑店窑)、陕西耀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建窑等。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瓷业发达,窑场众多,从现已发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2008,(3):84-87
由于盛产煤炭、坩土,古代山西产生了众多窑口,为陶瓷研究界瞩目。山西窑场分布的密集程度在全国属首位,从燕北到晋南,分布着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偷次窑、介休窑、霍州窑、平阳窑等诸多窑口,冯先铭先生编著《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即收录古文献记载的山西瓷窑52处。山西历代陶瓷产品存世丰富,如辽金剔刻瓷、金代红绿彩、黑釉铁彩、油滴釉瓷、钧釉瓷、砖雕、珐华、琉璃等,  相似文献   

11.
李辉柄 《收藏》2010,(5):22-28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烧瓷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景德镇出现了“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发展时期。“空白期”指明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年,以下简称三朝)的瓷器。由于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朝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因而提出“空白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吕成龙 《收藏界》2010,(11):47-52
几百年来,我国史书中一直有关于五代时"柴窑"的记载,但由于无法确定窑址和实物,致使"柴窑"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特别是对于其窑址所在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目前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郑州窑、河南禹州窑、河南新密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几种说法。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也不时冒出某某人或在某某地发现了"柴窑"瓷器的记载,但最终都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13.
宽和 《收藏界》2012,(3):128-128
2011年12月21日,由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主办,深圳社科院义物研究所、晋中道莅艺术馆等多家文博学术机构协办的“中华名瓷千年介休窑——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山西介休窑陶瓷特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保利大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张天琚 《收藏》2008,(11):48-49
什么足“三彩”?古陶瓷研究界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论是“三彩”也好,“五彩”也罢,仅形容陶瓷的色彩丰富而已。冯先铭先生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则称:“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的则称为三彩。”  相似文献   

15.
紫玉 《收藏界》2011,(11):73-77
中古时期的8世纪至10世纪,闻名世界的中国陶瓷经由海上陶瓷之路大量运往中东.自如雪的邪窑和定窑白瓷、绚丽华美的唐三彩、精致优雅的越窑青瓷,以及开釉下彩瓷之风气的长沙窑彩绘和贴饰瓷器源源水断进入当地,小仅满足了贵族对中国陶瓷的需要,同时也为伊斯兰陶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范本,自底蓝彩陶器就是住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金溪窑探密     
吴定安 《收藏界》2011,(2):52-55
江西金溪蕴含着丰富优质的瓷土资源,有悠久的制陶历史,两宋时期的金溪窑属以景德镇湖田窑为龙头的青白瓷窑系,冯先铭先生编著的《中国陶瓷》教科书已有涉及。四川大学陈德富教授编著的《古陶瓷收藏与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对金溪窑也作了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安  晓明  天竹 《收藏》2014,(21):158-159
初秋时节,陶瓷收藏家们十分关注的以耀州窑为主题的首届古陶瓷艺术沙龙,在西安柴扉阁举办。虽然与会者不多,却聚集了耀州窑最著名的考古学家、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负责人、收藏家、企业家,以及陕西两家最重要的文化与收藏媒体。柴扉阁博物馆馆长黄晓明简略介绍了耀州窑的历史成就。耀州窑创烧于唐代,终烧于明代,历时800余年,影响到河南临汝窑、宝丰窑,南方广州西村窑及广西的永福窑等诸多窑口,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中国陶瓷史》一书将耀州窑定为六大窑系之一。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乔连学  相似文献   

18.
孙晓锋  段方  黄风昇 《收藏》2012,(5):64-70
瓯窑地处浙江南部,窑址主要分布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永嘉、乐清一带。这里东临东海,南邻福建,西北面为括苍山区,瓯江、飞云江由西向东直入东;每。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说:“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袵,收瓯越之民’也。”有人考证说,瓯字从“瓦”,说明瓯越人在远古就会烧制陶瓷。  相似文献   

19.
黄卫文 《收藏》2013,(11):52-59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存诮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  相似文献   

20.
李铁锤 《收藏界》2013,(6):34-38
说起四川古陶瓷,必然首先想到邛窑,因为它是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古陶瓷窑。而且以邛崃十方堂窑为首,加上都江堰玉堂窑、成都琉璃厂窑、乐山荻坪山窑、雅安芦山窑、遂宁龙凤镇窑等等,组成了庞大的邛窑系。从隋代开始,邛窑以其创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