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是一棵美丽的槐树.春天,可爱的嫩芽宝宝们出生了.一阵微风吹过,嫩芽宝宝们摇摆着身躯,天真地问我:"我们会长大吗?"我听了"咯咯"直笑:"当然会,当然会!"宝宝们听了高兴地玩耍起来. 我是一棵美丽的槐树.我有一头美丽的绿头发,一阵微风吹过,我的长发轻轻地"飞"了起来.哦,忘了告诉你们,嫩芽宝宝们就住在我的长发上.长发"飞"了起来,嫩芽宝宝们像在坐飞船似的叫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水晶宝宝     
我从小店里买了许多水晶宝宝,把它们养在我的瓶子里。我还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璎珞水晶"。因为我的名字就叫黄璎珞。彩色的水晶宝宝们可神奇了,它们可是会变"魔术"的哦!水晶宝宝们还没有放进水里的时候,小小的、硬硬的,有时候还会粘在一个地方,像一只赖皮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您见过如下的情景吗?宝宝想要自己穿衣服,妈妈说:"你穿得太慢了,我来帮你。"宝宝正在玩积木,妈妈说:"你搭得太歪了,我来帮你。"去幼儿园,宝宝想要自己走,妈妈说:"你走不稳,我来抱你。"吃饭了,宝宝想自己吃,妈妈说:"你会弄洒的,我来喂你。"上述这些妈妈们,都太"勤快"了,替宝宝做了许多事,让宝宝舒舒服服地生活在"全自动"的生活环境中,但是,妈妈的这种做法却剥夺了宝宝独立自主的机会。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受到挫伤,他会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不妨"懒"一点儿,少替宝宝做些事情。那么,怎样做个"懒"妈妈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成功"懒"妈妈的经验,听听她们的心得吧!  相似文献   

4.
金口欲开     
媛媛 《母婴世界》2008,(4):62-63
"ma"快听,快听!宝宝会发音了,这太令人惊喜了!语言训练就此开始。11个月,宝宝的小嘴闲不住了,开始往外"冒话",尽管只是些单音节词,却是小家伙金口欲开的重要信号。看准信号,抓住时机,赶紧为我们的小天使们制定一个语言发展的"开口"计划吧!  相似文献   

5.
正用心倾听是良好交流的基础。有些妈妈可能认为,宝宝听力正常怎么会不会倾听?实际上,听人说话时心不在焉或不能耐心听完的孩子不在少数。会"倾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从小用心培养。彤彤妈"我家宝宝可能是太活泼了,交代他一件事,还没听一半呢,就跑开了,然后转悠半天,又跑回来问:"妈妈,你让我做什么来着?"宝宝听话只听到一半,这让我有些担心,怎样才能培养宝宝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余冬梅 《家教世界》2014,(Z2):31-31
<正>设计思路:一天早晨,多多很开心地对身边的小伙伴们说:"我奶奶家的母鸡孵出了四只黄黄的鸡宝宝,好可爱!"其他小朋友很羡慕地问他:"那可孵出小鸭了呢?"多多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小伙伴说:"鸡妈妈孵出的宝宝就是小鸡!"小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来:"噢!知道了,那小鸭要鸭妈妈孵出来。""还有哪些动物从蛋壳里孵出来呢?"听着孩子之间的对话,我想起  相似文献   

7.
我哭我心     
春天听雨,夏天听蝉,秋天的风声,冬天的雪落无声,一年四季听天籁之声。妈妈们一年四季除了听大自然的声音,还会比别人多听一种声音,那就是宝宝的哭声;听自然之声是一种享受,把宝宝的哭声当作享受的妈妈却少之又少。虽然听宝宝的哭声担心又烦心,但这却是妈妈们的家常功课。厨师有句话说越是家常越难做,妈妈们的这份家常功课难度也不小,想要做好,要用到两心:用心、耐心。宝宝哭泣总是出于两个原因:表达生理和心理需求,只是1岁前表达生理需求的时候比较多,随着宝宝的长大,1岁以后的宝宝有了更多的心理体验,他们的情感、情绪也更加复杂,这个时候的哭更偏向于心理的倾诉。  相似文献   

8.
数字妈妈好幸福啊!她介绍起自己的数字宝宝们来那可是如数家珍哦。听:我的1-12数字宝宝们出生时,我欣喜若狂,特地挨个儿为他们取上了不同的名字: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twelve.我的13-19数字宝宝们,因为长得很相像,所以他们的名字都以-teen结尾: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后来20,30,40等整十的数字宝宝们又相继出世,这回我别出心裁,在他们的名字最后都加了个小尾巴-ty哦。瞧,他们来了:twenty,thirty,forty,fifty,sixty,seventy,eighty,ninety。当我的21,98等数字…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听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新秀的观摩课,还是听学校教师们的家常课,"上不完"现象都时有发生.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数学课,难道会时时是这种"上不完"的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数学课"上不完"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教师身上.现结合我在听课中所收集到的几个案例,来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宝宝他爸,快来给孩子喂奶呀!”等等,我有没有听错,爸爸喂奶?当然没错,虽说母乳是宝宝最佳的营养餐,但妈妈们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啊。比如,某些生理因素就会影响母乳喂养,或者因为工作原因,妈妈不得已给宝宝断奶,这个时候,奶瓶喂养就要上阵了。妈妈生宝宝已经够辛苦的了,给宝宝进行奶瓶喂养这个光荣任务当然要交给爸爸来完成了。各位超级奶爸,别犹豫了,快快操练起来吧!闯关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听朋友分享过这样一件家庭趣事:宝宝看见妈妈戴着戒指,问道:"妈妈,你居然结婚啦?和谁呀?什么时候结的呀?怎么不告诉我?"妈妈回答说:"当然早就结啦,和你爸爸呀!然后才生的你呀!"宝宝无比吃惊:"天啊,妈妈,生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吗?!"我,从哪里来?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也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我们在9期的专题刊中,邀请众多专家一起分享了关于儿童性教育的话题,告诉  相似文献   

12.
正宝宝不吃母乳,只要妈妈把奶头放在嘴边他就开始闹腾,这是怎么了?母乳那么好,不吃有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别急,听听专家的说法吧。NO1.产生了乳头错觉宝宝:"妈妈奶少,我总喝不到,快饿死我啦。奶嘴好喝,一喝就饱了,一点儿也不费劲。我不要妈妈奶,我要奶嘴!"解说:这就是所谓的"乳头错觉"。奶嘴更容易喝到奶,宝宝当然不愿意费劲吃母乳。应对措施:纠正"乳头错觉"比较困难,关键是坚持让  相似文献   

13.
乐儿妈 《父母必读》2014,(1):112-113
正"我家宝宝不喜欢洗头。""我家宝宝只要洗头就哭。"……给宝宝洗头真的有这么难吗?其实,只要妈妈用心,就会让宝宝爱上洗头这件事。榜样妈妈乐儿妈榜样宝贝乐儿乐儿现在3岁半,只要我喊一句"乐儿,洗头了",他就会立刻放下手里的玩具跑过来。当然,在最初的时候,我和乐儿也经历过一些小的挫折,只要一打开喷头,他就会哇哇大哭,更别提洗头了。后来,我先把喷头的水流放得很小,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看到一根绳子、宝宝会用来做什么呢?这里有一个故事,故事里面的动物们聪明地把绳子用来做各种事情,心灵手巧的妈妈沿着虚线剪下来然后按顺序装订好,睡前给宝宝讲讲,外出时让宝宝随身携带·一宝宝肯定会喜欢的!为了培养宝宝的想像力,我们特设了一个宝宝口水版。烦请妈妈们代劳,习牲宝看〔听)完故事之后的所说所想记录下来,邮寄或卫‘MAIL给我们。我们将从每期的回函中评选出3名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意宝宝将获得由哈贝龙工作室提供的我们的生囱吐:杭州市天目山路160号国际花园东13F((母婴世界》杂志社由赐:310007E骊。们:8月份最佳创意宝宝…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绿     
我喜欢绿,因为绿代表春天。树上的嫩芽会悄悄地爬上枝头,小草会偷偷地钻出地面,春姑娘会轻轻梳理着柔柔的头发,笋宝宝会拼命地钻出泥土,小鸟儿会欢快地站上枝头,好热闹的景象啊!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有这样的抱怨:"我们家孩子顽皮得要命!一点也不听话!""是啊,不管我怎么教导,她就喜欢事事跟你对着干。""现在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宝宝是不是在‘变坏’呀,这可怎么办?"其实,父母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了。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宝宝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所以宝宝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对于宝宝的反抗行为和想法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如果父母们能够想到宝宝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时是否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7.
万方 《母婴世界》2010,(12):75-75
当"旺仔qq糖"、"我的可比克"从话都还说不太清楚的宝宝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不要惊讶,这就是广告的魅力。帮助宝宝正确看广告,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宝宝为何"爱上"了广告?不少家长发现孩子长到1岁左右,就开始对电视广告产生浓厚的兴趣。青青妈妈告诉我们明明宝宝什么都看不太懂,可是看到广告就会显得特别兴奋,又蹦又跳的。还会把一些广告词背下来,高兴了,"咿咿呀呀"地背给大人听。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爱干净的妈妈,干净得让我经常怀疑她是不是有"洁癖"。那天,妈妈正在看书,我光着脚走进她卧室。刚走到跟前,妈妈没看我的脸,却盯着我的脚,放下书问:"宝宝洗脚了吗?""我忘了!"听我忘记了,妈妈立马紧张兮兮起来:"你这样走来走去,会把地板弄脏的。赶紧把拖鞋穿上,先去把脚洗干净!"  相似文献   

19.
捅马蜂窝     
赵兮 《小学生》2009,(10):37-37
大人们常说:"马蜂窝,捅不得。"可是,我就捅了一回。小时候,我向往着甜丝丝的蜂蜜,可每天只能吃一小口。每次吃完,就会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仿佛进入了奇妙的梦境。我想:一定是大人们想把蜂蜜占为己有,所以才不让我们捅蜂窝。如果我不捅,听大人的话,就会得到零花钱;如果我捅了,不听大人的话,就可以大饱口福了。最终,我还是无法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童言无忌,就是孩子说话常常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宝宝虽无恶意,却会弄得大人很尴尬,甚至也会伤害到别人。妈妈带着卉卉参加同学聚会。餐桌上,为了让女儿好好吃饭,妈妈说道:"你看苗苗姐姐吃得多好啊,你要向姐姐学习!"卉卉听后,大声嚷嚷起来:"哼!我才不要吃那么多呢!会和苗苗姐姐一样,吃成一个大胖子!"旁边的苗苗顿时放下筷子,满脸通红,大人们一时都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