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柯夫。1868年3月28日,他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市),父亲是一个细木工匠。不到6岁时,父亲因害霍乱去世,母亲送他寄居在外祖父的家里。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之歌》是人口皆碑的代表作品。列宁称颂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然而,高尔基却走过了十分艰辛的不平凡的道路。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只好寄居在外祖父家。由于家境不好,外祖母虽很疼爱他,但也只能供他读到小学3年级就辍学了。高尔基11岁时,外祖父把他送到一家  相似文献   

3.
赞扬的魅力     
赞扬的魅力○郭淑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的儿子跟着母亲前来探望。儿子闲暇之际,就学着花匠在窗前种了许多花。儿子走后不久,花开了,放眼满目的鲜花,聆听轻语的海潮,高尔基十分高兴,于是给...  相似文献   

4.
对高尔基的印象,一直滞留于那只在暴风雨来临之夜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勇敢《海燕》,而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更强化了这一印象。事实上这也是高尔基及其作品在中国传播的主流方向,高尔基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为中国人民所景仰。中国读者知道高尔基的《母亲》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1929年夏衍根据日文首先翻译《母亲》,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出生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时代。4岁时,做木工的父亲 去世,他便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仅读了两年书。10岁时,母亲也离 开了人间。童年的高尔基当过学徒、饭馆跑堂,受尽了欺压。他不堪 忍受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便来到一泻千里的伏尔加河畔,望着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读书界,高尔基的影响是巨大的,高尔基的名字是尽人皆知的。他是本世纪最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作家。他的著作在中国有多种译本、缩写本和改写本,他的剧本在中国一再被上演。瞿秋白很早就翻译了他的著名诗篇《海燕之歌》,那暴风雨中的革命海燕的形象受到了中国人民最普遍最热烈的欢迎。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之作的《母亲》,早在一九三○年就由沈端先(夏衍)以《母》为书名翻译出来,一版再版,以后又有新的译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两个方面:一是列宁对高尔基革命活动和思想动向的关注,表现了他对高尔基的真诚友谊和热情帮助,以及高尔基追随列宁参加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二是列宁从正在蓬勃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视角,对高尔基的<海燕>与<母亲>等文学创作的革命功用和社会效益做了精辟分析和高度评价,体现了列宁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属于真实的领域。”高尔基1904年在一封信中如是说。1906年初,革命已经有转向低潮的趋势。这时高尔基受党的委托去国外募集资金。1906年夏,他在美国开始写《母亲》。高尔基自己说:“由于手头有材料,纯粹是凭记忆写的。”小说第一部于9月在美国完成,第二部于1906年底在意大利完稿。这部在国外写成的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作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高尔基对真实的执著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王观胜 《课外阅读》2006,(12):24-25
亚·马·高尔基在未成为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之前,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流浪汉。他穿着俄式钻洞烂布衬衣,左肩上挂着烂外衣,一头乱蓬蓬的长发,几乎跑遍了全俄。从伏尔加河到俄属中亚,都留下了这个高大的流浪汉的足迹。他在码头上当搬运工,在城市里送货,在面包房里当伙计。真所谓: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生于伏尔加河岸边的诺夫哥罗德市。曾祖父是沙皇时代军官,凶狠暴戾,动辄鞭打高尔基父亲。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高尔基寄居外祖父家。由于外祖父一直反对女儿婚事,对高尔基无半点怜爱之心。而几个舅舅和舅母,是一群“吃饭一直…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记得从前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  相似文献   

11.
《母亲》是高尔基的著名长篇小说。列宁给《母亲》极高的评价,称它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许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20世纪初,在作家的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附近的工人区索尔莫沃,工人运动高涨。1902年“五一”节,在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下,工人举行了政治性的示威游行。当时高尔基和地下党组织有密切联系,并熟悉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彼得·扎洛莫夫和他的母亲安娜·扎洛莫娃。《母亲脉是以索尔莫沃的工人运动为背景,以扎洛莫夫母子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写成的。扎洛莫…  相似文献   

12.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高尔基,人们立即就会想到: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小说&lt;母亲&gt;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这种判定不仅早已成为各种文学史教材和著作中的似乎无可非议的结论,而且也给出了人们认识高尔基的成就与贡献、局限与不足的基本思维框架,成了一个不可变更的“符码“.然而,随着最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国内各种文学档案的逐渐披露,随着高尔基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一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传统结论已受到怀疑乃至否定.拂去岁月的风尘,越过当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所设置的屏障,高尔基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一“主义“的真正态度,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语言艺术家。他认为语言是作家的武器,文学家“必须有清晰的,确切的语言,精密地表现书物的语言”,并把它当成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反对滥用方言、技术术语。高尔基就是遵循着这些原则而创怍的。他著述的第一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巨著《母亲》,就是正确运用语言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1868—1936)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出身于“底层”——一个细木匠的家庭,亲身经历过沙皇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高尔基在创作中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过程,表现了俄国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的英勇斗争,歌颂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伟大导师列宁称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说:高尔基“用他的伟大的艺术作品把自己同俄国和全世界的工人运动结合得太牢固了。”同时,列宁对高尔基的某些错误思想,也进行过严肃的批评,热情的帮助和耐心的教育,及时地为他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母亲是一个圣洁而又温馨的词。在文学作品中,礼赞母亲的篇章词句不胜枚举。世界级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这样为母亲“定位”:“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孩子眼中,母亲传统的形象在倾覆。在许许多多家庭,母子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不得不引起我们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语文课中的比较文学教学应如何开展?有什么要求?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个人意见:(1)围绕同一类型的题目,找几篇中外作品进行比较,看它们如何用不同素材写出不同的内容,塑造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学语文课本以母亲为题的课文有3篇。俄国大文豪高尔基所写的《母亲》,日本进步作家小林多喜二写的《母亲》,朱德同志写的《母亲的回忆》。高尔基的《母亲》是一部长篇小说、世界名著。小说写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写于1906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地描写了新型革命者的事业和精神的书。由于作者掌握了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亲自参加了革命活动,并且运用崭新的艺术方法(后来总结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进行创作,因而使《母亲》成为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材简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