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及台湾四个国家和地区,共人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的经挤增长速度之快令全世界所瞩日,因此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国际上一般采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考察,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及合湾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增长。其中香港、新加坡增长最快,人均GNP水平分别从1962年的1337美元和1421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5028美元和5568美元。(《外国国民核算统升资料汇编》)台湾人均GNP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110页:新加坡“70年代,它们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而实现了工业化”。同页又说:1965年独立后,“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新加坡终于成为一个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两处对时间的描述自相矛盾。同页的“1990年新加坡、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表中“新加坡11966,韩国5569”。据1992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应为新加坡11160美元,韩国5400美元。新加坡的“现代化”实现及其他$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3.
人们争相研究香港。确实,香港的经济腾飞举世瞩目。一百多年前,它不过是个连吃水都困难的小小渔村;二战前夕,也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集散贸易港口;1950年人口虽增至200万,但就业人口不足8万,国民生产总值仅15亿多港元,人均约750港元,基本上是个消费城市。然而,六十年代后,香港经济却突飞猛进。1977年总产值已达116.8亿美元,人均264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新加坡,居第三位。年贸易总额达196亿美元,人均4,289美元;高于美、英、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十年后人们更惊异地发现:1986年香港国民生产总值已跃至400亿美元,人均6,760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57亿美元,居世界第13位。成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教育的特点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培训中心刘玉英新加坡近30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65年为528美元,1995年为22,520美元;近4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1995年达10.1%,居亚...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区)年份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占财政支出比率 国家(地区)年份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占财政支出比率中国1(洲场2 .4616.3新加坡11沙落3 .1(87)1 1 .5台湾省19火i5 .619.5日本1卯34 .816.6香港1卯42 .8(92)17.3韩国19954 .216.1上海1哭场23 .9印度19923 .71 1 .5(摘自《上海高教研究》,1997.10)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及财政支出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只能在欧洲新教文化圈以及由此延伸的北美地区才能成功,但是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尤其是60年代的高速增长,使人们看到了教育能改变一个国家的落后面貌。欧洲的发展同在上世纪末就普及了基础教育有关,日本的经济起飞与其教育背景——文盲率只有0.7%而相互映照。其后,东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70年代起,“四小龙”崛起,80年代开始,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又跃入了“NIES”(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新兴工业发展国家和地区。据预测,新加坡和香港,9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可以突破1万美元,达到世界发达水平,台湾和南朝鲜,2000年可分别达到人  相似文献   

7.
韩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它99237平方公里土地上,1990年居住着4280万人口,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由于某些历史的原因,直到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2美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而在1993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7466美元,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1965—1990年韩国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1%,名列世界第二位,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65年韩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6%,在当时世界上已跻身前40名之列;目前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1990年入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新技术革命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地区)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今世人瞩目的成就,其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地区)的教育与经济保持了协调发展,在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中,不仅表现出了趋同性,而且显示了协调发展的优越性。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并存,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时期,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五、六十年代,新加坡还是个天然资源奇缺、经济十分落后的海岛,但经过30年的建设,已成为东南亚最发达、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90年代,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超过一万美元。新加坡在短时期内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呢?今年6月初,我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据世界银行1992年9月1日公布的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指标(1991—1992)》称。从1965年至1990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7.1%。居世界第一位。国民生产总值由1963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1992年2940亿美,增长了120多倍。1992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749美元。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韩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汉江奇迹”,由一个贫穷、弱小的国家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香港教育署最近对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和中国、英国、美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课程安排进行调查后发现,新加坡小学生读书最用功,花的时间最多。 调查显示,新加坡小学生每年上课40个星期,全年上课时间共940个小时至980个小时,比香港小学生多近40%,香港的小学生一年内上课时间只有30个星期。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总决赛于2 012年1月31日至2月4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共34个赛区近6000名选手经过激烈角逐,103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晋级香港总决赛。本届比赛评委汇聚了当今亚洲顶尖的钢琴家,总决赛评委由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的27位著名钢琴家、教育家组成。赛事委员  相似文献   

13.
外国教育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韩国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21亿美元提高到1993年的3287亿美元,同期人均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 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以大量的教育投资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腾飞,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个典范。一、大力增加教育投资,优先发展教育亚洲“四小龙”姑终把重视和发展教育看成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石”。它们教育投资的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如新加坡在1960年至1990年,生产总值增加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与韩国职业教育的共同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与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些成功的经验中,通过职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为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的韩国与新加坡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还是一个资源贫乏、资本不足、国内市场狭小的农业国。短短40年时间,韩国以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为后盾的出口政策导致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收入中等偏上的工业化国家。其速度之快,成就之大。举世瞩目。新加坡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生存问题。到了1993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7万美元,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1995年至1997年。新加坡的国家竞争力连续3年被国际权威机构列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何时告别低收入2 0 0 0年 1 2月出版的《初中地图册》第 4册第 40页《世界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中 ,1 995年我国人均不到 72 6美元 ,属低收入国家。 1 998年 1 0月 ,我国不少新闻媒体报道 ,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 ,1 997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60美元 ,首次摘掉“低收入国家”帽子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在《时事资料手册》1 998年第 4期《世界各国 (地区 )概况一览表》中 ,1 997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73 2 4美元 ,仍属低收入国家。究竟哪种说法准确 ?据《经济研究》1 999年第 6期《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  相似文献   

17.
亚洲“四小龙”普及义务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四小龙”普及义务教育概况曾洁珍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四个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全世界所瞩目。从198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来看,1965—1985年21年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  相似文献   

18.
南朝鲜和我国台湾经济结构转变的特点南朝鲜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过去30年中迅速地由一个不发达的双重社会转变为新兴工业化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分别由1965年的105美元和216美元增至1981年的1628美元和2632美元。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相比,南朝鲜和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经济迅  相似文献   

19.
引言 二战以后,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处于世界最贫穷之行列。高文盲率,加之战争和内战的劫后余烬,使得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前景无从乐观(Myrdal,1968)。而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则被认为处于迅速发展的前夜。事实证明,这种预测是错的。从1965至1990年间,东亚的23个经济区在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这主要归因于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及其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增长。世界银行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世界银行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表明,到1985年,低收入国家(我国也包括在内)中还未找到普及小学的例子。只有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1980年值,下同),小学毛入学率*平均上升到90%以后,普及小学才在一些国家中逐步成为现实。中学的发展要滞后一个时期,人均1000美元时毛入学率平均只有40%,只有达到人均10000美元的水平时,中学毛入学率才上升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