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但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由于这两个定律的叙述工具是不一样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工具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叙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着实不是我们的个体研究工具所具有的性质,由于这个“任何物体”,包罗了天地间的万物,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被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 .这节课内容是为牛顿第二定律做知识准备 ,实际上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向牛顿第二定律过渡的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首先要结合实例说明 ,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运动速度 (大小或方向 )的改变 .即物体有了加速度 ,从而把牛顿第一定律关于“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认识上升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1、下面的四组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kgPamB.NsmC.mkgsD.Nskg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一切物体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D.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鸡蛋撞石头,鸡蛋碎而石头安然无恙”,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鸡蛋作用在石头上的力小于石头作用在鸡蛋的力B.鸡蛋作用在石头上的力和石头作用在鸡蛋的力一样大C.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产生…  相似文献   

4.
1.牛顿第一定律叙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臆造出来的? 由于完全不受其它物体作用的孤立物体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义用实验直接验证.但许多简单的事实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定律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备忘清单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意义: 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③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它是在一些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作出的结论.通常人们看到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上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结果.正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处环境的理想化和本节内容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很是随意.殊不知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三定律的基石,更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作了准备,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所蕴含逻辑推理和小实验的创设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1.惯性定义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有些学生常将“惯性”定义和“牛顿第一定律”混为一谈,他们认为物体只有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教师应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是不以外界条件而改变的;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运动定律,研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  相似文献   

8.
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它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纠正了人们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 ,使人们的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为了帮助同学们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掌握物体固有的基本属性——惯性 ,请同学们顺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六点思考”,仔细品味逐层递进的六个问题 ,整理各自的思路 ,从中进一步感悟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思考一〕上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方向。用一句…  相似文献   

9.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力是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定律内涵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与力之间的关系,是牛顿提出的三条基本运动定律的总称。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二定律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三...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  相似文献   

12.
牛顿运动的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研究理论的基础.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相似文献   

13.
1教材分析 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一、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受力物体,只能解决一个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而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颠覆了以往对牛顿第一定律实质的认识,从理论的完备性和逻辑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重点是重新表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应当表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不平衡合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6.
力和运动     
(一)热点解读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中,"没有受外力作用"是条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结果。物体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大是小,取决于原来速度的大小。定律中的"一切物体"和"总",表示这个定律具有普遍意义,只要条件成立,结果是必然的,毫无例  相似文献   

17.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定律并不容易,因为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凭借想象运用推理总结概括得出的.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一种被现象掩盖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  相似文献   

18.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内容是我们熟悉的。依据当时,由第二定律。到a=0,此时物体不是静止,就是匀速直线运动,和第一定律描述的内容一样。由此,有的人和教科书认为第二定律包括了第一定律,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甚至认为第一定律它是可有可无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以低速则、于光速)的物体(即质点)运动来说明这两个定律是各自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第二定律是包括不了第一定律的问题。一、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天文观察中间接推导出来的结论,是物体运动所遵循…  相似文献   

19.
本章主要讲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教材的基本内容跟试用课本相比,除了没有讲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移到下一章讲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简单提一下)以外,其他没有什么大变化。不过,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中,没有连接体问题,题目的难度上也降低了要求。牛顿第一定律概述了惯性的概念,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次编写教材时,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改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20.
牛顿第一定律在高中教学中是牛顿三大定律中最难理解的一个。从历史回顾和教学实验中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学生从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理解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从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最后介绍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和解题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