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蝙蝠终端捕食阶段发出的声波信号入手,提出了三种最优化仿生大棕蝙蝠声波信号构建模型,并有效应用于雷达测距并得以实现。模型构建以最接近蝙蝠终端捕食过程中发出的声波信号为原型,采用宽带信号处理方法在设计雷达仿生蝙蝠终端捕食波形,并对线性调频、指数调频和对数时间三种模型的雷达测距算法进行具体研究,采用宽带模糊度函数对三种声波信号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成功构建了雷达测距系统中距离分辨性能最好的最佳仿生声波信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二次谐波对数调频信号模型及对应的雷达测距算法的距离分辨性能最好,具有较高的雷达测距精度。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仿生信号模型于雷达测距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六端口技术的双频连续波雷达.该雷达利用六端口电路代替混频器,获取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间的相位差及多普勒频差,从而实现距离和速度测量.此外,还分析了噪声的传递特性,并提出了有效的抗噪声的方法,实现了比传统雷达更高的测量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雷达测量过程简单,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物位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物位传感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工作时向液面或粉体表面发射一束超声波,被其反射后,传感器接收此反射波。设声速一定,根据声波往返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传感器到液面(粉体表面)的距离,即测量出液面(粉体表面)位置。  相似文献   

4.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物体探测的一种电子装置。它在不断的旋转中发射无线电超短波,这种电波遇到空中的目标就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天线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波,就会在荧光屏上显示,人们由此测知空中目标的距离、形状、方向和高度。因此被称作现代社会的“千里眼”。  相似文献   

5.
粒子成像测速(PIV)作为一种新的流场测试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热线、探针、雷达等测速方法,是能够在不扰乱流场的情况下(非介入),迅速地捕捉到整个流场速度信息的测量技术。它的出现为复杂流场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粒子成像测速方法的工作原理,核心技术,讨论了PIV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测量的现象,为了进行测量,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我们应该认识这些仪器并知道它们的原理和用途。在这里画出了14种常见的需要测量的现象,按图上的次序它们是:风的速度,飞机上升的高度,机器旋转的速度,照相时的光度,屋子里的湿度,机器脚踏车的速度,气体的压力,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大小,液体的比重,复杂形状的面积,炽热物体的温度,晶体的角度,植物生长的速度,金属丝的粗细。同时图上也画出了14种测量这些现象的仪器。但是图上的人并没有用合适的仪器去测量这些现象,譬如他们用跑表测量风的速度和机器旋转的速度,用重锤测量飞机的高度,用计算尺计算照相时的光度,用算盘计算机器脚踏车的速度等。你说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地测量,他们应该用什么仪器去测量这些现象,这些仪器叫什么名字,它们根据的原理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曾道红 《知识窗》2008,(1):37-37
会认主人的枪 美国著名的科尔特武器公司将用3年时间,耗费50万美元,研制3种会认主人的枪:一种枪只有拿在主人手里才能射击。一种枪能识别主人的声音,听到主人的命令才能射击。一种枪必须通过特定电子装置(或磁装置)来打开自身携带的闭锁装置,没有主人特有的“钥匙”就无法射击。它们的原理都是在枪上装上高性能的电子装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使之具有智能,  相似文献   

8.
特高频雷达在河流测速有着初步的应用。雷达测速通过不接触方法进行测量,结果一般要通过接触型的传感器进行比对方能在工程上使数据可以被接受。传统的比对包括用铅鱼或用ADCP.前者极为不方便,后者一方面价格昂贵,一方面数据不是直接比对。我们采用一种新型的漂流浮标进行比对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每秒钟振动20次以下的机械振动波叫次声波,象枪杆和高楼大厦微微振动时发出的振动波就是次声波,这是人耳听不见的。把声波的研究扩充到次声波的范围,只是本世纪初才开始的,而它的利用可以说还刚刚开始。风暴的“前奏曲”由于声波的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损失,跟它频率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因此频率越高的声波传播的距离也就越短。我们知道,超声波能传播几百米,火车的汽笛声可传播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爆炸理论,极早期的宇宙可看作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物质,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并以很大的速度膨胀着。在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也表明,宇宙正在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膨胀。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任何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有了这个认识前提,我们就可以测量地球与宇宙中心的距离了。测量地球离宇宙中心的距离,我们就要测出现如今的地球是以多大的速度在散开的(远离宇宙爆炸中心的瞬时速度)。我们可以假设这个速度数值是Vy(km/h),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它有多大。其次,我们还要知道宇…  相似文献   

11.
要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只要拿一把长尺子一量就可以测出来。然而,天上的星系、星团等天体离我们非常遥远。那么,天文学家又是怎样在地球上就知道这些星系或星团离我们有多远呢?确实,这是天文学家们所公认最头疼的难题,但又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通常情况下,天文学家为了测量一颗河外星体的距离,首先要尽可能精确地测出一颗银河系内较近星体的距离,然后再利用一系列先进的太空技术,计算出那颗更远星系星体的距离。这个过程像踩着台阶上楼,所以又称作是“宇宙距离阶梯”。多年来,许多不同的“宇宙距离阶梯”被发现,造父变星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2.
正做作业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视觉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要是有个多功能智能辅助学习灯陪伴我们就好了。当头距离书本太近时,它会发出报警声,提醒我们保持正确的坐姿;当学习超过一定时间后,它能提示我们适时休息,同时播放音乐,让我们放松;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时,它能自动切换光源模式……一、方案设想1.用眼距离爸爸在倒车时,当车尾靠近障碍物时车子自动报警,爸爸会根据提醒调节车尾与障碍物的距离。同样地,当头距离书本太近  相似文献   

13.
“隔墙探人”不再是神话 “隔墙探人”的神话日前被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科技人员打破:利用他们研制的雷达式“生命探测仪”,在没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穿透多个房间仍可探测到人员的存在。这一成果已经通过了专家鉴定。生命探测是近代发展的新技术,主要用于清理战场时伤员的寻找及在废墟中发现存活者。传统的方法是用探测声波,但需要设置多个接触式传感器。雷达式探测不需设置任何和人体接触的辅助装置,即可探测到生命的存在。“生命探测仪”融合雷达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通过特殊的雷达发射微波,接收反射波后检测是否含有人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管道流体测速测量也越来越重要。通过毕托管微压计测量管道内流体的流速或流量是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其测量原理可靠,仪器耐用,所以应用较为普遍。本文首先介绍了毕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即基于伯努利原理的测速技术,其次基于传统的毕托管装置进行了改进,使其可测量同一管道同一截面不同位置处的测点流速,并设计了实验方案,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验更形象的给予论证,从而加深理解与运用毕托管测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另类飞行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手机、网络、雷达等信息传播工具相继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也许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将看到一些飞行器利用这种电磁波的海洋的“浮力”任意停留在地球上空的各个角落,并且利用这种“海洋”中的“电磁波浪”,像帆船一样在“海洋”中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还有一类飞行器,也许它的活动范围更广,众所周知,天空中的飞机之所以会降落,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文 《百科知识》2010,(15):6-7
日本与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如果参与神经传导的一种基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实验鼠就会出现与人类多动症类似的症状。这种名为“CIN85”的基因出现异常,实验鼠就会出现“好动”症状,其活动速度加快,移动的距离也加长。  相似文献   

17.
针对SDZ快速测井平台集成化单元2分系统在测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根据仪器的电路原理、信号流程,判断电路故障,包括电源电路、声波发射电路、声波测量电路故障等,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提高维修质量,提高测井时效及测井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毒攻毒     
激光枪的红光一闪,远处的一个家伙应声倒地,接着他就消失了。我放下枪,轻松地把枪插回枪套中,又抬起左手看了看雷达:“哼,还有三个家伙!”几大前,我和几十个伙伴被派到这个系统中来杀灭电脑病毒,上面的指示是彻底消灭所有病毒,现在只剩下三个了。“很快我就能回去了。”我暗自高兴起来。要说这些病毒也真笨,几乎每次我都是在他们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什么的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24)
工具显微镜的测量过程比较繁琐,劳动强度大,测量效率低,人为误差大。根据当前国内外同类仪器数字化的趋势,应用光栅位移测试技术、CCD摄像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工具显微镜改造成为微机型工具显微镜——准自动化数字仪器。使之操作简单,具有丰富测量功能。这样既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测量速度,又提升了测量性能。改造后的数字化显微镜能够测量处于同一平面的各种几何参数,计算距离、夹角、位置等简单的几何量以及评价二维几何公差、测量螺纹、齿轮等复杂参数。  相似文献   

20.
广闻博见     
科学家称找到"量天尺" 由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称,他们探测到宇宙声波产生数十亿年后留下的"印记"。通过确定这些声波波纹间的距离,有望为测量宇宙膨胀速率提供一把有用的"尺子"。 在早期宇宙中,一些物质相对更为集中的区域,会由于引力和压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振荡,发出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