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环保问题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而且民众的反对方式日趋激烈。本文运用"逾越界限的抗争"理论框架,以四川什邡市民反对钼铜项目事件为例,分析环保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对此类事件起着动员和激化作用,将民众和地方政府对事件的不同解释进行扩散与激化,导致相关各方的不确定感持续上升,从而使原本小规模、有节制的社会群体走向极端,最终发展成为逾越界限的对抗行动。了解这一演变过程,有利于反思现有的危机处理方式,减少激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高发期,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流最密集、流动最频繁的公共场所,应对此高度重视并制定公共图书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之策。文章分析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含义、图书馆最有可能爆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并结合我国最近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云南图书馆消防气体泄漏等几个切合图书馆本身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提出了图书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从硬件和软件上进行预防与应对。  相似文献   

3.
高坡 《传媒观察》2006,(9):49-50
本文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灾难性事件,诸如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矿难、疾病爆发等恶性的危机事件。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不能畏缩不前,不能在等待地方政府的行政指令和地方宣传部门的报道口径中贻误战机,而应该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对事实真相给予客观真实的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媒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历经哈尔滨水污染事件、四川5·12地震、猪流感、甲流等事件及王家岭矿难,青海玉树地震等,其行为一步步走向成熟,迅速完成了对待该类事件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传播中,地方电视媒体利用贴近本地受众的优势,及时、全面、准确、客观地发布危机事件和政府、社会处置危机的信息,彰显出引领社会舆情和维系社会稳定的功用。本文拟结合成都电视台在5.12大地震中的传播实践,对地方媒体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年10月发生的“四川广元柑橘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在网络舆论事件中角色与地位,以及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该如何应对,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媒体的舆论引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为例,在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学特点尤其信息传播学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应对该类事件的角度,讨论了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要职责,并对媒体在事件中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炎龙  万幸  李朵 《今传媒》2009,(7):12-14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首例确诊病例在四川成都确诊.此次流感疫情是继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较大规模的公共卫生事件.成都电视台作为本土主流媒体,其对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受众舆论、减少盲日恐慌、稳定社会等作用,对于各地方电视媒体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很强的破坏性,因而受到大众高度关注。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具有监视社会环境、告知大众信息、塑造良好社会舆论等重要作用。在十分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党报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对抗震救灾、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四川日报》5·12大地震报道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方报如何把握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挖掘事件本质,占领事件报道的高地,尽快平息事态,成为地方媒体的一大诉求. 建立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指挥系统 群体性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复杂性、敏感性、影响力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媒体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作出正确判断:报与不报,如何报,投入多大力量,怎么报.群体性事件的瞬间性和强烈性,要求媒体必须在第一时间快速做出正确反应,否则就会丧失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吴洪霞 《新闻世界》2013,(9):294-295
近年来,危机事件不断发生,这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个极大的挑战。但现实中很多危机事件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词中修辞上的一些失误。本文结合现实事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应对危机时在发言词中修辞上的缺失,并对地方政府如何在修辞上提高应对危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斌 《青年记者》2007,(20):66-66
网络议题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2007年来,网络事件层出不穷。重庆的"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河南周口的"考研零分女生"事件,四川游客"如此让人恶心的三亚"事件,加上江西的"史上最毒后妈"事件……这些源自网络的议题无一不吸引了众多传统媒体的跟进,成为一时间占据报纸、电视、广播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遍应用,网络正在逐渐成为公共热点事件和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和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发展十分迅速,公共热点事件频繁出现,很多地方性质的事件通过网络发展为全国性的话题。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对这些事件进行持续关注和舆论监督。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针对公共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监督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随着社会分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如重庆万州事件、四川广安事件、安徽池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人肉搜索变成流行词语。2008年,人肉搜索井喷式发展。各种各样的人成为了人肉搜索的目标:奥运冠军寻父事件、王干源事件、天价头事件、兰董事件一位对四川地震受灾群众不敬的辽宁女孩、就餐被盗网上发监控录像“人肉搜索小偷”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危机管理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军事和外交上危机事件的处理。具有现代意义的危机管理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对危机的处理拓宽到了整个社会及个体组织所面临的危机。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所讨论的危机具有更多的社会性色彩,笔者将其界定为社会危机。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人类社会中,突发社会事件——也即社会危机无处不在,近年来的SARS事件、南方暴雪、手足口疾病及现在牵动无数人心的四川大地震无不表明突发事件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5,(12):45-45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实表明,非事件性新闻中,其实是有新闻事件的。我们探索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其要领就是将非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拎”出来。 把问题“拎”出来 有些非事件性新闻在一个时期内处于平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湖水中有危机,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时反映在多个地方,多个事件上。把问题“拧”出来,就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就会成为读者关注的“事件”。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社会上各种消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上的各种热门事件,抖音、微信、微博等不断传播,而且几乎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一时间内就可以传递到任何有网络的地方。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桂湘书 《新闻世界》2013,(8):134-135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方的PX建设项目因其环保问题受到民众抵制而被叫停,PX事件一度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在PX事件中,网络无疑是监督政府职能、维护公众利益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探讨在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和博弈以及网络议程设置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本文结合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特点和媒介的职能,简要阐述了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