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淑丽 《江西教育》2002,(21):26-26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A.视读实践证明视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阅读的速度能大大超过朗读的速度。作为中学生来讲,从开始起就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即在具备基本的朗读能力后,及时进行视读练习。B.意群阅读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按意群去读,尽量避免每个字都停留,跳跃逐字理解的过程,按意思段去理解,从而达到了节约时间的目的。阅读意群含量越大,节省的时间就越多。C.多行阅读多行阅读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尽量使自己的视线扩大,开始训练做到一目一行,待熟练后逐步过渡到一目二行甚至多行,使…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考试中,英语阅读在试题比例中不断加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是目前摆在广大英语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快而有效地阅读、关键不在于一味地增加阅读量。而在于方法正确的指导与引荐。教师不仅是阅读的组织者,还应是阅读的参与者。下面介绍几种在长期教学中所采取的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有效方法。一、克服逐字逐词阅读。要求学生以意群为单位阅读,从按一字一词阅读到四、五个词阅读。具体的做法是在练习前、先将用来做例子的句子或较短的段落按照意群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将句子或段落按…  相似文献   

3.
意群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主要源于对句子意群的把握不得要领。通过对干扰意群定位的6个问题的分析,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是现代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通向世界的桥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毕业时的阅读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了解教师朗读对学生阅读理解产生的影响。实验组在阅读时伴随教师朗读,控制组自己默读,然后进行综合选择和故事结构两种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本研究证明,教师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读,课标要求学生们能够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的故事或短文。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但是在小学阶段,多数教师都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则没有足够地重视,以至于学生很难达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呢?  相似文献   

7.
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英语阅读素养概念内涵及评价方式不断拓展的背景下,对北京市五所学校五、八、十一年级的270位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教师的推荐开展课外阅读,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尚可,但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还有待改善,复述、仿写、续写等阅读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学校和教师创设的阅读环境、文化氛围及课程规划对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建议学校和教师建设系统的英语阅读课程,拓展阅读题材和体裁,以提升学生英语朗读和表达等能力,进而充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英语阅读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蔚东 《甘肃教育》2003,(10):29-30
1.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首先要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记时阅读(timed reading)和默读(silent reading)无疑是公认的良好阅读习惯。默读是真正意叉上的阅读.也是快速阅读的基础,其阅读速度可达到400w.p.m.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往往有助于时文章深层内涵及其内部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如果有了默读习惯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如果我们不重视提高默读能力,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朗读上,不但费力气,易疲劳,还会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意群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在阅读时许多学生都有译读、声读、指读和回视并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的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改掉并对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以为: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改变阅读方法,也就是学生要学会意群阅读,摆脱逐词阅读。一个句子的完整意思是由句子结构和词与词之间在意思上的相互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对英语学习者研究的方法,分析总结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情况、成功阅读者与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不同以及这些策略的使用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阅读策略较频繁,成功与不成功阅读者在阅读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使用英汉翻译法讲授。而阅读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章提倡在泛读教学中教授并应用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理论是近来来出现的许多新的阅读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掌握图式理论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指导英语阅读教学。通过阐述阅读理论的信息处理方式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旨在说明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语阅读教学是各大专院校最主要的课程,人们早已认识到阅读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阅读能够提供最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本介绍图式理论及其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发性价值。阅读的图式决定了他能否理解,理解的内容以及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田秀峰 《海外英语》2012,(16):23-25
This paper aims at proposing some instructional suggestions for incorporating critical reading strategy into Chinese EFL class rooms.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points out the possibilities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crit ical reading to L2 learners. It attempts to raise both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and students’awareness in using critical reading strategy and to provide them with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applying this strategy into the real classroom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阅读组合模式的理论框架、Nation提出的词汇广度测试构念和结构语言学家对于句法知识的界定,考察词汇广度和句法知识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预测,以了解此预测是否受二语水平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受试的词汇广度和句法知识都与其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无论对于高水平受试还是低水平受试,句法知识对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预测能力都大于词汇广度对其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阅读过程本质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不同的信息处理方法对阅读的深度和阅读的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基于这个假设,可用"列举例证"和"概括要点"分别表示深层和表层信息处理方法,检验英语基础阶段学习者在这两种不同条件下的阅读理解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学习者在不同信息处理方法上存在差异,深层信息处理方法更有助于提高较低水平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自主性外语学习进行了大量探讨,但大多是从整体上对二语和外语学习进行的,并没有针对外语阅读,且大多数研究都是站在教师和课程设计者的角度进行的。文章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和访谈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中的自主性整体现状、不同程度的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批判性阅读模式倍受关注,它主要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总结主题思想,更要注重判断、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以此来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批判性阅读策略培训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策略的频率和意识;批判性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显著程度大于常规教学方式;学生对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谭碧华 《海外英语》2014,(18):303-304
Extensive reading(ER) is regarded as an essential way of language input for learners in EFL teaching context. Due to various practical facto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R instruction in China is still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 With an elaboration on the definition and pedagogical significance of ER, this paper unveils several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English ER instruction and proposes respectiv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